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先生
管仲與齊桓公臨終榻前論相,載于《呂氏春秋》,本書是秦相呂不韋總覽編輯的,體現着他向君王傳遞的施政綱領。
管仲這個人很厲害,諸葛亮躬耕于南陽時,就經常自比管仲樂毅,後者是戰國時期燕國名将,曾帶領弱燕軍隊攻下強齊的大部分城池。
古人說,君子可欺之以方,小人不可辱之以言。
前半句,據說出自孟夫子,他的意思,就是說君子正直,所以容易被人用這點來欺騙,隻要是合乎情理的騙局。
而小人卻不同,小人你用言語去折辱他們,他們會心懷恨意去想辦法報複。
管仲臨終前跟齊桓公有關國政的對話,評論鮑叔牙是正直君子,愛憎分明,但卻不可為一國之相。
這話還是比較實在的,管仲為鮑叔牙推薦,早年兩人曾合夥做生意。
一國之相,是調和陰陽,協調萬方的重要職位,放公司就是總經理這樣的角色,上承下達。
這是一個需要有灰度空間的人物,所以管仲才說鮑叔牙不合适。
而評論齊桓公身邊易牙、開方、豎刁等三人是小人,不可用來治國。
其中易牙是齊桓公的禦用廚師,被現代廚師奉為本行的祖師爺,曾為了讨好齊桓公,煮了自己的兒子,給他吃,算是個狠人。
在我看來,這仨應該說是領導旁邊的小人,善于逢迎拍馬。
如果是雄主,其實不是不能用小人,比如曹操這樣的,其實他知道那些人都是什麼貨色。
有時候,小人更好用,更省心,但要防止他們破壞。
而齊桓公沒這本事,早期是用了管仲,才能九合諸侯,成就春秋霸主地位。
管仲是幾百年才出一個的大才,把國政托付給管仲當然無憂。
後面,齊桓公一開始還聽管仲的話,沒用這三人,中間就把他們召回了,三人就把齊桓公餓死了。
這麼一個春秋五霸的人物,晚年跟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一樣,都被餓死了,這死法也是可憐。
成年人的世界,其實不是對錯那麼簡單,君子小人也沒那麼分明。
管仲還是有欠缺,沒給齊國留下一個好的輔政大臣的人選,至少沒物色及培養到。
所以,按電視劇《大秦帝國》商鞅的說法,齊國隻能強半代,因為齊桓公晚年就很差了。
在聖人孔子看來,鮑叔賢于管仲,無他,就是鮑叔推薦了管仲,管仲推薦了誰,不就後繼無人了?
曾國藩說,辦大事需得有替手,避免人亡政息,生前哪怕功績滔天,死後則分崩離析。
做領導就是得有副手,其實不光是制衡,而是正常的管理之道。
有時候公司隻有一個強的員工,這樣也是不行的,需要扶持一個副手,弱點沒關系。
如果這個強的員工走了怎麼辦?類似管仲去世了。
自古用人之道,君王之道,而現代組織的領導者,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如果沒人能替代核心骨幹,就得老闆自己去平衡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