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園地
教學目标
1.能将自己的收獲表達清楚,能運用上積累的優美詞句。
2.體會拟人句的特點,學會寫拟人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充分大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3篇課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語文園地的内容。
二、學習“交流平台”。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閱讀第六單元的課文時有什麼新發現?(學生自由交流,并推選出表達清楚的同學。)
2.表揚有新發現的同學,讓學生交流自己總結的學習方法。
3.課本裡有4位同學也有自己的發現,請女生、男生分别讀一下。
4.小結:邊閱讀邊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學們要多用新發現的方法進行訓練,大家的語言能力才可以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第一題。
1.複習學過的修改符号(添加、删減、置換)。
2.用學過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這段話。
(二)第二題。
1.初讀理解,用心體會。
讀下列各句,體會各組句子間的共同特點。(課件出示)
◇媽媽還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來渾身光溜溜的像條小泥鳅,怎麼也抓不住。
◇雨來像小鴨子一樣抖着頭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裡吹着氣,望着媽媽笑。
◇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着雨來的兩隻耳朵,向兩邊拉。
◇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
2.分析比較,感悟發現。
(1)說說你從這些句子中發現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從帶點詞語體會)
(2)總結:前兩句寫雨來,把他比作小泥鳅、小鴨子,生動地表現了他機靈、活潑的形象;後兩句寫不同的敵人,把他們的手、眼比作鷹的爪子、惡狼的眼睛,生動地表現了敵人的兇狠。
3.聯系閱讀,拓展視野。
(1)說說你還從本單元各課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類似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說說你從課外閱讀中積累到的類似的語句,比一比誰積累得最多。
四、學習“日積月累”。
1.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興盛的時期,在衆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聖”。)
2.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順勢揭題,簡介背景。
3.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4.引語: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又會想到些什麼呢?
學生自學。
初步理解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盡:完。獨去閑: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
指名回答,評議交流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5.讨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序号、小标題和空行的方式,将長文章分成幾部分的寫法;還學習了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現人物的神态和動作,從而讓表達更生動形象的方法;積累了修改符号和一首古詩。同學們要多多将積累的學習心得運用到日常的閱讀和寫作中,努力增強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
教學反思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訓練學生總結小标題,總結文章大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以句子訓練為中心,引導學生體會生動描寫的特點,使學生能在以後的寫作中加以運用,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理解、背誦《獨坐敬亭山》,從語句中體會作者心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