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随着年齡的增長,我終于把自己混回了家。
清晨,陽光透過書房的花簾,在牆上灑下斑駁的光影。簡單的早餐之後,我會泡一杯茶,打開電腦,讀書、或者碼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能明顯感受到陽光打在我身上的溫度,腦海中會不由自主浮上四個字——此刻,真好!
來京十一年,我從九點的CBD到十點的CBD,再到十點的東五環外,在别人步步為營、不斷精進的時候,我走出了一條“步步後退”,直到“家裡墩”的道路。
慶幸的是,伴随着通勤時間的推後、通勤半徑的縮小,我也越來越多了一些自由。當然,這其中也伴随着辭職換工作的空檔期、長時間沒有收入、又窮又無聊的尴尬。
但是,嘗過了自由工作的甜,又怎麼甘心再回到朝九晚無的“樊籠”?
02
2018年,時年36歲的我,自覺人到中年,應該抓緊時間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便決絕地辭掉了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
休息一段時間後,我抱着試試看的心理,嘗試了旅行體驗師,至今還是我記憶裡很美好的一段回憶。
那年秋末冬初、閑賦在家的某個周末,和老公去了家附近的一個文創園溜達。
初次探訪,走進去才發現園區大樹參天,低矮的平房、獨棟、小樓有序排布,在感慨“不虛此行”的同時,随口和老公說了一句:在這裡面找份工作也可以,是我喜歡的氛圍。
沒成想一段時間之後,就有一個朋友問我有沒有工作的想法。一向将通勤時間與距離作為考量一份工作重要指标的我,第一個問題便是:在哪裡辦公?然後,朋友說出了那個文創園的名字,一種“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覺。
奔波八年之後,終于結束了地鐵通勤的“酷刑”。在園區裡,将近兩年半的工作,伴随着行業的動蕩而結束,但還是給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03
2021年9月,我幾經糾結、挑戰了來京以來離家最遠的一份工作,比CBD大概遠出半小時的通勤時間。
早出晚歸,再一次飽嘗奔波之苦後,我于今年三月,不顧整體就業環境的不景氣而決然離職。
于是,一個40歲的中二婦女,又走上了自媒體探索之路。沒有例外、沒有驚喜,并不順利。
大半年的時間去,零零總總收益加起來,可能超過了300,但肯定不到500。
慶幸的是,八月份我成功接到了某線上工作平台的一個單子,收益了一千多元,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讓我看到了“家裡蹲”生活的一線希望。
當然,這期間,我一直不停地在嘗試。讀書、寫作,投稿、投簡曆(文案/寫手類兼職工作),近期第一筆稿費即将到帳,一線曙光已現。
前幾日,前同事又找我,給了我一個可以居家辦公的兼職工作機會,正合我意。
對于一個年歲漸長的中二婦女而言,可以足不出戶賺點錢,便是知足且幸福的。知足,才能常樂。感恩。
我相信:隻要不停止探索,找到一種讓自己舒适的生活和狀态,終将隻是時間的問題。
是的,我腦袋并不太靈光,走在路上也不辨南北,我一直覺得我大腦裡有關方向感的那塊區域是缺失的。人有些魯莽(表現在每一次辭職時),也有些社恐(表現在根本不想外出,總是不自覺得躲到人群之外),一路走來,三分運氣,七分勤奮。
但我一直相信我爸說的一句話——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就算我是隻“瞎家雀”,不也一直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嗎?
很多時候,理想生活的模樣,往往就是始于一念之間。然後——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