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易錯的粵語字

易錯的粵語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8 14:28:05

易錯的粵語字(最令北方人頭痛的兩個粵語字)1

1,明明是粘米卻變成不粘的米

如果問:"粘米和糯米怎麼區分?"如果是廣東人,恐怕無人不識。但北方人的回答卻正好相反。有一外來媳婦遵婆婆的吩咐,叫她去買一些粘米回來,她卻買回的是糯米。

因為這個粘字,原本寫作黏。黏是指像膠或糨糊的性質的東西,"黏,相着也。從黍,占聲。字亦作粘"。——《說文》。黏米是指粘性大的米,如糯米。而廣東人所說的粘米,則是粘性不大的米。

廣東人所說的粘米,其實是占城米,是古代的進口米,從哪裡進來?從古越南的占城進來。

“粘米”的發源地占城,是曾存于今天越南南部的一個古國,17世紀末被北部的交趾所滅。

由此可知,“粘米”的“粘”,乃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漢語外來詞。漢語出現“占城米”或“占米”的專稱,坊間為标明這個“占”字的屬性,為它配上表意的形旁“米”,該種米是為“粘米”!

2,明明不好吃卻變成好“吃”

廣州流傳過一個笑話:一外地人來穗,見有人沿街叫賣桐油灰(普通話說“泥子”或“油灰”,用來填補木器的孔、縫),外地人不知其為何物,問:這東西好不好吃?賣者忙答:"好黐,好黐"!外地人買回一試,“哇”地吐出,吵罵聲即刻爆響。

要說賣桐油的欺騙人,那是冤枉!普通話的“吃”廣州話說“食”,“吃”廣州音同“黐”,他以為對方是問桐油灰“好黐(粘)”不?原來是語言溝通上引起的一場誤會!“黐”普通話讀chī,與“吃”、“癡”同音。

黐字在北方漢語中銀少用,而在廣東卻大量使用。

廣州話鬧人“白癡”,神經病叫做"黐線”、也叫"黐總制"、“黐筋”或“黐孖筋”。 “黐咗線”、“黐孖筋”。本義為電路中的短路現象,引申為人的心智、神經不正常。

蹭飯,粵語叫做“黐餐”。 “黐”是個粵語所特有的字。“黐”的意思是粘在一起,查實古已有之,“粘”廣州話講“黐”(廣州音同“癡”)。這是一條古漢語詞。三國魏張揖編纂的《廣雅》:“黐,黏也。”由此,粵語創造了許多帶黐字的詞。

精神有點兒不正常,有點傻氣, 叫做“黐黐哋”。

舌頭講話不清楚,舌根像被粘著似的,叫做“黐脷根(脷:舌頭)”。

捕雀用的膠,叫"黐膠"。

給廟裡供信徒膜拜的菩薩粘貼或塗上層金,叫“黐金菩薩”;

形影不離,叫"糖黐豆"。

草藥“蒼耳子”的果外皮長有鈎刺,可粘在人的頭發上,故又名“黐頭婆”。

塞牙縫叫"黐牙罅"。

廣府地區有一種用糯米粉煎好的糍餅,俗稱“糍羅友”。“糍羅友”的諧音"黐蘿柚"(屁股)。

飛快地轉,喻忙得腳不著地"黐車啖轉"。

總跟著大人的小孩子,叫"黐腳雞”或“黐身膏藥”,又叫“黐乸芋”(像小芋頭附生在大芋頭上一樣纏人)。

形容食黏性大的食物黐牙粘咀,叫"黐牙黐爪"。

粘手粘腳,叫做"黐手黐腳"。

比喻做某事有把握、辦事幹淨利落。喻做某事有把炮,叫做"實食冇黐牙”。

喻到處攫取利益的人,叫做"蜞乸逢人黐"。(聶巨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