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太原市創上2023年衛生城市了沒有

太原市創上2023年衛生城市了沒有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4-10 12:22:04

  太原市創上2023年衛生城市了沒有(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1)

  太原市城市環境整潔優美,城市品位大幅提升。索建設攝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是民生所需,也是發展所需。創衛活動提升的是城市品位,創衛成果惠及的是全體居民。

  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太原市委、市政府決定,在2022年到2024年的創建周期内,市縣鄉三級聯動,同步推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衛生縣和國家衛生鄉鎮創建工作,努力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太原、宜居太原、健康太原。

  為加強對創衛工作的組織領導,太原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創衛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擔任組長,市長擔任第一副組長,其他市領導擔任副組長,10個縣(市、區)政府和45個市直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創衛指揮部,市委副書記擔任總指揮,分管副市長擔任常務副總指揮。指揮部下設創衛辦公室和11個專項工作組,分别由分管市領導擔任組長。創衛工作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先後召開了創衛動員會、重點工作推進會、攻堅沖刺會等,市領導多次聽取創衛工作彙報,并深入基層一線調研指導。

  為确保創衛取得實效,太原市結合省會城市區域特色,按照“四個四”方法全面推進創衛工作。

  堅持四個原則——堅持“市級統籌、屬地主責、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原則,努力形成“全市一盤棋”工作格局。

  建立四個機制——市縣兩級同步建立分工負責機制、清單管理機制、督導檢查機制、約談問責機制,确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實施“四個闆”——把三年創建周期劃分為“樹樣闆、推正闆、補短闆、固長闆”四個工作階段。2022年4月至6月,對照國标“樹樣闆”。2022年7月至8月,全面落實“推正闆”。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緊盯問題補“短闆”。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建立機制固“長闆”。

  突出“四個點”——通過“抓重點、解難點、把節點、樹亮點”,着力突出工作重點,破解工作難點,把握時間節點,推出工作亮點。

  為了真正形成人人了解創衛、人人支持創衛、人人參與創衛的良好氛圍,市創衛辦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宣傳倡導,在全社會掀起了創衛熱潮。

  樣闆是标杆,是榜樣。從4月開始,市創衛辦集中開展了一系列“樹樣闆”活動。通過推薦、篩選、自查、整改、驗收和“回頭看”等程序,各城區分别打造出26個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示範性的國标“樣闆點”,其中有35個點位達到市級“樣闆”标準。在這些樣闆工程的示範引領下,各城區一邊整改一邊推廣,合格一個推廣一個,以點帶面逐步向全行業、全區域推廣,為全面啟動“推正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為着力提升城市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全市各級各部門、各行各業在大氣治理、綠化美化、河湖治理,道路交通、居住環境、餐飲衛生、醫衛設施、病媒生物防制等方面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取得了紮實成效。

  綠化美化工程。東、西山環城森林公園提質擴容,截至2021年底,全市造林46萬畝,園林綠化覆蓋面積16117.2公頃,綠化覆蓋率44.77%,園林綠地面積14270.4公頃,綠地率39.64%,公園綠地面積5487.22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75平方米,已超創衛各項指标要求。荒山披綠現美景,鳥語花香惹人醉。

  河湖治理工程。汾河治理美化工程延展至43公裡,汾河四期工程建成投用,6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标,碧水蕩漾重回視野。“九河”治理全面完成,建成區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汾河流域國考太原段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實現“一泓清水入汾河”。

  生态治理工程。精準指導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和燃煤源污染管控,拆除分散燃煤鍋爐2077台3718.1蒸噸,減少燃煤消耗131.52萬噸,實現全市35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清零,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1.3%,2022年上半年市區優良天數同比增加6天,藍天白雲成為常态。

  城建改造工程。持續增強城市交通運力。鄭太高鐵、太原鐵路樞紐西南環線建成投用,太原南站高鐵樞紐功能全面提升;東二環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通達橋、晉陽橋、迎賓橋,以及濱河東西路南延、晉陽大道等建成通車;解放路改造、南中環東延等27項道路工程竣工通車;全長229.5公裡的環城旅遊公路全線貫通。改造後的城市道路面積增至6830.26萬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積增至17.47平方米,道路網密度增至每平方公裡8.24公裡。

  城中村、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穩步推進,棚戶區住房改造新開工1874套,基本建成5097套,改造老舊小區717個,涉及10.94萬戶,建築面積890.2萬平方米,加裝電梯165部。小修保養道路4281處,維修破損便道34171平方米,養護橋梁149座。

  持續推進城中村改造,釋放發展空間,拆除舊村建築面積39.58萬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車位1.3萬餘個,更換純電動公交車529輛,獲批“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城市更加宜居宜業。

  市容環境衛生改造工程。從群衆最關心、最期待、最需要的工作入手,進一步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熱源廠、污水處理廠、綜合管廊等一批基礎設施建成投運。

  加快推進污水管理收運布局,建成區内運行的7座污水處理廠,每日收集處理污水約106萬噸,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84.15%,超過創衛指标要求。

  實施旱廁清零行動,拆除或改造旱公廁178座;制定和完善保潔管理制度,城區1178座公廁達到“二類公廁”以上标準。

  全面消除道路暗盲區,所有道路規範安裝了路燈。每天對主次幹道進行道路清掃保潔時間達到16小時以上;主幹道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穩定在35%以上。

  開展“四小”行業專項整治活動,采取了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樹立典型與鞭策後進相結合、集中培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等措施,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各業戶兩證率達到了100%,“四小”行業衛生達到了《省級衛生城區标準》。

  大力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各城區巡回舉辦病媒生物防制知識講座,集中組織開展消殺、監測,并定期巡查驗收,建成區鼠、蚊、蠅、蟑螂密度控制水平達到C級要求。

  食品安全工程。民以食為安,食品和飲用水安全直接關系到百姓的健康。太原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百姓的入口關”當做頭等大事來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責任主體及全程監管工作機制,積極推廣透明廚房、小飯桌星級量化管理,餐飲業、集體食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率達到90%以上。

  把食品安全監督延伸到農村和社區,加大對農産品生産、病死畜禽、食品生産小作坊、集貿市場和批發市場等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牲畜屠宰符合衛生及動物防疫要求,對食品攤販實行規定區域、限定品種的統一管理,經營食源性疾病監測覆蓋率、食物中毒事件網絡報告率均達100%。

  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範》要求,開展水質監測工作,市政供水單位水質檢測合格率達100%,出廠水、管網末梢水、小區直飲水的水質達到國家标準。

  “興醫強衛”工程。太原市委、市政府堅持以“加快建設健康太原”為主線,持續深化“四項改革”、建強“五大體系”、提升“八種能力”,一張藍圖推進“百院興醫”工程、“人才強衛”工程、“中醫藥強市”工程、“健康細胞建設”工程,打出了一套“興醫強衛”組合拳。特别是累計投資超過70億元的“百院興醫”工程,對100餘所醫療衛生機構進行了新建、改建、擴建,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幅改善,省城居民看病就醫滿意度明顯提升。

  病媒生物防制行動、旱廁清零行動、環境衛生大清理大整治行動、河湖治理行動、“四小”行業整治行動、健康教育專家巡講行動、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動等一系列創衛專項行動,激發了廣大幹部群衆“太原是我家,創衛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識,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從了解創衛到支持創衛、從支持創衛到參與創衛,人人争當實踐者,人人都是主力軍,共建共享創衛成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來源:山西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