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烏種植技術及畝産?川烏覆膜打孔播種輕簡栽培新技術,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草烏種植技術及畝産?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川烏覆膜打孔播種輕簡栽培新技術
與傳統的川烏種植技術相比,采用覆膜打孔播種輕簡栽培新技術有三大優勢:一是省工節勞,每畝可節省整地、施肥、起壟、播種開支300元左右;二是利用覆蓋前茬的廢舊地膜,未增加新的投入,但地膜的增溫、保墒、保肥、防草、改土等功效仍能得到一定發揮,對川烏仍有顯著的增産作用;三是蓋膜後的土壤非常疏松,便于川烏開挖收獲,同時川烏的外觀與商品性狀更好。其栽培技術要點為:
1. 選擇優質耐老化地膜
用廢舊塑料生産的劣質地膜不耐老化,覆蓋後經風吹日曬容易破碎,到玉米收獲時已不堪使用。要想實現一張地膜既蓋玉米,又蓋川烏,做到一膜兩用,應在種植玉米時選擇進口優質塑料生産的耐老化地膜,地膜寬度以80厘米為宜,同時蓋膜後應管好畜禽,防止進地危害,盡量保持地膜潔淨、完整。
2. 增施底肥,多施農家肥
玉米屬耐肥高産作物,川烏高産也需要大量肥料,地膜覆蓋後施肥不便,尤其是農家肥無法再施,因此要實現玉米、川烏“雙高産”,就必須在蓋膜前增施底肥,多施農家肥。一般在整地後,從預留行中心位置開溝,深15厘米左右,每畝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2000千克以上、優質三元複合肥50千克 、碳酸氫铵50千克 (或尿素10千克)。
川烏花
3. 壟作蓋膜,抓好玉米管理
施肥後從溝兩側取土蓋肥起壟,壟高20厘米左右,壟面寬60厘米,每壟打窩播種兩行玉米,具體規格為小行距40厘米,株距20~25厘米。封窩後将壟面盡量刮平,趁墒噴芽前施除草劑,然後緊貼壟面覆蓋地膜。膜邊必須封嚴紮實,防止跑溫跑墒。玉米出苗後及時破膜接苗,破口宜小,苗掏出後用細土将破口處封嚴。玉米齊苗後要早追苗肥,喇叭口期在膜上打孔重施穗肥,同時加強管理,防止倒伏。調查顯示,長勢越好的玉米,地膜保持越完整,膜内雜草越少,越适合在收獲後打孔播種川烏。
4. 選擇川烏良種,秋季适時播種
川烏品種不同,産量差異很大。最好選擇新引進推廣的大個川烏,并挑選個頭中等,大小一緻,健康無病斑、無損傷的做種。播種前,将川烏種用抗重茬劑“恩益碧”做噴霧處理,以減輕土傳性病害。高山玉米一般在秋季10月份收獲。玉米穗收獲後,要及時砍稈騰茬。川烏11月份開始播種,高山土壤封凍前必須播完。播種時直接用木棒在覆蓋過玉米的舊膜上打孔,孔深20厘米左右,孔粗以方便川烏種塞入為準。每壟打孔3排,孔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每孔塞入川烏種1個。塞種時注意塊根應芽頭向下、底朝上“倒栽”,随後用火糞土或細碎農家肥将洞口封嚴。預留行栽培,一般畝播4500~5000穴,約需川烏種100千克。
5. 噴施多效唑,防止川烏倒伏
在舊膜上打孔種植川烏,播種後管理比較簡單,主要抓好追肥與防倒、防病即可。如果種植玉米時底肥用量充足,可以不追苗肥,在川烏開花前每畝打孔追施三元複合肥30~40千克。後期結合防倒、防病,适當噴施葉面肥補充養分。地膜覆蓋過的土壤比較疏松,種植川烏容易倒伏。過去川烏防倒主要采取封頂打杈,費工費時;現在可改用化學控制,即在川烏現蕾前,葉面噴施50~100毫克/千克多效唑1~2次。防治川烏病害,關鍵是要選擇适宜種植的區域和地塊,抓好無病種苗基地建設、種子處理、配方施肥、輪作換茬。萬一發生霜黴病、菌核病、白粉病等病害,可搶在發病初期噴施多菌靈、百菌清、甲基硫菌靈等殺菌劑予以防治。預留行栽培,川烏行間可套作馬鈴薯等其他作物以增加收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