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記者 吳宏
要把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到這句話,不是心裡想想、嘴上說說那麼簡單,面對疫情,在哪個時間節點該制定哪些決策、付諸哪些行動,才能将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損失降到最低?新冠肺炎疫情甫一出現,天津對首例聚集性疫情發生地——天津動車客車段的果斷處置,給出了标準答案。第一時間連夜封控廠區,劃分區域管理,相關人員就地隔離觀察,随後進行集中轉移隔離……一連串精準、嚴格、高效的舉措,完全阻斷了本市第一起聚集性疫情“從内而外”進一步擴散的渠道,最大限度地守護了全市人民的健康和平安。
臨危不亂 緊急封控隔離
天津動車客車段聚集性疫情發端要從1月10日講起。那天,天津動車客車段承接了一個出差的任務,事後被确診為本市第2例病例的患者和他的同事坐上了一趟新開通的北京站到漢口站的列車。13日返回天津後,他就出現了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當時,第2例患者說發病時間是1月17日,且發病後隻在單位接觸了跟他一同出差的另外三名同事,讓大家還比較放心一些。”1月21日,負責流行病學調查的,正是時任天津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室主任、随後因在新聞發布會上進行“福爾摩斯”式案例分析而名動天下的張穎。
然而,讓天津動車客車段真正進入到大衆視野的時間點是1月23日,第2例确診患者同車間的一位同事出現了症狀,到發熱門診就診。經過實驗室的檢測被确診為本市第5例新冠肺炎患者。張穎說:“第5例也是我做的流行病學調查。面對面調查時,他說他跟第2例患者之間沒有直接的接觸。因為二人工作性質不同,第5例患者在辦公室做培訓工作,而第2例患者是要跑火車段的,工作上沒有交集,辦公地點一個在1樓,一個在2樓。”
問題的關鍵在于,第2例患者在1月17日發病,甚至在1月16日的晚上就已經出現畏寒、咳嗽等咽部不适的症狀,而第5例患者在23日才發病。日常工作沒有任何交集,發病時間又相差近一周時間,所以第2例和第5例之間的聯系根本建立不起來。怎麼辦?張穎說:“在1月23日夜裡,我們向市防控指揮部做了彙報,指揮部的領導第一時間決定,流調人員必須連夜到動車客車段進行現場實地摸排,看看是否還有其他病例存在。”一支十餘人的專家隊伍火速趕赴現場。果然,經過連夜對乘務車間進行全員排查和流行病學調查,當時就篩查出來另外兩個病例。
天津新冠肺炎市級防控專家組組長、市疾控中心主任顧清回憶說:“當時,我們的專家立即就做出了判斷——在一個車間裡接連發現确診病例,應該屬于聚集性疫情!臨危不亂,當機立斷,我們馬上向防控指揮部上報了我們的判斷,并本着對人民群衆高度負責的态度,提出對該區域進行封控管理的建議。1月23日晚,天津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連夜對天津動車客車段劃出紅區、黃區,實行分級封控隔離管理。封控區域内,發生疫情的乘務車間、相鄰的庫檢車間及辦公樓共三棟樓被劃為紅區,隔離42人;客車段其他區域作為黃區,隔離167人;另外,對238人實行居家隔離觀察,其中8人在外地居家觀察……”
這是本市啟動一級響應後的第一個整體封控區域。在這裡,市疾控中心專家連夜指導相關部門開展封控、隔離、消毒等工作。因為隻有把集中感染源完全封控隔離,才能大大降低聚集性疫情事件發生的概率,從根本上把病毒扼制在封控隔離區内,不讓它進一步擴散,危害社會、侵犯我們的家園。實行分區封控管理後,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隻在1月27日紅區隔離人員中出現了1例新增病例。事實證明,準确的判斷、果斷的決策、科學的封控是正确的、有效的、及時的!
集中轉移 隔離措施升級
嚴酷的事實證明,如果沒有這樣堅強有力的決策和行動,我們必将面臨更大的困境。因為,在采取封控措施之前,肆虐的病毒早已顯現了它的冷酷無情,感染到鐵路職工和部分家庭成員,并在潛伏期過後,陸續出現發病情況。1月26日到30日,在封控區外進行居家觀察的7名職工和家屬陸續被确診為新冠肺炎病例。
封控區示意圖
鑒于封控的紅、黃區屬于生活和辦公混合,控制傳染發生仍有一定風險,加之職工家屬中先後出現确診病例。市級疾控專家組進行科學研判建議,1月31日,市防控指揮部再次果斷決定,将隔離措施調整升級!
紅、黃區隔離人員除一人确診轉到醫院診治外,其餘人分别轉移到西青區、武清區集中隔離點;居家隔離觀察人員變為集中隔離,分别轉移到河東區、河北區集中隔離點。在集中隔離點内,所有人員實行單間隔離、單獨使用衛生間,所有房間均不鋪設地毯,所有空調、通風系統都按标準配備和開啟。
“此次轉移行動和集中隔離措施既是站在全市人民群衆健康安全的角度,也是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是下了最大決心,做了最大努力,不惜代價将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市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處處長韓金豔說,“轉移工作于1月31日晚啟動,2月1日24時完成全部轉移任務。這次大規模的人員轉移不僅可以大大改善隔離人員生活條件,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更嚴格的集中隔離落實,切斷了新冠病毒傳播的渠道。”
同時,對确有特殊困難、準許居家隔離的4人,有關部門安排專人24小時密切關注其居家隔離動态;對8名居家外地的職工,及時與當地社區、居委會對接聯系,逐一核實其登記備案情況,并與當地政府部門和職工本人建立聯系,及時掌握其健康狀況,明确要求其沒有得到單位通知一律不得返津。
集中隔離 一次次的驚心動魄
“這是繼2003年SARS後,我再一次臨危受命。”武清區中醫院副院長、隔離醫學觀察點醫療組組長宋光明說,“2月1日那天,原以為運送隔離人員的車輛到達隔離點需要很長時間,沒想到半個小時之内,10輛車全部到位了。”
沒有其它援軍,沒有電梯,武清區天鵝湖溫泉度假村隔離點100多個房間的物資,都需要宋光明和同事們手提肩扛搬運到位。一會工夫,防護服裡就積攢了大量的汗水,體外天鵝湖面吹來的寒風更是讓宋光明和同事們頓感“冰火兩重天”。面對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再加上防護服嚴密的包裹,“大家根本喘不上氣,基本看不見路,大家都是趟着走。十幾個小時水米不粘牙,最後大家坐地上累得起不來。但為了讓隔離人員迅速進入房間,吃上熱飯、喝上熱水,蓋上暖被子安頓好,我們什麼都不顧了。”從2月1日中午一直忙到夜裡2點多,武清區隔離醫學觀察點接收工作全部到位。
武清隔離點醫護人員運送物資
一天,隔離人員中一位年輕小夥打來電話:“醫生,我胸口疼。”經詢問,小夥沒有任何病史。隔離點醫護人員判斷這是緊張焦慮造成的。“我們帶着隔離人員到武清區的發熱門診檢查。經過檢查,小夥沒有發熱症狀,大家心情都放松了,小夥身體出現的不适感也都逐漸消失了。”宋光明說,“隔離人員剛來的時候不太穩定,‘這個不太好’、‘那個不太舒服’其實都是心理壓力造成的。我們真正是秉承着把隔離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個信念,能給換房間就更換,能增加設備就增加設備,隔離人員需要什麼都盡可能滿足。”
除了日常測溫、檢測身體狀況,根據天氣狀況和隔離人員的身體條件,武清區隔離點堅持每天給隔離人員配送預防性的中藥。“根據隔離人員體質和現狀,我們調整過幾次中藥配方。”宋光明和同事們用周到的服務,加上心理醫生及時介入疏導情緒,兩三天以後,隔離人員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客車段廠區的空間不适宜隔離,加上職工情緒的互相傳染,比病毒的傳染速度還快。”宋光明告訴記者,“集中隔離的措施非常必要、及時和果斷。醫學隔離點的條件和設施更專業,讓動車客車段的職工看到标準、專業的醫療防護隔離生活的真實模樣,大家心裡就有答案了,不再膽怯了。從心理和情緒上阻斷了大家緊張焦慮情緒的傳染。”
武清隔離點醫護人員雪中值守
隔離人員有焦慮,那麼對于隔離點的醫護人員來說,同樣有着期盼疫情快快結束的心情。宋光明說:“感覺時間一會兒過得太快,一會又覺得過得太慢。太快是因為隻要開始工作,很快半天時間就過去了;太慢是因為大家都在一起數日子,盼着疫情早點結束。”
武清隔離點聊天截圖
2月10日,動車客車段黃區167名隔離人員健康狀況良好,沒有出現疑似病例,全部解除隔離。宋光明和同事們來不及脫掉防護服,便彼此擊掌、擁抱,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沒有經曆過如此大的壓力,也體會不到那種巨大的喜悅。”
武清隔離點隔離人員解除隔離
同樣是2月10日,西青區收到一封來自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鐵路辦事處的感謝信。“日前,天津動車客車段41名隔離人員已全部解除集中隔離,重返工作崗位。在肆虐的疫情面前充分感受到了來自西青區人民的暖暖春意!職工們一緻表示,經曆這次生死的考驗,倍感生命的珍貴,情誼的無價,回去後一定更加努力工作,把中國高鐵名片打造得更加靓麗,更好地服務家鄉、回報社會,為天津的發展貢獻力量。”
距離動車客車段紅區隔離人員解除隔離已經過去一個月了,回想起那緊張忙碌的10天,西青區楊柳青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隔離醫學觀察點醫療組負責人齊連秀依然曆曆在目。
齊連秀(左一)與同事商讨咽拭子标本放置問題
2月1日22:30左右,在西青區一号集中隔離點,天津動車客車段紅區41名隔離人員的微信群裡,有一名隔離人員反映自己心髒不舒服,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以後症狀沒有緩解。要知道,1月31日晚,這些人才剛剛入住隔離點。
齊連秀和隔離點醫療組工作人員
“這是典型的心絞痛。”齊連秀回憶。她用對講機不停跟進入房間的醫護人員溝通情況。“隔離人員右手捂着心髒,意識模糊,口唇紫绀。”醫生告訴齊連秀,并繼續給這位隔離人員含服兩次速效救心丸,症狀還是沒有緩解。齊連秀立刻跟西青區衛健委分管領導做了彙報。“當時這位隔離人員已經不能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了。”
120急救車趕過來還需要一段時間。職業敏感告訴齊連秀刻不容緩!她找到消毒員,二人開車飛奔至西青醫院。從醫院急診藥房,齊連秀給該名隔離人員取來了硝酸甘油。含服以後,對方的情況逐漸穩定下來。“如果當時硝酸甘油供應不及時,隔離人員很有可能心髒驟停或者心肌梗塞出現意外。”齊連秀有些後怕。是否需要聯系家屬?齊連秀的大腦仍在高速運轉。她抄起電話打給了天津鐵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切都在同步進行,症狀有所緩解的隔離人員接到了家屬打來的電話,同時,120急救車也已趕到,将犯病的隔離人員及時送往附近醫院的發熱門診。經醫院檢查無其他症狀,轉天,該名隔離人員平安返回隔離點。
西青區隔離點微信群截圖
西青隔離點歡送最後一批動車客車段隔離人員
其實,在集中隔離的10天裡,齊連秀還遇到過幾次隔離人員犯高血壓的情況。經過醫護人員給他們及時服用相關治療藥物,症狀均得到了緩解。
2月8日早餐過後,動車客車段41名隔離人員中的12人順利度過隔離期,第一批離開西青區隔離點;2月10日24時,剩下的29人也健康地離開隔離點。大家在微信群裡争先恐後地說:“感謝醫護人員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疫情期間你們一定要保重身體。”
每天僅有兩三個小時的休息時間,隔離點工作的每個細節,包括布局流程、防護措施的落實、醫療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等都要做到萬無一失。對于齊連秀和同事們來說,這10天不同于平日的10天。41名紅區隔離人員健康地來,健康地走,就是天大的事。萬幸的是,齊連秀和同事們扛住了壓力,做到了!
疫情得到控制 人民得以安康
“隔離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不惜撒大網撈小魚。全市動用了4個隔離點,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真隔離、硬隔離的頂格措施,把病毒傳播渠道徹底阻斷,把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天津鐵路辦事處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天津鐵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盧玉川說,“回顧這場20天驚心動魄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之所以取得勝利,靠的是堅強領導、科學決策和衆志成城!”最終,天津動車客車段集中隔離人員全部解除醫學觀察,身體狀況良好。天津動車客車段聚集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對于天津動車客車段不斷升級的防控舉措,現任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的張穎是肯定和贊賞的。“整個天津動車客車段一共有900多人,病例所在的主要是乘務車間一共是200多人,但是病毒的傳播隻涉及到4個家庭、17個病例。從始至終,無論是對廠區的封控,還是最後升級為集中隔離的措施,都是非常及時和有效的,避免了疫情進一步地向其他社區或者是向外部擴散。”
每逢大事有靜氣。疫情面前,天津迎難而上,精準分析、超前謀劃、果斷決策、高效實施。一場蘊藏着巨大風險的病毒傳播,被這樣四兩撥千斤的硬措施,勇擔當及時阻斷。給疫情按下暫停鍵,讓病毒無處遁形,守住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和平安。狡猾的新冠病毒抛出了巨大的迷霧,卻阻擋不住果敢、智慧的天津人足智多謀的腳步。
這一役,天津就是這麼勝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