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往往伴随着驚人的真相。最近,随着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旅遊資源普查的不斷深入,一些原本“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地質奇觀也橫空出世。日前,52歲的廣元文化學者粟舜成兩度實地探訪秦巴南麓、川陝結合部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農業公園”“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曾家山,發現了罕見的“馬頭岩”地質奇觀。
馬頭岩,俗名馬腦殼梁上,踞于曾家山山脊、李家鎮衛星村,海拔1800餘米,地勢險要。從西側廣元市旺蒼縣天星坪望去,它像一匹威武雄壯的馬頭,馬頭岩因而得名。
“馬頭高達200多米,這應當是‘天下第一馬頭’奇觀,隻是過去不為人所注意!”粟舜成站在馬頭岩上,俯視腳下的雲煙從眼底流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這位本土文化學者,多年來一直用腳步丈量家鄉的熱土,走遍朝天的青山綠水,緻力于發現彰顯朝天人文自然之美的新名片。
據粟舜成介紹,馬頭岩蘊藏着厚重的曆史文化,延續着古老的民間傳說。公元前205年,劉邦為北定三秦,曾揮戈曾家山白羊棧道,沿途留下白羊棧、漢王洞、馬頭岩、走馬嶺等文化遺迹。隋末時期,從長安逃避戰亂的馬姓人家,在此繁衍生息,周遭地名留下“馬”字烙印,如馬盤山、馬家嘴、馬家池、馬家寨等。晚唐時,馬頭岩半山腰建有佛教聖地——雪峰寺,匾額相傳為唐代書法家柳公權題寫。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抗金名将劉子羽曾将大本營建在馬頭岩附近的将軍寨,東與旺蒼縣鼓城山寨、西與兩河口鎮潭毒山寨遙相策應,有力地牽制了南下金兵。
馬頭岩周圍至今還留下寨子口、号火梁、望鄉台等地名。大清宣統年間,馬頭岩下的大财主王世興,在東山坪修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文廟,在馬頭岩下垭口建起一座高塔,别名“子庫”。當地諺雲:“東山坪上修文廟,白虎口中紮苗針。”寓意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家家幸福,戶戶安康。王老活了105歲,臨終吉兆降于馬頭岩東面崖壁,崖上爬出了一隻晶瑩剔透的石青蛙。
改革開放以來,“馬頭岩”地名伴随着台胞台屬、僑胞僑眷外出謀生的軌迹,傳至港澳台地區及東南亞各國,在港澳台海外人士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馬頭岩”遠遠地超出了地名的概念,代表的是一段割舍不斷的鄉情。馬頭岩附近的天星坪每年都有台胞台屬、海外僑胞子孫回鄉祭祖省親。
對于近年來個别攝影愛好人士對曆史文化遺産缺少研究,對《地名管理條例》了解較少,擅自将“馬頭岩”改名“望遠山”,粟舜成則有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馬頭岩”地名保存着人們對特定自然、人文環境的特有認識,記錄着先民在長期曆史進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和審美理念,它是中國蜀道的無形資産,是曆史和文明發展不可缺少的載體。如果輕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會被消解。把“馬頭岩”改名“望遠山”,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的倒退。由于“望遠山”名稱由來簡單,沒有曆史積澱,文化内涵膚淺,難以真正反映出馬頭岩的曆史文化特征;“望遠山”地名的出現,常常給廣大遊客造成精神錯覺:是曾家山屬于望遠山?還是望遠山屬于曾家山?還是曾家山就是望遠山?長此混淆視聽,給地名管理帶來諸多不便,甚至給“曾家山”品牌帶來一定沖擊。
粟舜成直言道,“望遠山”的價值在“馬頭岩”,“馬頭岩”的優勢在古地,古地的優勢在蜀漢唐宋元明清。無論是生态保護還是人文打造,既應當以保護這個“曆史地标”為其出發點,也應當以美化這個“曆史古地”為其歸宿。當下應當治廢治污,美體美容,及早恢複原名。
粟舜成建議,鑒于目前“馬頭岩”一名被宣傳誤導,希望有關部門在馬頭岩上增設曆史傳統名稱标示,并打造“天下第一馬頭”地标,助力曾家山又好又快發展。
“春踏青、夏避暑、秋賞紅葉、冬滑雪,這是一處免費的地質公園,是絕佳的康養旅遊勝地。當然在遊玩的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安全第一!”粟舜成友情提醒,清晨五時準時到馬頭岩觀日出、賞雲海,奇景過時不候。(傅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