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ibookreview
『閱讀需要主張』
香奈兒,如今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她的影響,不止在時尚界,更在于她影響了千萬女性的生活态度。
這樣一個傳奇的香奈兒是如何“煉成”的?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幫助你了解一個時尚背後的香奈兒---一個将閱讀作為生活方式的香奈兒。
香奈兒的閱讀生活,印證了美國文學批評巨擘哈羅德·布魯姆的話——“不讀壞東西,如同不過壞日子。”
加布裡埃·香奈兒(Gabrielle Bonheur Chanel),1883年出生于法國的索米爾(Saumur)。法國時裝設計師,香奈兒品牌的創始人。
香奈兒小姐:
我買的最多的是書
撰文|新京報記者 柏琳
她非常孤單,非常羞怯,非常警覺。她是可可·香奈兒,時尚界的獅子座女王。
她的人生比她的傳說要陰暗得多。她曾經自由自在,愛上了一個男人,但不能和他結婚。她時刻生活在對被抛棄和貧窮的童年孤女記憶的恐懼中。母親早逝,父親丢下她們姐妹,到美國一去不歸。衆多傳記作家認為,香奈兒被送到了孤兒院,但她自己卻固執地說“最為理智的我被寄養到姨媽家裡。”我們無須考證是傳記作家們杜撰了她的童年,還是香奈兒自己編造了一個故事。傳奇與女人在一起,會更相映成趣。
别人曾把無依無靠的她當做一隻麻雀,卻忘記了她是一頭猛獸。她用工作逃離貧窮和屈辱,用帽子、裙子、珠寶、香水這些身外物,打造一種昂貴的簡樸,讓當時西方上流社會的富人趨之若鹜,可她自己呢,依然過着簡單的日子。九點入睡,七點起床,極少晚間應酬,甚至社交活動也懶得出席。漫漫人生長夜,她在做什麼?
工作耗盡了香奈兒的一生,她像清教徒一樣生活,閱讀是唯一的愛好。她曾對人說,是書籍教會了她一切。她不斷地從書本中領悟人生。她什麼都讀,利用一切閑暇讀書,每當吃完午餐,或是夜幕低垂之時,都會翻上幾頁。她時常浏覽描繪亞洲、波斯和埃及的繪本,從中汲取靈感,用在珠寶設計上。
但她本人對服飾和奢華生活并無興趣,買的最多的還是書。“書曾是我最好的朋友。收音機是一個裝謊話的盒子,而每一本書都是一件珍寶。最糟糕的書也會告訴你一些道理,一些真實的情況。”因此,和畢加索、斯特拉文斯基、迪亞吉列夫、考克多等天才藝術家接觸時,香奈兒沒有拘束。相反,她卻使衆多藝術家們着迷,畢加索曾稱贊香奈兒是“歐洲最有靈氣的女人”。
無論去到哪裡,她總随身攜帶最珍視的物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送給她的俄羅斯東正教聖像、薩爾瓦多·達利贈予她的小幅麥穗油畫……在烏木漆面屏風和威尼斯銅鏡的掩映下,整面牆壁都用于藏書,特别是尚·考克多、皮埃爾·勒韋迪以及保羅·莫朗題獻予她的著作。
朋友都知道她嗜書如命,時不時借一些好書給她。她有一顆閑不下來的心,卻不想周遊世界。她更喜歡點一支最愛的駱駝牌或者健牌香煙,夾在指間,在書海裡遨遊。
她最愛讀的是什麼呢?
玄學和宗教
在書籍中尋找神秘輪回
亞瑟·卡柏,香奈兒的一生摯愛,被她稱為“我的男孩”。這位傳奇的英國商人,是給予香奈兒信仰與思維方式的最重要人物。與他在一起的可可,發現了一個滿是符号、隐喻與靜默的世界。
卡柏男孩對印度教、佛教、玄學等東方信仰十分着迷,他将她引入玄學世界,令她涉獵傳統與宗教的曆史。他為她記下需要研讀的經典著作摘要,推薦她閱讀相關書籍,并為她撰寫一本備忘錄,上面充滿各種知識的片段,以引導可可直接閱讀著作本身。
可可與卡柏共同在書籍中尋找神秘世界的鑰匙。卡柏列出的書目包括——詹姆斯·斯蒂芬斯的《半人半神》、拉夫卡迪奧·赫恩的《神秘日本的掠影》、約瑟夫·所羅門的《柏格森》、埃爾莎·巴克爾的《來自活死人的信》、伊莎貝爾·布特恰特的《來世》,以及《所羅門的智慧》、《耶稣的智慧》《奧義書》等。
《你所不知道的香奈兒》
作者:【法】伊莎貝爾·菲梅爾
譯者:劉駿
版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策劃雅昌藝術圖書 2014年
卡柏把自己對轉世論的信仰傳遞給可可,她逐漸信奉輪回和靈魂的漸進,向往精神的自由。卡柏曾給她打開了《薄伽梵歌》的世界,這本書一直被她擺放在書櫃中觸手可及的位置。她時常閱讀這本書,接着陷入沉思和冥想。
她對所有宗教作品和信仰意識都帶有好奇和尊重,并終身保有熱情。《你所不知道的香奈兒》的作者、香奈兒的外甥安德烈·帕拉斯的女兒嘉伯麗爾·帕拉斯-拉布呂尼,在陪伴香奈兒的日子裡,經常看見她“閱讀《聖經》《古蘭經》以及大量印度教和佛教經典。”
小說
“我通過小說學會了生活”
少女時期的香奈兒曾與小說為伴,但起初和千萬個孤獨而敏感的女孩子一樣,愛上了言情,迷戀法國言情暢銷作家皮埃爾·德庫爾塞勒在報紙上的連載愛情小說,并用這樣的言情小說框架幻想和編織自己的過往——在叙述她和第一個情人巴勒松的交往時,她甚至套用了言情的模式——在灰姑娘逃家的路上,遇見了一個帥軍官,求他帶走她,然後兩人相戀了。
她經常對人說:“如果我有女兒,我會讓她通過小說來認識人生。”在很小的時候,可可“本能地把人名錄當做小說來讀,而小說也不外就是更大規模的人名錄。”
她後來的偶像是英國的勃朗特三姐妹,這勾起了她從小對紅色的恐懼——在伯父家的封閉小房間裡撕不完的紅色牆紙,滴到白色睡衣上的鼻血,偷吃的鮮紅櫻桃,月經初潮時的粉紅……
可可長大了,她開始迷戀普魯斯特和莫泊桑的小說,經常把小說裡外的橋段嫁接到自己的生活中,她雇傭上流社會的人物代替她社交,“我雇傭他們是因為他們對我有用,因為他們可以替我往來于整個巴黎,而我卻可以上床休息。因為有了他們,我可以像普魯斯特一樣躺在床上便可以知道昨天在所有的宴會上人們都說了些什麼。”
《香奈兒的态度》
作者:[法]保羅·莫朗
版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
除了法國和英國的作家,她也愛俄國人,諸如陀思妥耶夫斯基、高爾基、普希金、果戈裡、托爾斯泰、屠格涅夫、以及契诃夫。“最拙劣的小說也同樣是人類經驗的紀念碑。我見過很多睿智而博學的人,他們驚異于我所知的一切。如果我告訴他們我是通過小說學會了生活,那麼他們更會驚詫萬分。”
在可可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曾把讀過的小說整段抄進作業裡,老師吃驚地問她:“你究竟是在哪兒找到這些的?”在她和好友、作家外交官保羅·莫朗的叙述中,這些小說最初都來源于寄住的姨媽家的閣樓上。
“閣樓裡藏着多少寶藏啊!閣樓是我的圖書館,我什麼都讀。我在閣樓裡找到了浪漫的資源,這種資源滋養着我此後的一生。……小可可就在那間閣樓裡貪婪地閱讀着。”她曾偷來蠟燭,在閣樓裡借着蠟燭的微光閱讀連載小說。從連載到經典巨著,“所有的小說都不過是以夢做衣裳的真實故事。”
驕傲的香奈兒小姐,一直認為是小說給予了她驕傲的特質,“小說裡記載着别處沒有寫到的重要定律,這些定律往往能支配人類。那些小說教會了我如何生活。”
詩歌
讓她笑對人生的荒唐
詩歌總能給香奈兒帶來許多慰藉,幫助她笑對人生的荒唐。她愛上波德萊爾的詩歌,最愛的是那一首《聲音》,甚至表示為了這首詩歌,要推出全新的時裝系列,展現“女性的不同面貌”。
她特别愛看詩人和作家朋友的作品,比如勒韋迪、馬克思·雅各布、考克多。香奈兒與傑出的法國詩人皮埃爾·勒韋迪私交甚笃,從1921-1925年,兩人曾短暫相戀卻無疾而終,卻把友情維持到生命的盡頭。
在勒韋迪的推薦下,香奈兒領略了許多大師的詩歌作品——裡爾克、洛特雷阿蒙、魏爾倫、馬拉美、阿波利奈爾以及紀德。此外,勒韋迪還帶着香奈兒重溫了很多經典——拉布呂耶爾、帕斯卡,以及尼采。
勒韋迪和香奈兒心中的詩人形象完全吻合,這位阿拉貢口中“詩人的典範”,成了卡柏男孩之後香奈兒最在乎的人。他經常把自己的詩歌手稿給她看,因為她總是能給他新的靈感。
《香奈兒:舉世無雙的傳奇女性》
作者:(美)阿克塞爾·馬德森
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4年
1926年,勒韋迪搬到了索萊姆的修道院隐居起來,自稱為“自我放逐”,那年他出版了詩集《人類的皮囊》,在獻詞中寫道:“你不知道,親愛的可可,影是光最美的襯托。我栖居在影中,一如既往地珍視與你最深切的友誼。P.”
香奈兒自己很少寫字,惜字如金,她讀過許多小說,但靈感卻隻來源于語言凝練的詩歌。在勒韋迪的鼓勵下,香奈兒開始嘗試把自己的思想記錄下來,以格言的方式刊登在Vogue雜志的《格言警句》欄目裡,這些語句流傳下來,打開了後人窺視她的神秘生活的一個窗口,“沒有為那些老生常談準備的時間,時間是用來工作和戀愛的,除此之外,時間已經所剩不多。”
閱讀讓香奈兒小姐成為夢想家,成就自己的風格。
香奈兒手捧一本《中東伊斯蘭》,卷首圖片描繪了印度教黑天神克裡什那,以及身旁的牧牛女。
她的風格就是風格本身——不隻是小黑裙、香奈兒套裝和5号香水,她的本質直抵核心——是那句不斷流傳的話——“潮流易逝,風格永存”。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可以用來當做閱讀愛好者的圭臬。所有經典的書籍,從莎士比亞到歌德,從唐詩宋詞到《紅樓夢》,哪一本不是在抵擋了時代喧嚣之後,依然擺在了你的書櫃上?而每個時代,也總有養生寶典和創業指南,在一陣喧嚣塵上之後,歸于沉寂。如同一戰前的西方世界裡,女士中最流行的“一種由羽毛、果實和冠飾構成的圓面包一樣的帽子”,它們去了哪裡呢?簡潔至極的“香奈兒女帽”成為經典,流傳至今。
或許,為了賦予經典閱讀以更高尚的名義,我們可以再任性一點——來自于美國文學批評巨擘哈羅德·布魯姆的話——“不讀壞東西,如同不過壞日子。”
本文為獨家原創文章,參考資料為《香奈兒的态度》、《你所不知道的香奈兒》、《香奈兒:舉世無雙的傳奇女性》等香奈兒傳記;撰文:柏琳;編輯:走走。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掃一掃,賞給書評君一個可愛多?
▼
▼
直接點擊 關鍵詞查看以往的精彩~
購買企鵝經典70周年紀念套裝~
或者點擊“閱讀原文”去我們的微店看看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