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簡單的“知足”二字,藏着人生最好的福報。
多少大好的人生敗給了不知足,到頭來把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
從前有一對祖孫,兩個人去抓野雞,他們用了一個非常常用而且有效的辦法。先準備一個箱子,然後再用一根木棍撐起來,木棍的用繩子系上,繩子的另一頭由自己拉着,然後人藏到灌木叢裡面。
在箱子下面撒上野雞喜歡吃的糧食,隻要野雞進到箱子下面,一拉木棍,這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祖孫兩個把這一個陷阱弄好之後就藏起來,過了一會兒,有一群野雞飛過來,大概有10隻野雞,祖孫一看特别高興。
大概是野雞太餓了,沒過一會兒,就有8隻野雞進到了箱子下面,這個時候繩子在孩子的手裡頭,孩子想等一會兒,那兩隻大一點的野雞進來一起拉,說不定把這隻10隻野雞可以一網打盡。
但是等了一會兒,發現那兩隻并沒有進來,箱子下面的8隻反而跑出去3隻,還剩5隻。
孩子後悔了,就說哪怕再進去1隻就拉繩子,抓到6隻也不錯,可是停了一會兒不但沒有野雞進來,其中的5隻又跑出去2隻,還有3隻野雞。
到這個時候,孩子就想,算了,哪怕有一隻進來也拉繩子。
可是等到最後,後來的兩隻野雞也出去了,精心布置的陷阱一隻野雞都沒有抓到。
對于很多人的人生來說就是如此,全敗在了自己的貪婪之上,本來可以輕易收獲的人生,卻因為自己的貪婪,變得更加糟糕。
人生要學會知足常樂,知足才能夠常樂,所有的不知足都會吞噬當下平淡的幸福,一味的追求好高骛遠的欲望,隻會讓自己人生活得越來越糟糕。
在《道德經》之中,老子說: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恥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會有危害,因此能夠長久生存。”
不知滿足是一切禍害的根源,隻會讓自己人生變得越來越糟糕。
因為一個人主觀的情緒是讓一個人背離根本的罪魁禍首,但是欲望又是驅使自己不能正确認知自己的根源。
不能正确的認知自己,就會貪圖一些好高骛遠的想法和道路,一味的不知足,最終隻會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所以《道德經》中說:“甚愛必大費,厚藏必多亡。”
過分珍惜,必定會造成大量的耗費,豐厚的貨藏,必定會造成慘重的損失。
對于财物過度的追求,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出賣自己的靈魂,觸碰自己的底線,讓自己不能客觀的認知自我,走上了違反原則的道路。
到最後失去的所有,都是自己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古時候,孫叔敖臨死的時候交代自己的兒子孫安,告訴他:“如果楚王想封你官爵,你不要接受,如果想封你地塊,你就要求”寝丘“那一塊地,那是沒有人與你争的地方。”
後來當孫叔敖死了之後,楚莊王真的把孫安招進宮,要封給他萬戶之邑。
孫安說:“大王如果真的惦記着先父的功勞,想要賞賜給我田地,那就把”寝丘“那個地方給我吧,這是先父的遺命,我非此地不受。”
楚莊王沒辦法,就把寝丘分給了他,很多人都不理解,寝丘是一個地處偏僻,而且名字也非常不吉利的地方,為什麼孫安會選擇這個地方,那裡王宮權貴都不屑一顧。
但是正是因為地處偏僻,而且地塊貧瘠,楚國即便幾代動亂,很好的地方都被搶去,隻有這裡無人理會,這也是孫叔敖的先見之明,這更是他懂得知足,不貪圖富貴的智慧,而使自己的子孫後代安然無恙。
這是知足的一個智慧,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不同的影響,太過分的強求富貴反而會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糟,懂得知足常樂,才能夠更好的保全自我。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