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日報》記者: 李潤 文
公孫奴 配圖
榕樹經過雕刻、蟠紮、修剪、養護生長等複雜工序變成造型獨特的觀賞盆景,是栽培引導和塑造象形的結晶,更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退休幹部陳繼共家裡的露台上,滿目蒼翠、榕香陣陣,數百盆榕樹盆景讓人為之驚歎,其中的“十二生肖”更是令人啧啧稱奇、歎為觀止。
“這是今年剛剛培育成型、雕琢完工的《牛魔王照》。至此,我曆時27年創作的‘十二生肖’榕樹盆景系列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已過古稀之年,卻依舊健碩挺拔的陳繼共領着記者來到他家中供養榕景的露台參觀。隻見一盆盆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動物造型盆景整齊擺放,其中的“十二生肖”系列最為吸引眼球,惟妙惟肖的神情,巧奪天工的姿态,傳神生輝,精美異常。
陳繼共養榕植榕,屈指算來也有近四十年了。“嚴格上來說,我和榕樹的緣分要從孩提時算起,小時候我家巷子的盡頭有着兩棵纏繞着的百年老榕樹,樹洞很大,我經常玩耍于間,那時心裡就對這龐然大物充滿了敬畏和向往。”陳繼共回憶,随着年齡的增長,加之後來轉業逐漸穩定,他便開始宅家養榕。
“當時工作很繁忙,常跑基層調解或是出差,一走便是好幾天,草本花卉都夭折了,唯獨榕樹旱澇不懼,依然笑傲寒暑。”陳繼共說,榕樹的樹齡長達千年,其生命力之強,世上罕見。隻要有一顆籽,不管風吹飄落,或是鳥食排洩,它遇春發芽、逢雨長葉。他漸漸被榕樹的品格和風骨所折服,從而真正意義上的走上業餘且專一的養榕之路。
“一開始,我就随意養養,和家人一同觀賞。”陳繼共告訴記者,後來他欣賞到盆景大師熊如桂和鄭建明的“金獎”作品,不禁大開眼界,開始蠢蠢欲動。随着漳州市成為全國最大的養榕基地,在植榕高手黃财富、林聯興、朱耀輝等人的支持幫助下,他決定獨樹一幟開創新路,想方設法引進先進的制作工具,充分利用榕樹的自愈能力,大膽因勢利導,雕鑿塑造,專攻象形類盆景創作,追求形神兼備和大俗大雅的風格。
1995年,陳繼共開始潛心培育象形作品,在2001年第三屆海峽兩岸花博會上,其作品《蛇王呈威》從160件盆景作品中脫穎而出、傲視群雄,一舉奪得金獎。“當時,聯合國南南組織的盆景專家還專門組團前來參觀,評價此為天下奇榕。”陳繼共指着當年的獲獎作品笑着介紹道,一條碗口粗的榕樹如巨蛇盤旋而上,昂首張口,兩條氣根形成蛇信挺然向天,鱗片重重,盤根錯節,活靈活現,恰似蛇王凜然報春。
陳繼共業餘愛好的榕景之作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贊許,以及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報道。此後,他便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四處找尋榕樹胚材,決心将剩餘的11個生肖也打造出來。“實話說,這個業餘愛好是一點也不業餘啊!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也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強健的體魄。”陳繼共對記者說,樹的生長依靠樹皮輸送水分和養分,而象形盆景需要雕鑿,因為其主體身體部位與五官都要神似,所以必須進行“活體雕刻”塑造,破壞表皮是必然,雕刻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導緻榕樹死亡,而前功盡棄。
每個生肖作品陳繼共基本上都要選育多株,在幾年的種植過程中,有些中途不幸夭折了,有些後天長勢差強人意淘汰了,最後隻能留下為數不多成功的作品,再從中選出最漂亮繁盛最形似神似的那盆。“盆景隔段時間就需要換土移位,搬動兩百斤重量的盆景幾乎都是我一個人完成的。”陳繼共說,運動員出身的他有着良好的身體素質,但還是免不了會肌肉勞損。随着年齡的增長,養護照料這些榕景在他看來已漸感吃力,力不從心。
陳繼共不但養榕,他還寫榕。他先後撰寫《龍海榕樹盆景》等書籍和《發展漳州榕景之我見》、《獨鐘養榕》等多篇文章。文章中讴歌榕樹品質,公布養榕秘方,傳播美麗傳說,推廣植榕心得……“這幾十年來,有不少企業家大老闆問訊找上我,有意出高價重金購買我的榕景,均被我婉言謝絕。”陳繼共告訴記者,他始終認為藝術是無價的,而榕樹,是閩南人祖祖輩輩之神樹。榕樹生長于大自然中,就該回歸于社會中,他創作“十二生肖”榕景,意在追求大俗大雅,讓老妪能解,小孩亦懂。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獻于社會,讓它們有個美麗的栖息之地,長久地傳承下去。
養榕之中,不但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還可以悟出許多立身處世的哲理來。“生于水邊不怕澇,長于山崖不畏旱,攀于岩上根越壯,懸在屋腳枝越茂。”陳繼共說,榕樹落地生根、樹冠如蓋,垂陰滿地、遮風擋雨。它生命如炬、合力支撐,庇蔭衆生、怡人滋物。四季吹得榕葉沙沙響,依然傲挺風騷。陳繼共表示,為制作“十二生肖”榕景,他前後幾十年堅持不懈。願為花樣漳州,留下一筆藝術财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