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浙本常用嗎

浙本常用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23:08:48

浙本常用嗎?□王鹭鵬古代的福建,圖書出版業輝煌,在出版傳播史上占有顯赫的地位宋代以來,福建、浙江、四川并為出版大省,建陽、杭州、蘇州被譽為三大出版中心由于曆史原因,福建所出版圖書,即“閩本”,在學士大夫心目中的形象曾經并不佳,原因是閩本圖書在傳播過程中一度被“污名化”,這種“污名化”導緻刻闆印象,深刻影響受衆對閩本的認知和感受,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浙本常用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浙本常用嗎(閩本并非劣本)1

浙本常用嗎

□王鹭鵬

古代的福建,圖書出版業輝煌,在出版傳播史上占有顯赫的地位。宋代以來,福建、浙江、四川并為出版大省,建陽、杭州、蘇州被譽為三大出版中心。由于曆史原因,福建所出版圖書,即“閩本”,在學士大夫心目中的形象曾經并不佳,原因是閩本圖書在傳播過程中一度被“污名化”,這種“污名化”導緻刻闆印象,深刻影響受衆對閩本的認知和感受。

站在出版傳播史角度看,較早系統認識與評價閩本版本質量的,是宋人陸遊和葉夢得。

陸遊《老學庵筆記》中曾有一段話:

三舍法行時,有教官出《易》義題雲:“乾為金,坤又為金,何也?”諸生乃懷監本至簾前請雲:“題有疑,請問。”教官作色曰:“經義豈當上請。”諸生曰:“若公試,固不敢。今乃私試,恐無害。”教官乃為講解大概,諸生徐出監本,複請曰:“先生恐是看了麻沙本,若監本則坤為釜也。”

陸遊關于“麻沙本”的記載,深深地影響了後來士人、學者對麻沙本、建本乃至閩本的認知,以緻一度隻要提起宋代福建出版的書籍,就會被認為是質量不佳。

葉夢得《石林燕語》一書對閩本的評價也影響着讀者的觀感。他說:“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陸遊和葉夢得都是名人,他們的評價,影響着學士大夫對刻書質量的看法,這樣一來,對閩本就容易有不好的印象,這種認知一度有愈演愈烈之趨勢。讀者會先入為主地認為:書籍版本質量最好的是杭本,排在第二的屬蜀本,最差的是閩本。

但宋人對于閩本圖書的評價,并不是隻有陸遊、葉夢得這種“大家”,也有普通文人士大夫等“小家”。“大家”的評價,多從宏觀上和整體上進行,且主要為價值判斷;“小家”的評價,則多從校勘、内容等細小方面入手,側重于事實判斷。

乾道三年(1167年),潘緯《柳文音義序》道:韓、柳文章齊驅,當代學士大夫之所宗師。其為文高古,用字聱牙,讀者病之,而柳尤甚。緯典教群舒,郡侯陸先生之為二集訓釋。偶見江山祝季賓《經進韓文音》善本,不複增損,因放以音子厚之文。觀建甯本近少訛舛,乃依其卷次……

潘緯談到建甯刻本,認為此本錯誤較少,是不錯的本子。這就證明,建甯本也不乏校勘細緻、印刷精美的書籍。

嘉泰四年(1204年)九月,沈有開《刊皇朝文鑒序》道:《皇朝文鑒》一書,諸處未見有刊行善本,惟建甯書坊有之。而文字多脫誤,開卷不快意。新安号出紙墨,乃無佳書,因為參校訂正,锓闆于郡齋。

沈有開認為,《皇朝文鑒》隻有建甯書坊本稱得上善本,說明書坊本也可以刻得很好。此書後來又在新安郡齋刊刻。

魏了翁的《黃太史文集序》曰:山谷黃公之文,先正巨公稱許者衆矣,江浙閩蜀間亦多善本。今古戎黃侯又欲刻諸郡之墨妙亭,以緻懷賢尚德之意,而屬了翁識之。顧淺陋何敢措詞?昔者幸嘗有考于先民之言行,切歎夫世之以詩知公者末也。

這就說明,魏了翁認為,閩本《黃太史文集》也是善本。

還有劉克莊在《跋郡學刊文章正宗》雲:頃餘刻此書于番禺,委同官盧方春輩置局刊誤,屬以召去,去時書猶未成。後得其本,殆不可讀,有漏數行者,有阙一二句者,有颠倒文義者,如魯魚亥豕之類則不可勝數,意諸人為官事分奪,未之過目耶?抑南中無善本參校耶?每一開卷,常敗人意。其後乃有越本,亦多誤。莆泮池書差備,今郡文學王君謂朱先生《易本義》精于理者也,謂真先生此書邃于文者也,既刻《本義》,遂及《正宗》。或慮費無所出,君命學職丁南一、鄭岩會學禀,量出入,得赢錢六十七萬,而二十四卷者亦畢工。吾裡藏書多善本,遊泮多英才,傍考互校,它日莆本當優于廣、越矣……

劉克莊比較了莆本、廣本與越本,認為莆田本《文章正宗》比其他版本要好,充分顯示出莆田本的刊刻質量。

從普通文人士大夫的議論看,閩本并非“劣本”,也有質量精美的本子。吳格教授分析閩之建刻本時,用“三無”作了高度評價:“建刻本的數量無與倫比;建刻本的傳播無遠弗屆;建刻本的研究課題無可窮盡。”追溯宋代以來此種觀點形成的源頭,從宋人對閩本圖書質量的綜合評價入手,基于出版傳播史的角度,有助于改變閩本在讀者心中的“刻闆成見”,進而客觀、公正、平衡地看待閩本圖書。這樣才符合曆史和閩本圖書傳播原貌,讓人們了解閩本圖書實際情況。

而在金雷磊的《宋代閩本圖書傳播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中,通過比較宋代讀者對閩本、浙本與蜀本圖書的評價,認為對閩本圖書,應該持更加客觀公正與平衡的态度;還比較了宋人對當時的傳統媒介(即手抄媒介)和新興媒介(即印刷媒介)的認識與理解,進一步豐富和總結了宋人的媒介觀與傳播觀。同時,從傳播學角度,借鑒媒介環境學理論,把宋代福建圖書作為媒介來考察福建版圖書的傳播環境、傳播主體、傳播方式、傳播控制和傳播策略等五大方面的内容,關注書籍對社會的影響。這有助于我們更加客觀和全面地認識閩本。

來源:福建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