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想南的人生,毀在了顧憶羅一家三口手上。
陳想南本是女知青顧家慧的女兒,是名門之後,如果沒有意外,她應該有着光明璀璨的前程。
鳳姑貪戀顧家的名利,偷換了孩子,讓自己的親生女兒替代了顧家千金的位置,成為了養在豪宅裡的顧憶羅。
顧憶羅鸠占鵲巢,壓榨着顧家的資源,因為她的攪局,顧家差點絕後,顧老太太更是折在了顧憶羅手裡。
顧憶羅霸占了陳想南的位置二十多年,本該屬于陳想南的物質和情感,全都被顧憶羅掠奪殆盡,可善良的陳想南,并沒有怨恨顧憶羅。
顧憶羅的一生,作下太多的惡:舅媽被她吓得流産,四十來歲才有了孩子;親生父親陳金鵬,因她的迷惑,間接死于意外;外婆被她推下樓,當場身亡。
親生母親鳳姑,逃過了顧憶羅的暗害,得以保住了性命,但又需替顧憶羅頂罪,顧憶羅無情地把爛攤子都留給了她。
顧憶羅的雙手,沾滿了鮮血。
《錯愛一生》的結局,顧憶羅看到外婆留下的遺囑,崩潰大哭,外婆明知道她不是顧家的骨肉,卻還是把不動産都留給了她,這份沉甸甸的愛,終于喚醒了顧憶羅的良知。
為了贖罪,顧憶羅選擇了自戕,在難産之時,毫不猶豫選擇了保孩子,顧憶羅在上海争了一輩子,最後卻葬在了她真正的故鄉,她和陳想南也終于各歸各位。
顧憶羅臨終前,給陳想南留了書信,還把孩子交給陳想南撫養,可憐的陳想南,既要幫顧憶羅養孩子,又要替她盡孝給鳳姑養老送終,年紀輕輕就背負了本不屬于她的責任,她的處境,未免過于艱難了些。
陳想南的前二十年,是缺衣少穿,沒有好的受教育的條件,隻能跟着師父采草藥學針灸,略懂了些醫學知識;陳想南的餘生,是為顧憶羅善後,精心撫養顧憶羅的孩子,并且照顧半身不遂的鳳姑。
陳想南的整個人生,全都充斥着顧憶羅對她的欺淩,顧憶羅死後,還要把包袱留給陳想南,顧憶羅真的有夠狠。
以前看《錯愛一生》這部劇,很不理解顧憶羅為何要向陳想南“托孤”,畢竟孩子的父親完全有撫養能力;重溫才看懂,顧憶羅不把女兒交給馬奔,卻執意交給陳想南,原來背後有她的三個用意。
1、馬奔的自私
顧憶羅之所以懷上這個孩子,是因為丈夫馬奔偷偷把顧憶羅的避孕藥換成了維生素片。
在顧老太太安排家産,盼着兒媳婦肚子裡的孩子出生時,馬奔對孩子也有了強烈的渴望,如果他能和顧憶羅生下孩子,顧家的财産才不會全都落入他人之手,馬奔可恥地算計了顧憶羅,也算計了顧家。
顧憶羅得知自己有了身孕,才發現了藥瓶裡的秘密,氣得她當場抓狂,馬奔的自作主張,陰險自私,讓顧憶羅對他失望透頂。
關于生育這件事,顧憶羅明确和馬奔溝通過。
顧憶羅說兩人都處于事業上升期,沒有精力帶孩子,而且養育孩子投入和産出不成正比,顧憶羅還沒有做好生孩子的心理準備。
顧憶羅詳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馬奔沒有反駁,也沒有認同,他用沉默,替代了他的反對,他沒有就此事和顧憶羅好好交流,卻在背地裡偷換了藥片。
馬奔違背妻子的意願,讓她懷了孕,這個男人所表現出來的陰暗和自私,不遜于顧憶羅。
顧憶羅看清了馬奔的本質,他們兩個是“同道中人”。
篡改外婆遺囑的事,馬奔也有份,他是顧憶羅的幫兇,替她編造不在場證明,又協助她偷了外婆的印章,馬奔暴露出來的“惡”,連顧憶羅都對他很難放心。
更關鍵的是,馬奔的事業,是顧憶羅扶持起來的,為了讓馬奔迅速拿到項目,顧憶羅甚至犧牲美色為馬奔應酬,馬奔才勉強有了些許成就。
論能力,馬奔徒有才子之名,事業上不過還是要靠女人為他鋪路搭橋,沒有了顧憶羅,馬奔的人生,隻能再回到起點。
馬奔剛入職場時的狀态是什麼樣子的?
是租住在狹窄的舊房子裡,生活不規律,垂頭喪氣,沒有精氣神兒,日子過得一塌糊塗。把孩子交給這樣的人,注定要跟着他受苦的。
事實證明,顧憶羅的考慮是對的,在她離世後,馬奔開始找尋自己要走的路,一個人忙忙碌碌,根本沒有管孩子。
2、顧家的仁義
顧家的寬厚良善,是血脈相傳的。
顧老太太溺愛了顧憶羅二十多年,舅舅顧家豪包容了顧憶羅二十多年,陳想南更是處處對顧憶羅忍讓,陳想南感覺到了兩人的身份錯位了,但她沒有主動拆穿真相,繼續善待養父母。
陳想南的心軟,讓顧憶羅安心,顧憶羅知道,把孩子交給陳想南撫養,陳想南不會拒絕。
陳想南抹去了顧憶羅存在過的痕迹,對孩子隻字不提這個劣迹斑斑的生母,她用力保全了孩子的人生,要讓她無憂無慮地健康成長。
陳想南接受了這個孩子,代表孩子還能回到顧家生活,在那裡,顧憶羅曾經有過很多幸福的時光。
外婆把她捧在手心裡,舅舅給她講故事,一大家子人圍着她轉,她宛如身份尊貴的公主,她卻仍舊不知足,親手毀掉了可貴的親情,為了保住身份,顧憶羅傷害了太多的人。
以顧家人的仁義,如果顧憶羅真心把他們當家人,即便身份被拆穿,也根本不會趕她走,可顧憶羅低估了顧家對她的愛,高估了物質帶來的安全感。
如果能夠從頭再來一遍,顧憶羅不會再扭曲地活,顧憶羅給陳想南的信裡寫道,希望孩子能像她一樣活得善良真實,這也是顧憶羅非要把孩子交給陳想南撫養的主要原因。
陳想南單純,樂觀,明明是真千金,卻淪落鄉野,舉步維艱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以一顆寬大的心包容着顧憶羅一家三口,顧憶羅臨終前對她的認可,也代表了她對自己的反省。
顧憶羅傷害過太多人,但她最後的忏悔,句句都是發自肺腑。
顧憶羅曾害陳想南丢了工作,曾連夜掀了她的屋頂,陳想南本就艱難的人生,因顧憶羅的破壞,雪上加霜。
但陳想南并沒有自暴自棄,她真誠待人,堅強地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找回身份後也沒有執着于顧家的财富,人生大起大落,陳想南始終保持着初心,她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真的太難得。
鳳姑的悔恨
為了逼外婆在遺囑上加上給她的部分,顧憶羅失手把外婆推下樓,鳳姑叫顧憶羅離開現場,她替親生女兒頂了罪。
顧憶羅慌忙逃跑,警察還是查出了破綻,坐着輪椅的鳳姑,根本沒有力氣推動一個成年人。
鳳姑用這種拙劣的方式,彌補着對親生女兒的愧疚,她當年天真地以為孩子進了有錢人家,就能過上好日子,殊不知,物欲可以成全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顧憶羅就是敗在了自己的貪婪裡,看着女兒一步步堕落,鳳姑悔恨不已,她既愧對顧家慧的托付,又害女兒走上了絕路,她才是“錯愛一生”的罪魁禍首。
顧憶羅向鳳姑哭訴着:“你們生下了我,卻又抛棄了我,你們為什麼要偷換孩子?”
如果顧憶羅成長在父母雙全,有情有愛的完整之家,或許不會變壞,鳳姑為女兒鋪路,是一廂情願,愚昧至極。
顧憶羅十歲那年,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真相,她瞧不上親生父母,認為她“血管裡流着卑賤的血液”,而顧家才是高貴的,體面的。
顧憶羅對鳳姑和陳金鵬的嫌棄,到了厭惡的地步,她無法接受自己出身貧苦的事實,為了永遠掩埋身世之謎,顧憶羅對親生父母下了手。
鳳姑明知道顧憶羅的惡毒,卻願意拿命去救她,這份遲到的母愛,顧憶羅的内心,不是沒有波動。
顧憶羅之所以良心發現,不僅是由于外婆那份飽含厚愛的遺囑,也包括身邊人對她的疼惜。
顧憶羅最終留在了家鄉靜雪河,其實暗示了她已經原諒了親生父母,她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出身,不再貪戀不屬于自己的榮華富貴。
把孩子交給陳想南,也就維系了陳想南和鳳姑的關系,顧憶羅不僅給孩子做了最好的安排,也給鳳姑的晚年做了打算。
陳想南是孩子的養母,而鳳姑是孩子的親外婆,這種微妙的祖孫三代,也算是讓鳳姑享受到天倫之樂了。
陳金鵬已經離世,鳳姑癱瘓,除了陳想南,沒有更适合照顧鳳姑的人了,顧憶羅對孩子的托付,實際上也是對生母的牽挂。
寫在最後
《錯愛一生》顧憶羅毀了陳想南的人生,為何還要向她“托孤”。
看懂顧憶羅把孩子交給陳想南撫養的三個用意,才知壞了一輩子的顧憶羅,也有她的軟肋。
顧憶羅本來沒打算生孩子,但是這個小生命,讓她感覺到了人生延續的希望,她不想讓孩子再走她和馬奔的老路,有着健全人格的陳想南,比居心叵測的馬奔,更讓顧憶羅放心。
把孩子交給陳想南,既有顧家人的照顧,也可以讓鳳姑名正言順當外婆,顧憶羅的臨終安排,也成全了陳想南對親情的渴求。
陳想南對養母鳳姑,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鳳姑卧床十年,是陳想南精心照料,鳳姑才得以醒過來,陳想南說:
“我的養母鳳姑,是個善良的女人,可是善良的人,也會犯錯。”
陳想南在顧家慧的墓前,表達了要孝順“另一個媽媽”的願望,可見贍養鳳姑,是陳想南的真情實意。
顧憶羅把孩子交給陳想南,是因為她對陳想南足夠了解,而孩子的親生父親馬奔,沒有責任感,性格陰郁極端,根本沒有能力把孩子培養得健康陽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