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秦腔劇團非常多,還有許多的演藝機構也在演戲、唱秦腔,基本上關中各個縣都有秦腔劇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為活躍群衆文化生活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衆多的劇團之中,對大家影響最深遠的,在觀衆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有三家,分别是西安易俗社、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和西安三意社。
西安易俗社——世界三大最古老劇社之一 西安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8月,距今已經110年了,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與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劇院并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
在辛亥革命的烽火餘波中誕生,一路坎坷前行,曆百餘年滄桑而弦歌不辍,先後創作、改編了500多本秦腔劇目,有曆史劇、社會劇、家庭劇、科學劇等,于嬉笑怒罵間移風易俗,啟迪民智,名家頻出,至今仍是西北秦腔中心。
易俗社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守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将古老的秦腔藝術發揚光大。
惠敏莉是易俗社第十八任社長,她是陝西省黃陵縣人,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15歲考上延安戲校,易俗社與戲校簽約,委托其代培學生;18歲順利通過考試,加入易俗社;34歲當上社長。
2000年左右是易俗社建社以來最低沉的一段時光,人才流失、待遇微薄、前途渺茫。2009年,惠敏莉通過競聘成為易俗社曆史上第一位女社長。
惠敏莉
在惠敏莉的領導下,一出現代戲《柳河灣的新娘》,讓易俗社打了翻身仗,迎來久違的輝煌。
複排《三滴血》《火焰駒》《雙錦衣》《玉堂春》等60多部傳統經典,創排了《秦腔》《易俗社》《司馬遷》等10餘部新戲。
惠敏莉、李淑芳、張濤相繼摘得“梅花獎”“文華獎”“白玉蘭獎”等大獎。
易俗社在時代大潮下,也開始走下坡路了。隻有用文化連接起來的情感,才能穿越時空,推動秦腔藝術的蓬勃發展。
惠敏莉
三意社:秦腔著名班社 三意社原名“長慶班”,創始人蘇長泰,民國四年(1915)由民間藝人蘇長泰、耶金山創建,1919年正式更名為“三意社”。作為全國著名的秦腔劇團,長期活躍于戲曲舞台,為秦腔劇種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演出大量優秀劇目,并湧現出蘇哲民、蘇育民、肖玉玲等大批著名秦腔大家。
三意社已走過百年曆史,立足于古城西安,深入西北大地。
1950年代,赴朝鮮慰問志願軍,又多次赴大慶、玉門油礦慰問石油工人,支援國家建設。期間為三意社培養了後起之秀,比較突出的有劉新民、王秀英、王敬安、李毓琳、任世昌、崔寶善、肖玉玲、劉養民、趙景輝、安永孝、李淑芳等,排演了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峨嵋二蛇、秋江、牛郎職女、武大郎之死、五典坡、黃天蕩、穆柯寨等很受人民大衆喜愛的劇目,為三意社争光添彩,是三意社最輝煌的時期。
三意社深入基層,服務百姓,經常活躍在陝西、甘肅、甯夏等地,深受老百姓歡迎。一場場精彩的演出是演員和觀衆的“雙向奔赴”,人山人海的觀衆便是對演員們辛勤付出的最好回饋。送戲下鄉,讓廣大群衆在自己家門口欣賞到了原汁原味的戲曲表演,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了中華優秀戲曲文化。
三意社是當今秦腔社團出鏡率最高,行當最全,口碑最好的秦腔劇團。這得益于一位包容大度的社長,團結協作的團隊,西安三意社現任社長是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侯紅琴。
侯紅琴
侯紅琴
候紅琴長相很漂亮,對觀衆很有親切感,人好、心好、品行好,戲唱的更好!聲音悅耳圓潤,好聽極了,聽她唱戲,就是一種幸福的享受。
侯紅琴被廣大觀衆認為是秦腔界的領航人,三秦戲迷非常支持。
侯紅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陝甘甯邊區民衆劇團,是西北最大的藝術團體,下設一團、二團、三團、四團及藝術創作研究中心、演員演奏員培訓班等機構。
陝西其它院團都轉了企業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成了唯一國家全額财政撥付的省級事業單位,地位優勢顯而易見。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演出劇種為廣泛流行于西北的秦腔、眉戶、碗碗腔等,藝術實力雄厚,秦腔名家彙聚,擁有馬友仙、贠宗翰、李瑞芳3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14位“梅花獎”和9位“上海戲劇白玉蘭獎”獲得者。
建院85年來,排演了《血淚仇》《千古一帝》《梁秋燕》《楊貴妃》《西湖遺恨》《留下真情》《楊七娘》《鳳鳴岐山》《大秦将軍》《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一大批具有深遠影響和榮獲全國級大獎的優秀劇目。
現任院長是李梅,“梅花獎”得主。在她的領導下,演員平時的主要精力用在怎麼創新,怎麼排新戲得獎上,對唱戲、做功投入精力顯然不夠,導緻近期演出失誤不斷、戲迷失望之極。
李梅
李梅
李梅
李梅
有的戲迷認為,研究院把秦腔戲改成歌劇了,戲曲研究院和易俗社一樣,都是唱戲歌自絕後路,完全淪陷了。還有最為緻命的,就是胡編亂改,一個東西傳承了近千年,或許它有不令人滿意之處,但絕不能随心所欲的亂改。
秦腔真正的觀衆群體不是那些亂起哄小年輕和新媒體從業者,而是從小聽傳統秦腔長大的那一群普通老百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