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絡上有些直播會開珍珠蚌,吸引很多人的關注,我們會發現将珍珠取出來之後,還有一些肉,那麼,取出珍珠之後的貝肉可以吃嗎?普通的河蚌怎樣養成珍珠蚌?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取出珍珠之後的貝肉可以吃嗎
其實從理論上來看這确實不成問題,但你隻要見過取珠現場,估計你就下不了口了,盡管每年的采蚌季節為11月至次年3月,天氣比較冷,但由于量比較大,很多都是腐爛發臭時才被打開取出珍珠。
所以這些蚌肉肯定是沒法吃的!那麼問題來了,蚌肉新鮮時能吃嗎?當然能,隻是河蚌的肉實在太老,筆者吃過河蚌肉,朋友送的,一大袋,比較可惜的是第一次不知道咋燒,直接放鍋裡炒了,然後你知道的,根本就咬不動,需要放高壓鍋裡壓一壓,然後再炒着吃,其實味道還是不錯的,隻是珍珠蚌的肉量實在太大,誰要吃?
唯一的用途是收購做飼料,養雞養鴨等都是上等的蛋白質來源,怎麼可以浪費呢?另一個則是河蚌殼磨成粉可以作為飼料添加劑,或者制成植入的珍珠核,還有的直接将河蚌厚厚的殼體制成紐扣等,用途非常廣泛,而有人則常年挂在網上收購河蚌殼,100塊/噸,價格不高,但量大了也是筆不小的收入。
普通的河蚌怎樣養成珍珠蚌
蚌殼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非常漂亮有光澤的花紋,這是貝殼的上皮細胞分泌的貝殼硬蛋白粘合在一起的文石和方解石,或者稱之為珍珠質,當有異物進入外套膜和貝殼之間時,受到異物刺激後會分泌珍珠質将其包裹起來而形成珍珠。
一般來說,國内的珍珠都是以淡水珍珠為主,由生活在全國各地的江、河、湖、沼裡的貝類,即蛤、蚌産出的自然界産物,可以是野生的,也可以是由人工養育的,都可以稱為天然珍珠,真珍珠,淡水珍珠。
為什麼河蚌能産珍珠呢?主要是因為河流中的蛤和蚌的外部具有兩片硬殼,這兩片硬殼的裡面暗藏着兩片柔軟的内膜,内膜包裹着蛤、蚌柔軟,也就是俗稱的外套膜。有一些蛤、蚌的外套膜表面是可以分泌珍珠質,從而形成珍珠層,慢慢變成珍珠。不是所有蛤、蚌都可以産珍珠,隻有那些能夠分泌珍珠層的品種才可以哦。
還有一點補充一下,海水珍珠,是由海水貝類生成的珍珠,與河蚌産生的珍珠品種是不一樣的哦,海水珍珠是會更加珍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