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草莓的栽培與管理技術

草莓的栽培與管理技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7-13 08:27:40

草莓在世界小漿果生産中,草莓榮居首位。草莓是結果快、成熟早、繁殖易、周期短、效益高的經濟作物。

1、繁殖苗地的準備

1)選擇排灌方便不易積水、肥力較高的水田,或菜園土(前在作物及使用過綠黃隆除草劑的土塊)。施足基肥(餅肥、家肥、人糞尿、磷肥)腐熟後撒施,同時每畝用50%辛硫磷一斤或3%呋喃丹三斤,拌細土25斤撒施後,翻土作畦。畦寬1.5—1.8米,龜背形以防積水,土要碎。

2)每株的選擇及定植。選擇新葉正常開展,小葉對稱,葉色濃綠葉柄粗,葉片大,長勢健壯,豐産性好,摘除病葉與老葉。我市一般在公曆四月份定植于繁殖地(日平均溫度在12℃以上)。每畦定植兩行,離畦面邊30厘米處定植,株距60—80厘米。栽後,立即澆水定蔸。

3)肥水管理,育苗地施肥的原則是:适氮,重磷、鉀,每畝用腐熟的菜餅200斤加尿素7—8斤,磷肥50斤,鉀肥10斤,水溶解後每隔20天澆溉一次。人糞尿也可代替。

4)每株定植成活後(一星期後)噴赤黴素(九二O),既每一克九二O兌水40—50斤,(九二O先用濃度高的白酒在幹淨的碗内化解)噴霧。連噴兩次,時隔一星期至10天。八月份嚴格控制施氮肥,讓其适當幹旱,但不要過份。

2、适時移栽和移栽地的準備及規格

1)大田準備:選擇肥沃、排澆方便的田或土作大田用地。草莓需肥量較大,加上後期(采果期)一般較少施肥,所以基肥要足,并以有機肥為主,一般每畝有機肥1500㎏,餅肥50㎏,複合肥25-30㎏,尿素7.5㎏,過鈣40㎏,鉀肥10㎏,除尿素和複合肥外,其它肥攪勻腐熟後,與尿素、複合肥攪勻撒施土面,接着翻土作壟。一般壟高25—30㎝,壟底寬90㎝,壟面60㎝。壟溝寬30厘米,壟底加溝寬100--120㎝左右,壟面至溝底有一定的傾斜度。

2)定植時期與方式:我市設施栽培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移栽。定植密度與苗情、土地肥、瘦分别對待,壯苗、旱苗、地肥宜稀植。反之宜密植。一般畝栽7—9千株。壟作好後,從壟邊往内5公分處定植,株距12—15厘米。壟長一般不超過30米。

在移栽時應注意,一是定向移栽:既弓背朝外,有利以後花序抽出。二是雙行三角形(品字形)栽植,有利通風透光紮根。三是把握深度,做到下不露根,上不埋苗心,有利分蘖。四是帶土移栽,有利成活。五是晴天下午栽,陰天全天栽。六是加強水肥管理,栽後立即澆透定根水,澆水時可按800倍液加甲基托布津。七是及時查苗補苗。

3、田間管理

1)冬前管理,定植成活後至11月中下旬,應注意三點:一是薄肥勤施,以氮肥為主,最好是稀糞水;二是保持濕潤;三是除草松土摘老葉、病葉。

2)開花前後管理:在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及時噴灑菜果壯蒂靈,提高草莓循環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同時用托布津、速克靈、樂果等防治病蟲害。

3)越冬期管理:寒冬來臨前,要澆透水以防寒。

4、适時蓋膜

蓋膜能成倍地增加産量,減少果實損失防止污染。膜分大棚蓋膜、地膜。蓋膜時間應掌握在日平均溫度降到8℃左右時,開始蓋膜。先蓋大棚膜,後蓋地膜。蓋膜前先要除草、中耕、施肥,防治病蟲害。(大棚制作與購膜型号)由于篇幅有限恕不介紹,有意者請與農科所聯系。蓋膜後,晚上棚内應保持溫度8℃,白天20℃左右,晴天中午要掀膜,下午3點複膜。溫度過高,花粉死亡,溫度過底花粉活性不夠,難以授粉。

5、大棚種植

早春大棚種植的草莓可以開花結果。

6、露地栽培技術

草莓露地栽培可采用1年1栽或多年1栽兩種方式,前者每年栽培收獲後與其他怍物輪作,這種制度下,草莓生活力強,果實品質好,成熟早,病蟲害少。但關鍵技術在培育3片以上葉片、根系發達的壯苗,可适當密植。1次栽植,多年采收,秋季移栽,翌年5月收獲。3年後,利用匍匐莖苗更新1次

1)整地施基肥

草莓根系淺,宜生長于通透性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沙壤土。前茬作物以小麥、豆類、瓜類及蔬菜為宜。也可與高杆作物套作。提早深翻土地,畝施入3000kg充分腐熱的糞肥基肥,曬垈。整地時再施入磷酸二铵25kg。氯化鉀10kg。定植前灌1次小水。

2)定植

移栽前選有5-6片複葉,植株健壯,根系完整的秧苗,在陰天或傍晚定植于大田。栽植密度為(20-25)cm×(25-30)cm,栽植秧苗以淺不露根,深不埋心為度,定植後即灌1次透水,水幹後及時檢查秧苗情況,松土、培土或補苗。定植時使秧苗弓背朝平畦内生長,便于管理和采收果實。

3)田間管理

草莓定植後,澆定根水,以後保持田間濕潤,降低地溫,視田間濕度适時适量灌水。灌越冬水時,結合施15-20kg/畝複合肥提高越冬能力。春季開花結果期為水分敏感期,應保持土壤濕潤。灌水時結合施入氮磷複合肥或葉面噴肥,水分不宜過多,應及時排出積水,同時還應在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及時噴灑菜果壯蒂靈,提高草莓循環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草莓移栽成活後,應勤中耕,除草。果實采收後适時培土。越冬時适當采取地面覆蓋,以便能防寒、保溫,保持草莓順利越冬。現在,多于1月底至2月初地膜覆蓋,能促使草莓提早成熟,延長采收期。

草莓的護理

一旦草莓開始結果,變紅後,要注意不要讓鳥啄食,因為鳥容易發現紅色的東西。在草莓上接個網,或者用一個木筐罩在草莓上。但是如果家裡有暖房,可以把草莓移到暖房中,這樣會更好。草莓也更容易結果。等草莓結果期過後,可以把它們移出暖房,放在室外過冬。

從某種角度說,如果草莓植株經受一些霜凍的話,更利于來年提高産量。草莓是很容易栽培的植物,可以移植。有時可能會發現植株有黃葉子,但是不要擔心,隻要摘除就可以了。在冬天,一直可以保留黃葉子,直到來年春季有新葉子長出後,再摘除死掉的黃葉子,并注意澆水,除草,和滅蟲。還可以把草莓種在植物袋裡,但一定要澆水均勻,防止鳥啄食草莓和蟲害。植物袋裡的泥土很容易變幹,需要經常檢查,保證泥土的濕潤。如果是小量種植,盡量不要使用農藥,可以使用大量兌水後的餐具洗滌劑噴灑;也可以在附近放上些香瓜皮,啤酒等等以引開蝸牛等軟體爬蟲害蟲。

病害的防治

種植草莓,改變或控制其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克服不利因素,使之正常開花結果,達到提前采收,反季節供應市場。大棚栽培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産量高、效益好的特點,每畝土地産1500千克,較露地高出1倍以上;産值比露地高出10倍多。為了延長草莓供應期,實現周年供應的需求,目前常用四種栽培形式:

(1)促成栽培(秋末冬初11月~12月成熟上市)。

(2)半促成栽培(于2月~3月間成熟上市)。

(3)超促成栽培。

(4)抑制栽培。

雖然采用大棚生産優點很多,但也有不足之處,因棚内高溫多濕。易為病蟲害發生創造極有利的環境條件。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顯得尤為重要,成為實現大棚草莓高産穩産的關鍵環節。

1、葉斑病

又稱蛇眼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果梗、嫩莖和種子。在葉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點,擴大後形成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邊緣紫紅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細輪,使整個病斑呈蛇眼狀,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防治對策:及時摘除病葉、老葉。發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700倍液,十天後再噴一遍。或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每畝200克對水75千克進行噴霧。

2、白粉病

主要為害葉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葉柄。葉片上卷呈湯匙狀。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紅色,不能開花或開完全花,果實不膨大,呈瘦長形;幼果失去光澤、硬化。近熟期草莓受到為害會失去商品價值。

防治對策:在發病中心株及其周圍,重點噴布波美0.3度石硫合劑。采收後全園割葉,噴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靈5000倍液等。

3、灰黴病

是開花後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實、葉上均可發病。在膨大時期的果實上,生成褐色斑點,并逐漸擴大,密生灰黴使果實軟化、腐敗,嚴重影響産量。

防治對策:在現蕾到開花期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撲海因500倍~700倍液等噴霧。

4、根腐病

從下部葉開始,葉緣變成紅褐色,逐漸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支柱在中間開始變成黑褐色而腐敗,根的中心柱呈紅色。

防治對策:草莓移栽前用40%蘆筍青粉劑600倍液,澆于畦面,然後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殺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間菌源基數,減少傳染機會。

5、黃萎病

該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狀是幼葉畸形,葉變黃、葉表面粗糙無比。随後葉緣變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對策:嚴格引入無病植株種植;縮短更新年限;用氯化苦13.5升~20升或太陽能覆蓋薄膜灌水進行土壤消毒;拔除燒毀已發病者。

草莓的栽培與管理技術(草莓種植技術和栽培管理要點)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