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曆史會說話第三季:蓉城民俗志》如期而至,這一次,咱們通過《成長煩惱篇》、《修身養性篇》、《百業興旺篇》、《江湖傳說篇》等四個篇章,帶你拂開曆史的塵埃,探尋舊時的成都。
哪些傳統風俗延續至今,仍在沿用?哪些奇葩風俗,早已經過時間的滌清,不見蹤迹。讓我們一起在趣味十足的侃聊中,重現成都的民風趣俗。
今天我們将要講述的是:炭火提着賣、鋼筆上刻字,風靡一時的職業你都知道哪些?
統籌:楚彥、唐明
播講者:楊家毅
編輯:王雪意
制作:徐蕾
這年頭,能在宿舍、公司樓下默默等着你,給你送上溫熱的早飯午飯晚飯,不管嚴寒酷暑刮風下雨總會很耐心的男人——隻會是外賣小哥。在21世紀,外賣小哥成為最可愛的人之一,而送外賣這種新興職業也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以前,進個館子都像過年一樣,誰還願意放棄一次顯擺的機會把飯菜打包回去吃。不同的時代催生一些不同特色的職業,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過去那些曾紅極一時的職業。
要說以前年輕人談戀愛都比較單純,在公園拉拉小手,送點定情禮物,彼此就巴心巴肝了,稍微有點文化的,家庭比較富裕的常常把鋼筆當作定情信物。那個年代鋼筆對于年輕人來說還是比較奢侈的東西,在他們之中還興起了一股刻鋼筆的風氣,一是為了美化裝飾鋼筆,使自己的鋼筆比較特别;二則是在鋼筆上做上标記,表明這個是我的鋼筆,不是偷拿别人的。
在成都的茶館或者公園裡面,經常有一些吆喝着刻字的人,他們背着一個布包,裡面裝有尖細的刻刀和幾個樣品。收費則是按鋼筆的等級和要刻的字的字體書法難度來定。刻鋼筆這種職業也曾受青年男女的喜愛而風行一時,但後來随着經濟的發展,鋼筆逐漸成為非常普通的文具用品,刻鋼筆的職業人也漸漸消失。
現代生活中,寒冷的冬天,家裡都裝有暖氣和各種取暖設備。而在過去的成都,一般貧窮人家冬天全靠炭火來取暖,這也催生了一種名叫“賣火人”的職業。一進入冬季寒冷的時候,街頭巷尾到處都可以看見賣炭火的人。賣火人在街邊擺放一個大爐子,裡面燒着木炭火,有的還會順便烤一些紅薯來賣。居民一般是提一個竹烘籠兒去買火。賣火人先在烘籠兒底下墊上一層炭灰,然後放上一籠炭火,隻需要二三文錢,就可以提回家去取暖禦寒。後來随着焦炭等新型燃料的出現,很多人家自制或購買了小鐵爐,自己燒炭來取暖,賣炭火的人逐漸消失。
冬天需要炭火來取暖,而到了夏天則要想盡辦法來驅趕煩人的蚊蟲。夏秋之際的成都氣候濕潤,蚊蟲特别多,一不注意就會被叮一個大包。在沒有滅蚊器的年代可怎麼辦呢?總不能全身裹得嚴嚴實實隻露個眼睛鼻子吧,為防止蚊蟲叮咬,人們隻好自制滅蚊神器,蚊香的1.0版——“蚊煙”正式誕生。
蚊煙是用一個長條紙筒裝上藥末、鋸木面制成,這在當時對于一般家庭來說是效果最好而且最便宜的辦法。因此每到夏季天快黑的時候,在街上常常可以聽到賣蚊煙的聲音。後來人們對“蚊煙”進行改進,制作出了它的4.0版本——“蚊香”,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盤香,由于多是工廠批量化生産,蚊煙逐漸退出市場,賣蚊煙的人也漸漸消失。
随着社會的變遷、經濟的發展,以前那些走街串巷具有時代特色的職業人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保險業、家政業、中介等新的服務行業。
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本文内容資料來源于:《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2006年12月出版),感謝成都圖書館給予的内容支持。
每周一三五,《冷曆史會說話第三季:蓉城民俗志》期待您的聆聽。
4500歲老成都,我想講給你聽,下期節目我們将為您講述:起對了名“旺财添運”,看老成都的店鋪是如何打幌子的!
想了解更多的曆史文化知識,歡迎關注西蜀草堂微信公衆号,我們每期節目的文字版,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哦!
注:喜馬拉雅搜索專輯“冷曆史會說話”即可收聽節目,關注“西蜀草堂”微信公衆号可了解更多曆史文化知識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