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田野紅杏
鄉村女教師
本來姑娘主動找他,成為收獲愛情的最佳季節!不知道什麼原因他總是放棄,不去主動地收獲?父母親急得百爪撓心,他卻出奇地鎮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母親看袁茵二十有三了,着急得心熱貓抓的,就把自己在幹姊妹家認識一個女孩的母親當說和媒介,這個女孩的母親與袁茵母親在幹姊妹家閑唠嗑時互相熟悉了,這個女孩的母親偷偷相了袁茵,很滿意;這個女孩是莊子鎮史胡同村的,這個身材苗條的叫史靈靈的女孩便在母親的說和下,同意與袁茵見面;約好兩人在田野的橋上見面相親;誰知袁茵在橋上見面時把錢給了女方,卻不同意這門親事,害得女孩空喜歡一場......
還有一次,袁茵同學的父親叫袁茵去民權縣北關鎮信用社相一個叫李瑩瑩的女子,袁茵卻到北關鎮畫虎村轉了一圈又回來了.....、
袁茵同學的父親來袁茵家裡問事情的結果時,袁茵因為心裡沒底,竟然急得抓耳撓腮,茫然不知所措....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袁茵同學的妹妹卻相中了袁茵,因為袁茵同學的妹妹叫彭靈靈,才十九歲,在華中科技大學生物系快畢業了.....
她從哥哥的書房裡看到了袁茵的五篇散文,是商丘日報社出版的散文選,還有袁茵兩篇散文竟然選入2012年中國作家協會的《中國散文大系》,即使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也寥寥無幾,況且,袁茵隻是河南省作協會員,中國作協.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啊?
況且,袁茵還有一部戲曲小品獲得了中國戲劇家協會與中國文聯.中國戲劇曹禺獎,(全市截止目前僅僅一個)百度中中國作家網載,這可是全國戲劇權威最高獎啊,《商丘日報》的資深編輯楊石采訪他,省市電視台的記者采訪他......
他竟然躲了起來,好在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終于《商丘日報》的編輯羅演周,以及《商丘日報》的資深編輯楊石先後找到他,采訪了他......
有一天上午,河南電視台《新農村》頻道的記者秦昱芬等人,趕到他家裡采訪了他......這些,都是彭靈靈哥哥在飯桌上說的......
哥哥還在飯桌上拿一本綠皮的中國作家協會編寫的《中國小說家大辭典》,竟然翻到了袁茵的名字,不是同名,而且是河南民權縣的袁茵.....
哥哥這不經意的一連串的動作竟然在彭靈靈心裡紮下了根,她竟然背着父母、哥哥給袁茵寫了5封情真意切,火辣辣的情書;
當然,學校收發室的丁長根老師傅轉給了袁茵,袁茵看到了,心靈猛地一振,卻很快鎮靜下來,把這段感情一直強力埋在心裡,沒有萌發......
彭靈靈不見回音,隻好到袁茵所在的鄉村中學找他,女老師王靜靜捂着偷笑的嘴通知袁茵,袁茵竟然躲到了學校外一裡左右的玉米地裡,酷暑盛夏又焖又熱,袁茵出來就像水裡出來的”落湯雞似的......惹得一大群老師們都出他的洋相,以袁茵的憨厚洋相作為飯後的談資......
袁茵後來一次相親,惹得女老師張曉燕空喜歡一場,其他老師說,袁茵都是以他的過于傻固執,以及不善解人意宣告結束......
那時,袁茵在一個鄉鎮初級中學校教書時,一位20歲的女教師張曉燕大概在鄉教師表彰會上相中了袁茵,在袁茵初中時期的語文老師住院打點滴的空兒,還讓語文老師給自己提親。
由于張曉燕是袁茵初中、高中時期的同學,互相都了解對方。張曉燕或許對他的憨厚樸實,不愛在人場裡閑言碎語印象特别深,特别是女方聽說袁茵并且看到他能寫會話,還在報刊雜志上發表了很多文章後,心裡暗暗下定決心,要堅持不懈地追求袁茵。
因為袁茵在初中時期,語文程度特别好,每逢周記與作文本在全班發放之前,語文老師就在全班朗讀他的作文。朗讀之後,老師還安排班幹部把握于其他同學的作文貼在礁石後面牆上的《學習園地》裡供同學們觀摩,或者品頭評足。
據說,張曉燕初中的語文老師還在鄉衛生院裡打點滴,這位女同學就買點東西去看老師了;老師的家屬一看是個女的,手裡還拿着禮物到醫院裡看自己的丈夫,心裡酸溜溜的不是滋味;等到丈夫解釋說是自己的學生時,誤會才消除。
語文老師說,自己隻是肚子腹瀉,不是什麼大毛病,大可不必跑這麼遠;你還有其他的事嗎?語文老師妻子說:你一定有其它的事,這樣吧,如果我在現場你說不出口,我到外邊你再說!......”
語文老師妻子邊說邊向門外走去;女方一看語文教師的妻子誤會了,張曉燕急忙紅着臉攔住語文教師的妻子說:其實,我也沒有什麼大事,就是想麻煩一下老師,瞅你的空給我介紹個婚姻大事,我也老大不小了,爹媽說我早該成個家了.
于是.語文教師的妻子這才松了一口氣,放心地坐了下來。語文老師就提起了袁茵,語文老師還親自三番五次到袁茵家說給袁茵父母聽,袁茵父母一聽他們是同學,又是老師當的介紹人,就深信不疑,滿口應乘着.
那時,袁茵在鄉鎮上一所中學裡教書,學校又與一座鄉鎮戲院對門,張曉燕竟然在全鄉教師節教師大會上領到獎品後,單槍匹馬地獨自一個人到學校找到袁茵.
當時,學校還沒放學,隻是下課了,一些學生畢竟看到了袁茵與一個陌生女的在教室外說話;所以,學生們下課後,就扯開嗓子喊:“袁老師家老婆子,袁老師家老婆子…..”
張曉燕也不臉紅,也不呵斥學生,也不生氣;盡管校長大聲制止,但是,也制止不住那亂糟糟的聲音。
袁茵隻好對張曉燕說:“你……你怎麼到學校裡面找我呀?你看看,學生這麼多,喊得我臉紅脖子粗的,大家都知道這事,怎麼辦?”
張曉燕卻淡然一笑,說道:“我一個女的還不害怕,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怕什麼?這又不是偷人家的東西。”
袁茵聽後竟然啞口無言,肚裡沒詞了。停了一會兒,張曉燕與袁茵到了與學校對門的戲院去。戲院裡靜悄悄地沒有演戲,也沒有人去。那裡确實很寂靜,往地上掉根針恐怕都能聽得到。
張曉燕歪着腦袋笑着說道:“我聽說你人太老實,沒有爬過人家的牆頭,是個好人啊!”袁茵說道:“你太敬業了,這次得個全鄉模範教師,學生又考個全鄉前三名以内,獎勵個被面,結婚後咱兩個用啊!”張曉燕甜甜地說:“我說不了給誰呢,你呀,想得美。”臨走時,女方張曉燕說:“俺們村的小學後面有塊玉米地,咱們今晚在那見面。”
那天晚上大概七點左右,袁茵與張曉燕在一個村莊的小學背面臨路的一人高的玉米地裡會面.那天晚上柳樹梢上的月亮分外明亮,長一尺長左右的玉米棒的一人高的玉米稭投影倒在田壟上袁茵和張曉燕在田壟上邊走聊......
張曉燕不無羨慕地說:“聽說你愛寫作,發表了不少文章。”他默然置之,不置可否地說:“這算不得什麼!又不能當飯吃,而且,不是金錢!”袁茵開始說自己的毛病了,他說:“我一看書,常常看到夜裡3、4點鐘,在地裡幹活,我可不中,就像有人說的那樣,當然當梁不中,當檩子檩子不中!”
沒想到張曉燕隻是捂着嘴巴嗤嗤地笑,并沒有回到他的問題。袁茵想,你回答也好,不回答也好,反正他說出去了,她的耳朵又不聾,總會聽到的。
袁茵繼續說道:“我會做飯,但是,我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到看書上了;别看我是個落榜秀才,倒喜歡咬文嚼字的!”誰知女方依舊捂着嘴巴嗤嗤地笑......袁茵繼續喋喋不休地說:“我不講究什麼吃穿,有點錢喜歡買我喜愛的書籍!”
袁茵自己有個表妹在商丘師範上學,袁茵表妹與他那位女同學住在三、四華裡的鄰村。袁茵讓表妹給那個女同學捎個信。信是這樣寫的“你好,請你在本星期六下午六點在我的承包田河北白蠟條地裡的棉田裡見見面,咱倆拉呱啦呱!好,一定不見不散!......下面屬上他的名字,再下面是年月日......”他之所以這樣寫,帶上“一定”
是因為袁茵當時聽信了與張曉燕同村的男同學的話了。
袁茵的男同學與張曉燕同村,對袁茵說,張曉燕也賢惠、孝敬老的......就是脾氣有點犟。袁茵的同學聽說因為這個緣故,上兩任男友,一個是軍官,一個是外地的工作人員,一聽說張曉燕犟脾氣,都陸續與她吹了。袁茵聽了老同學的話,輕輕地點了點頭。
是啊!袁茵現在還不是正式教師,隻是一個代課的計劃外教師而已。當然,将來結婚有孩子後,家裡肯定特别忙!自己又好看書,再說,袁茵的目标是考大學!考不上,袁茵絕不會甘心的!......
袁茵像蒲松齡那樣努力!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号柳泉,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61歲時方撤帳歸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蒲松齡在自己後期的科舉考試屢次不中、落魄至極之際,親自寫下的勵志自勉聯。全文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開始時是刻在銅尺之上,後懸置于書屋聊齋書房。
整副對聯氣勢磅礴、催人奮進,引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兩個典故和典故之後的對應結果,一個是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滅大秦,另一個是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吞吳國。蒲松齡以此聯激勵自己,終于以一部《聊齋志異》名垂青史。
顯然,實現這一計劃需要時間,袁茵想,脾氣太犟對于實現這一計劃是大大不利的.!别說實現了,想都不用想,隻有折戟沉舟了。
袁茵的四叔見沒有人了,就在僻靜處對袁茵說,别逞能了,孩子,認命吧!常言說得好,平生隻有八鬥米,走遍天下不滿升!人家鄧小平三起三落.可是,人家是一代偉人!你呢!充其量說,隻是個平民!不一樣啊!沒有可比性啊!.....
可是,袁茵也特别犟,到底讓他表妹把那封态度強硬的信給那位女同學捎了過去.那位女同學看過信之後,這個媒就自動散了.
與張曉燕分手後,袁茵的父母恐怕他打光棍,就氣得一天沒有吃飯,夜裡睡覺都唉聲歎氣...袁茵初中的語文教師聽說後,安慰袁茵父母道;’叔嬸啊-千萬别生氣 ,氣大傷身啊!再說,我兄弟充其量也就二十三、四歲年紀,濃眉大眼雙眼皮,高高的個子,模樣又好看,再說,女又攀高門,俺兄弟還怕找不到對象!俺也聽說那女的脾氣确實有點犟,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媒散了,對娶不上媳婦的人來說是天大的壞事!可是,對咱來說,也是好事啊!
就這樣袁茵與張曉燕不歡而散,分手在那青青一米多高的玉米田裡。在老師撮合中碰頭,在鵲橋上見面,又在鵲橋上分散。
就在父母親競相數落袁茵時,袁茵的男同學的父親又來給他提媒了,沒有想到又是男同學的妹妹彭靈靈,還是那位在華中科技大學快要畢業的女子相中了他,(父親也不想讓女兒嫁到南方,想讓女兒留在身邊,離自己近點)彭靈靈死活托自己的父親提親,原因是她從哥哥的書房裡看見了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大系》有他幽默風趣的紀實散文,而且是兩篇,這種情況聊聊無幾......
于是,袁茵不久又收到了他同學的妹妹彭靈靈三封炙熱如火的求愛信......信中他同學的妹妹還說了個笑話,就是都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其實這話說錯了;經典的解釋應該這樣:因為窩邊草又近,又了解情況,起碼沒有打農藥,吃着放心;更為重要的是,還有你總是說你比我大,我問你,許廣平是魯迅的學生,魯迅又比許廣平大多少呢?張藝謀比現在的老婆陳婷婷又大多少呢?張藝謀比老婆的母親都大!你應該知道啊!我再問你,年齡能是充分的理由嗎?!你這個人啥都好,就是太迂腐!......
......不管怎樣,袁茵就是不同意,就是因為害怕風言風語,特别是在同學之間啊!......袁茵的那位男同學的妹妹彭靈靈隻好哭紅了眼睛,最後,無可奈何地委屈求全地嫁給了武漢的一個什麼同學......就在新婚之夜,彭靈靈卻哭忠腫了眼睛......這都是彭靈靈的哥哥告訴袁茵的.....
“不在沉悶中爆發!就在沉悶中滅亡......袁茵用魯迅這句話鼓勵自己,他家就在鄉裡集市上不到三百米,可他幾乎成月成月地不上集會上去,即使放學回來幹農活,也要帶上一本喜愛的書,默默地承受着父母、姐姐、弟弟、四叔,二伯父、舅舅,以及三個表哥等人的數落,默默地承受着街坊鄰居們的飯後談資,默默地感受人世間的冷暖.....
為了鍛煉自己能吃苦,他時常在盛夏酷暑之時,采集地裡的野菜(苦野菜,豫東俗名闫菊的,味道很苦),夏天酷暑之時,常站在炎熱的太陽下磨練自己的忍受能力,或者在雨天任憑雨水沖刷,每一個黎明都起來跑步......父母與其他人都以為袁茵傻了,呆了......一句話,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了.....
真是“井無壓力不出水,人無壓力不進步”;後來,袁茵竟然考上了河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同時,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參加了河南大學中文系主考的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因為袁茵的執着決定,許多人都指責笑話他的過分迂腐,簡直是傻得過火!)
畢業後,袁茵被民權縣人事局分到民權縣老顔集鄉政府工作。(有關系有門路的,民權縣師範畢業都留在縣城,有一個女同學,因為省委有關系,商丘中專畢業就分到了河南省農業大學,許多人都說這事,袁茵卻不以為然,他就這都感到滿足了,常常說,謝天謝地的話!.......)
袁茵用下面的詩句表達自己的心聲
永永遠遠不服輸”
天生傲骨不認輸!
生在鄉野不屈輸!
曆覽古今多少事,
從來強者不服輸!
最後,我告訴一聲親愛的讀者朋友,袁茵就是我,因為“周”字意思為“袁”,“茵”,因為我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又因為我從小生長在農村,故有草字頭;
好了,親愛的讀者朋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請你們各抒己見,談談自己的高見,我熱烈歡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