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丨春田花花幼稚園 文丨魚丸
“秋涼時節,說這樣的話,可真教人灰心啊……”
當愉妃說出“紅顔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時,如懿感歎了一句。
那時已是乾隆二十多年,三個潛邸舊人在翊坤宮閑來叙話。
彼時一個是皇後,一個是協理六宮的純貴妃,一個是與皇後交好的愉妃。
可說是六宮中最位高權重之人,卻有如此慨歎。
《如懿傳》有款海報叫作“紅牆日影”,令人想起王昌齡《長信秋詞》中的“玉顔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用班婕妤典故,指深宮失寵之人容顔再姣好,竟不敵自昭陽宮飛過的寒鴉,身上還沾染些許君恩。
原本覺得,秋涼時節看《如懿傳》這樣的劇,也真是讓人平添寒意,但看到這個改動頗大的結局,又多少得到一絲安慰。比起原著尾聲寫的乾隆孤獨路過長夜寂寂冷月無聲的翊坤宮,不知要好多少了。
紫禁城裡 哪有什麼人生赢家
“以前,我總覺得自己可憐,沒想到這裡的人,都這麼可憐。”
這是從邊疆公主變成金絲雀的寒香見,在寶月樓中的感慨。
朱牆碧瓦,錦衣玉食,貴重尊榮,那裡不是天下人都羨慕的地方嗎?
曾經一部劇以爽文方式,變宮鬥為“攻略”,出身寒微的小白領在職場一路打拼,幹掉所有對手,逆襲登頂,收獲真愛,改變人生。
《如懿傳》自然不是這樣的爽劇,甚至,它讓人相當“不爽”。
因為紫禁城裡衆生皆苦,看的人又怎會舒心?
富察皇後在怨念中離世,“若來日,無論誰為繼後,隻怕下場,不會好過臣妾今日,臣妾就睜着這雙眼,在天上看着……”
慧貴妃臨終前說:“臣妾這一輩子如癡夢一場,後悔也來不及了。”
舒妃最後萬念俱灰:“原來年少绮夢,終究是一場空……”
玫嫔深宵在廊上輕撫象牙琵琶,“都想要我的命,那便拿去吧”。
嘉貴妃彌留之際,炩妃正是風光之時。從啟祥宮出來的如懿聽到遠處隐約傳來的戲音,隻淡淡一句“後妃遇喜,宮裡總是熱鬧的”。
她看了啟祥宮門最後一眼,轎起,遠處傳來咿咿呀呀的絲竹之聲。
你方唱罷我登場,甚荒唐,到頭來……
《紅樓夢》中講了“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而《如懿傳》也傾盡所有,教我們看到,即使有遠山如畫的木蘭秋狝,華麗隆重的封後大典,紫禁城的沉香流年,最終也不過是大夢一場。
如懿最後所幻想的群芳共坐、飲茶賞月的家常溫情畫面,永不會出現在這紅牆之内吧。
曾經,太後為她賜名“如懿”,從此替換掉了“青櫻”。
“你還年輕,不懂這世上并無完滿的美好。隻有靜,才會好。”
可惜,太後隻說對了前半句。
靜,不會好;動,亦不會好。
在這紫禁城裡,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也從來沒有誰是人生赢家。
滿盤皆輸。
就連皇帝也不例外。
婚姻的幻滅 比愛情的失落殘酷一千倍
“原來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相看兩厭……”
這是如懿獨自在宮中讀《詩經》後的歎息。她讀到的那一篇是《氓》,裡面寫着“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雖然出自同一作者,但單就作品而言,比起《甄嬛傳》,《如懿傳》可以說是一本相當悲觀的小說。
《甄嬛傳》訴的是愛情,而《如懿傳》道的是婚姻。
《甄嬛傳》随處可見浪漫和傳奇色彩,甄嬛所在的後宮裡,有一個世外高手般的端妃,有一個行事磊落的眉莊,有一個冷傲俠氣的葉瀾依,甚至連皇帝也算是個隻對一人念念不忘,将後來者全部視為影子的癡心人。
《如懿傳》卻全然不是這樣,如懿所在的後宮裡,世間碌碌皆為利往,争的盡是權位富貴,家族榮耀,要論起其中的真心來,大概連《甄嬛傳》的十分之一也沒有。
但這些卻讓《如懿傳》顯得更加真實了起來。
甄嬛曆經生離死别,但最終她擁有永不逝去的愛。
如懿所面對的婚姻幻滅,真是要殘酷太多了。
更何況,他們是曾經情深意重,兩心相許的青櫻和弘曆。
如果問這段情分到底是如何從美好到消散的,一時可能都說不大清楚。
也許是從冷宮歲月就開始了;
也許是在富察皇後崩逝後,或在嘉貴妃制造的流言中;
也許是得知舒妃的藥有問題時,或是看着玫嫔賜死的時候;
也許是寒香見入宮之時,或是純貴妃母子辭世之後;
還有,雲去雲無蹤……
如懿太天真,以為年少情深就能白首偕老;但她又太清醒,她知道看一個人不僅要看他如何對自己,更要看他如何對别人;她始終不願棄了本心,随波逐流,最終就隻能回頭凝望——“也許本宮也失去了曾經戀戀不舍的少年郎”。
比起小說,劇集做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改編。小說中這段帝王婚姻更加冰冷痛苦,原作中的乾隆更涼薄無情,令人齒冷,而如懿對乾隆也有過不少算計。記得看書的時候,看到秋夜之中,一帝一後,全天下權力最高的兩個人,躺在一起,卻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各自揣着各自的算計,簡直是天底下最深重的寂寞和凄涼。
愛比死更冷,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反正還是走到了那麼一天。
蘭因絮果,斷發為祭。
幸好這部劇結尾大改,沒有讓如懿最終自戕,必須要用自己的死,才能完成對炩妃的反戈一擊。劇集讓她得以在活着的時候,親手達成這個結局,讓善惡有報,亡者安息。
否則,可能有很多人都受不了這個至暗時刻吧。
從前的日子就是這樣慢 慢一點也沒什麼不好
“這歲月雖長,如果能攜手慢慢走下去……隻要你願意,多久多遠都這樣走下去。”
這是弘曆和青櫻年少情好時的閨閣私語。
《如懿傳》的“慢”,在這個時代殊屬難得。
它慢出了一種情緒,慢出了一種情趣,慢成了一幅浮世繪,風情畫。
所謂“鎮日無心鎮日閑”,紫禁城中漫長時日,如何打發?
如果坐聽一葉葉,一聲聲,更漏到天明,也未免太難為自己了。
這部戲就在不經意間寥寥幾筆,描畫衆人平日閑來無事都做些什麼。
慧貴妃宮中有孔雀、白蕊姬窗下有鹦哥,太後養貓、嘉妃養狗、炩妃養兔,乾隆去看望從準噶爾歸來的恒娖長公主時,手裡拿的是小時候妹妹送給自己的蝈蝈籠子。
太後喜歡抽水煙,皇上喜歡看古董;慧貴妃和玫嫔是彈琵琶好手,嘉貴妃一直擅北琴和舞蹈;如懿和海蘭有時繡花,有時弈棋,有時撿艾草和杭白菊做枕頭、在絹屏上用簪花小楷寫下節氣三候;純妃總在念佛,舒妃最愛抄禦詩;婉嫔悶聲畫畫兒,一畫就是幾十年,令妃出身低微,一無所長,後來到底跑去拜師學了昆曲。
從一開始,這部戲的視角就跟随着燭光、燈影、窗紗、屏風、鏡中……有時模糊,有時朦胧,有時隻見舉動不聞聲音,有時隻聽得對話看不清神情,有時甚至連情節都留了白,有些事本也不必說得太明。
開篇不久,有一集令人印象深刻。
如懿讓惢心送走了李玉之後,有那麼一會兒,她沒有起身收拾,藥箱還擱在桌上,她就那麼坐在門檻邊,托着腮,看着外面,四周靜寂無聲,唯有她自己一個人。
她有那麼一點怔忡,那麼一點愁思,那麼一點喟歎。
天光雲色可謂正好,時光也就這麼流過去,人也終究在變。
戲裡還有很多的風、雲、雨、雪,以及時辰變換,四季更叠。
日影三竿,殿内椅上的人投射出長長的影子;夜色降臨,掌燈之後也并不太明亮;長期封閉的宮殿暗無天日,隻有門開的時候,才能照進一束光亮,晃得裡面的人一時睜不開眼。
這份不可多得的“時光感”,是我最喜歡這部劇的地方。
因為太難看到。快節奏才是當下流行,人人恨不得快一點,再快一點,沒人耐心看什麼庭前花開花謝,天上雲卷雲舒。
但,從前的日子就是這樣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可巧,《如懿傳》裡也提到,“懿”字拆開,是“一生一次心意動”。
“一路走來這些日子啊,如今想起來,好像跟昨日一般,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年少之時,都曾對未來歲月充盈期盼,但當長路将盡,蓦然回首,确會生出這番虛幻之感。
這一生,仿佛發生過很多事情,又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最後一次在紫禁城登高臨遠的如懿,擡眼望見宮中寒鴉日影,然此時的她心無波瀾,不再怨亦不再念。比起《氓》中的“靜言思之,躬自悼矣”,比起《長信秋詞》中的“珠簾不卷夜來霜,卧聽南宮清漏長”,她終是放下執念,自由自在了罷。
原文标題:玉顔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責編 | 十一
E N D
往日精彩内容
▽
影視宣傳、轉載聯系 ◇ bianjubang002
編劇經紀、劇本經紀業務聯系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台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一點資訊
界面 | 企鵝媒體 | 微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