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必須有參考文獻嗎?1、什麼是參考文獻?不就是“參考”的文獻嗎?論文中“引用”的文獻嗎?是啊,沒錯啊,可是你的論文裡那幾百篇、上千篇的文獻是“引用”了,但是不是都“參考”了呢?啥叫參考?就是閱讀過的,如果你連文獻的影子都沒有見過,隻是按照文獻中的文獻照抄下來,這可不是參考再說了,同一篇文獻,不同的作者引用的内容可能也不一樣引用一篇文獻,應該是讀過這篇文獻,那怕隻讀過摘要也好現在的問題是,有的學生要麼從網絡上直接檢索,要麼從參考的論文中的參考文獻部分直接抄錄這樣引用文獻,很可能沒有引用領域中最重要的文獻,沒有引用裡程碑式的文獻,或者幹脆就沒有閱讀,隻是按照文獻中的引用而引用了(這屬于轉引,二次引用,不是第一手信息)2、引用文獻的時候,是引用最新的,還是引用最早的?這要看引用文獻中的什麼内容如果是引用最新的研究進展,最新的理論闡述,最新的學術觀點,要引用最新的文獻、最權威的文獻如果引用一些固定的事實,如生态學中的物種地理分布、物種的生物學特性等等,應該引用原作者可以花點時間,查閱一下哪位(些)作者最先研究、最早報道了這些信息這就是對學術的尊重,對知識的尊重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不規範的、甚至有些離譜的引用,如生态學中反映物種多樣性指标的香農-威納指數(Shannon- Weiner index)和辛普森多樣性指數(Simpson’s diversity index)等,引用的文獻則是中國學者的名字如果說計算公式、研究方法等張冠李戴現象容易看出來,關于對一個領域的學術貢獻,就不容易區分了一個中國學者文章中涉及到了或論述到了一個理論或學說,在引用的時候,要查閱是不是這位學者提出來的,不可以随便就把這位學者當作第一個提出者或發現者了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除了沒有理解參考文獻的内涵,關鍵是沒有尊重前人知識的意識,沒有刨根問底的精神看重了一些東西,忽視或缺失了一些東西研究生在這方面的問題,導師是有責任的3、文獻引用是随意的嗎?文獻引用不能随意,是需要精心選擇的引用,要引用與自己的研究内容密切相關的另外,我個人的觀點是還要引用高質量的文獻,引用文獻也需要品位學術界引領學科發展的學者和實驗室,聲譽好的實驗室,是首選文獻有低劣的嗎?這個問題不用問如果極端點的話,有些期刊的文獻,壓根就不要作為參考文獻,也就是說不去花費時間閱讀,對自己的學術水平和知識結構一點都不會有影響我們讀書的那個時候,到圖書館抱着影印版的“生物學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逐條逐條查閱,一個卡片一個卡片記錄文獻卡片上記錄文獻的信息(作者、年代、題目、期刊名稱、卷期、頁碼等),在筆記本上摘錄摘要的内容寫論文引用參考文獻的時候,覺得一篇文獻對于自己的結果論證很重要,但又苦于查不到原文,就隻能是間接引用,采用“轉引自”的方式引用有時候閱讀國内的論文,看到一些連名稱都沒有聽說的期刊,還有些論文參考各種語言文字的一些專著和論文,大家應該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現在這種情況應該不存在了信息時代,一點鍵盤,什麼信息都有了,也可以閱讀摘要,也可以下載原文,專著也可以查到書的目錄和部分章節還有一些其他需要讨論的問題,如教科書可以作為參考文獻嗎?論文後面的參考文獻目錄,中文文獻是放在最前面,還是放在最後面?中文文獻是按照姓氏筆畫排序,還是按照漢語拼音排序?那麼在信息時代,參考文獻的引用是不是應該更準确才是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寫論文必須有參考文獻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什麼是參考文獻?不就是“參考”的文獻嗎?論文中“引用”的文獻嗎?是啊,沒錯啊,可是你的論文裡那幾百篇、上千篇的文獻是“引用”了,但是不是都“參考”了呢?啥叫參考?就是閱讀過的,如果你連文獻的影子都沒有見過,隻是按照文獻中的文獻照抄下來,這可不是參考。再說了,同一篇文獻,不同的作者引用的内容可能也不一樣。引用一篇文獻,應該是讀過這篇文獻,那怕隻讀過摘要也好。現在的問題是,有的學生要麼從網絡上直接檢索,要麼從參考的論文中的參考文獻部分直接抄錄。這樣引用文獻,很可能沒有引用領域中最重要的文獻,沒有引用裡程碑式的文獻,或者幹脆就沒有閱讀,隻是按照文獻中的引用而引用了(這屬于轉引,二次引用,不是第一手信息)。2、引用文獻的時候,是引用最新的,還是引用最早的?這要看引用文獻中的什麼内容。如果是引用最新的研究進展,最新的理論闡述,最新的學術觀點,要引用最新的文獻、最權威的文獻。如果引用一些固定的事實,如生态學中的物種地理分布、物種的生物學特性等等,應該引用原作者。可以花點時間,查閱一下哪位(些)作者最先研究、最早報道了這些信息。這就是對學術的尊重,對知識的尊重。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不規範的、甚至有些離譜的引用,如生态學中反映物種多樣性指标的香農-威納指數(Shannon- Weiner index)和辛普森多樣性指數(Simpson’s diversity index)等,引用的文獻則是中國學者的名字。如果說計算公式、研究方法等張冠李戴現象容易看出來,關于對一個領域的學術貢獻,就不容易區分了。一個中國學者文章中涉及到了或論述到了一個理論或學說,在引用的時候,要查閱是不是這位學者提出來的,不可以随便就把這位學者當作第一個提出者或發現者了。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除了沒有理解參考文獻的内涵,關鍵是沒有尊重前人知識的意識,沒有刨根問底的精神。看重了一些東西,忽視或缺失了一些東西。研究生在這方面的問題,導師是有責任的。3、文獻引用是随意的嗎?文獻引用不能随意,是需要精心選擇的。引用,要引用與自己的研究内容密切相關的。另外,我個人的觀點是還要引用高質量的文獻,引用文獻也需要品位。學術界引領學科發展的學者和實驗室,聲譽好的實驗室,是首選。文獻有低劣的嗎?這個問題不用問。如果極端點的話,有些期刊的文獻,壓根就不要作為參考文獻,也就是說不去花費時間閱讀,對自己的學術水平和知識結構一點都不會有影響。我們讀書的那個時候,到圖書館抱着影印版的“生物學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逐條逐條查閱,一個卡片一個卡片記錄。文獻卡片上記錄文獻的信息(作者、年代、題目、期刊名稱、卷期、頁碼等),在筆記本上摘錄摘要的内容。寫論文引用參考文獻的時候,覺得一篇文獻對于自己的結果論證很重要,但又苦于查不到原文,就隻能是間接引用,采用“轉引自”的方式引用。有時候閱讀國内的論文,看到一些連名稱都沒有聽說的期刊,還有些論文參考各種語言文字的一些專著和論文,大家應該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現在這種情況應該不存在了。信息時代,一點鍵盤,什麼信息都有了,也可以閱讀摘要,也可以下載原文,專著也可以查到書的目錄和部分章節。還有一些其他需要讨論的問題,如教科書可以作為參考文獻嗎?論文後面的參考文獻目錄,中文文獻是放在最前面,還是放在最後面?中文文獻是按照姓氏筆畫排序,還是按照漢語拼音排序?那麼在信息時代,參考文獻的引用是不是應該更準确才是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