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 綜合整理
據同濟大學離退休幹部黨工委官網發布的訃告,11月5日,我國著名城市規劃學家和教育家,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董鑒泓逝世,享年95歲。
董鑒泓 本文圖片均為微信公衆号“同濟大學” 圖
董鑒泓曾任同濟城市規劃教研室主任,建築系副系主任,城市規劃與建築研究所所長,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擔任《城市規劃學刊》主編、《同濟大學學報》編委、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
他曾親曆硝煙和戰火,他在同濟大學學習工作了70餘載,他一輩子隻專注于城市規劃的教育,桃李盈門,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
曾是“一·二九”事件的參與者
自青蔥少年時走入同濟大學,董鑒泓就不曾離開。
1945年,他坐了十天的貨車,從老家甘肅天水颠簸到重慶,參加高考,然後進入遷校李莊的同濟大學學習土木工程。抗戰勝利後,同濟回到上海,愛國學生運動開始興起。
青年董鑒泓
那時,田漢、茅盾、馬寅初也到同濟演講,大家紛紛走上街頭。董鑒泓發誓,要推翻當時那個黑暗的政府。
1948年同濟“一·二九”事件發生,還是學生的董鑒泓親身參與、親眼見證了這一事件。
後來,這一運動被殘酷地鎮壓。董鑒泓曾回憶說,“本想跟着被開除的同學去解放區,又想我快畢業了,家裡還指望我掙錢養家。思想鬥争很厲害,周圍同學發現我的情緒,說濟南已解放,革命形勢變化大,要在上海迎接解放,吸收我參加黨的外圍組織,經過考驗,1949年3月被吸收入黨。”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70年,但當時種種情景還曆曆在目。”在舉行紀念同濟大學“一·二九”事件70周年大會時,董鑒泓說,正是在這樣的愛國學生運動中,他們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念,意識到了自己應該肩負起的時代責任。
1950年,董鑒泓參加了治淮工作。他曾回憶,那時淮河發大水,毛主席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土建、水利、測量的學生就去治淮,蘇北災區生活苦,大家平時吃的是大米飯,而災民居然都沒看到過大米飯,隻是吃地瓜幹。
他和同學在大雪天裡測量,生活很艱苦。他說,“這一年讓我終身受益,什麼苦都不怕了”。
首開“城市建設史”課,創辦《城市規劃學刊》
董鑒泓一輩子隻專注于做一件事,就是投身城市規劃的教育。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後,組建了新的同濟大學建築系,考慮到國家建設的需要,同濟大學建築系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城市規劃專業,董鑒泓成為該系城市規劃教研室最初成立時的6位教師之一。
1956年,同濟大學成立城市建設系,董鑒泓任黨組織書記。次年初,他在城建系倡導創辦了《城市建設資料彙編》,這是我國第一份城市規劃學科方面的不定期内部刊物,最初是油印本。
這本刊物從無到有,一路蛻變,從内部交流,後來變成期刊,到現在發行量近萬份,成為在城鄉規劃學界享有盛譽的學術刊物《城市規劃學刊》,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在所在學科領域保持前列。
即便年逾九十高齡時,作為刊物主編,董鑒泓每星期都要來編輯部幾天,“動動腦子,不易衰老”。稿件終審時,他就和大家在辦公室坐下,共同讨論。
董鑒泓貫穿學術生涯的另一重要貢獻,是主編《中國城市建設史》。
1950年代,他在同濟大學首次開設《城市建設史》課程。
他于1960年代開始系統調查,近20年間在全國10多個省份調查測繪并獲取第一手材料,發表了許多研究成果,特别是和學生阮儀三詳細調查了平遙古城,對古城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他主編的《中國城市建設史》教材于1982年出版。
董鑒泓主編的《中國城市建設史》
雖是教材,實為專著。該書以大量第一手實地勘查和測繪資料為基礎,系統梳理和建立了中國城市建設發展的曆程和整體認知框架,在曆史分期、城市分類、代表性城市建設規律分析等方面具有首創意義。
2021年,全國教材工作會議暨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表彰會舉行,董鑒泓榮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稱号。
在同濟創下5項紀錄
78歲高齡時,董鑒泓創辦“第一屆中國城市規劃學科發展論壇”。今年10月,該論壇已舉辦到第十八屆。每年一次的論壇會上,還評選優秀論文,冠名“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如今已是規劃學術界公認的最高水平論文獎項。
在第15屆論壇上,董鑒泓捐贈個人積蓄40萬元,成立“董鑒泓城市規劃教育基金”,重點支持資助與城市規劃相關的專業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
年齡未曾阻擋他工作的熱情。2009年出版《中國古代城市20講》,2014年,《董鑒泓文集》又被選入“中國建築名家文庫”出版。這部文集收集了先生的近60篇代表作,分為城市規劃工作、城市規劃實踐與理論、近代城市、古代城市、規劃教育等章節,涉獵廣泛。
2018年,董鑒泓當選“感動同濟”人物。站在舞台上,這位在同濟學習工作了70餘載的老先生看上去精神矍铄,他笑着說:“我還要繼續幹下去,這說明我腦子還可用,這樣還可以延年益壽。”
2018年,董鑒泓獲同濟大學“感動同濟”人物稱号
同濟大學教授李振宇曾說,董鑒泓先生在同濟創下5項紀錄,全世界也不多見:在學院執教時間最長,1951年留校開始教建築課,比建築系成立還早一年;1958年,首創中國城市建設史研究室;最早投身海外規劃,主持了阿爾及利亞領土整治規劃;是《城市規劃學刊》主編。
資料來源:
微信公衆号“城市規劃學刊”:董鑒泓先生對《城市規劃學刊》創辦與發展的65年奉獻;
程國政:“感動同濟”人物 | 董鑒泓: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
微信公衆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學刊”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同濟喜訊連連!
微信公衆号“同濟大學校史館”:治淮工程的光榮一頁)
責任編輯:徐曉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