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畫像
都知道杜甫是敬佩李白的,用現在的話來說,達到了“迷弟”的程度,為李白寫詩上十首,可以稱得上“超級粉絲”。那麼對于李白而言,自己也是有“偶像”的人,他亦為之獻詩一首,且比較高調地誇贊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贈孟浩然》)
現在,有不少莫名“考據家”,喜歡根據杜甫和李白相互之間寫詩的多寡,來判斷兩個人是否如史載那樣“情深誼厚”,其實真是多餘的。我們知道,李白比杜甫大11歲,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可以看清都是隔着一代的,介乎于長幼之誼。晚輩對于長輩的恭敬之情,在他們的詩作裡面表露無遺,再加上這些做“長輩”的都才華橫溢,晚輩哪會像現在“考據家”所想産生有陰暗的想法。
王維與孟浩然畫像
我們知:得不到的最珍貴;又知:性格互補性。如此便可以很好地理解杜甫對李白,李白對孟浩然的“超級迷”之所在。性子沉郁、嚴謹的杜甫遇到性子灑脫、豪邁的李白,因其本人性格的缺乏自然既迷其才華又佩其處事風格;而李白沉迷于功名之苦而不能得,自然羨慕于孟浩然跳脫出名利場後的那份無拘無束。這些天賦驚人的才子們,他們之間的相互吸引,完全是世間最完美的相遇、相逢和相知。
有豪爽的相知,當然也會有謎之不相遇。比如詩家公案之一:為什麼王維和李白沒有任何往來呢?那麼盛大的唐詩盛宴,如果說兩個人沒有碰見過,那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可是,偏偏,此兩個就是沒有任何來往記錄,在大唐詩歌曆史記錄裡面,成了一片空白之地。
圖片
然而,李白敬佩的孟浩然卻又與王維過往甚密。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某天,孟浩然在王維家串門,唐玄宗在那天也恰好上門找王維。無奈之下,孟浩然隻好躲避床底,最後卻被唐玄宗發現了。唐玄宗當然知道孟浩然的詩名,于是就讓孟浩然來一首聽聽。孟浩然太緊張了,吟了那首著名的《歲暮歸南山》:“北阙休上書,南山歸敞廬。不才明主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當着皇帝面說“不才明主棄”,你說這不是打臉是什麼?皇帝當然不開心,生氣的後果非常嚴重。于是,孟浩然真的像其詩所言,隻好從此“歸隐南山”。
對于這個故事,我覺得實在不成立。這個可以從王維做官的年代分析得知,唐玄宗是不可能去登門見他的。另外,還有的故事主角仍是孟浩然,但引薦之人卻又換成當時的宰相張說。這就更加難以令人相信。所以,我們實在有理由相信,這個故事的起源,完全是先有孟浩然的詩作《歲暮歸南山》,然後才根據裡面的詩句編造出來的。總的來說,這個故事有點陰暗思想籠罩在裡面。當個笑話聽聽罷了。
詩歌書法
掠過這個不靠譜的故事,直接回到王維和孟浩然的友誼上來。本來,呆在京城裡,原本指望可以謀取一個官職,可惜實在官運不強,孟浩然看看沒什麼希望,于是便準備打道回府了。朋友要走了,王維也沒什麼好送的,還是按照慣例,寫了一首送别詩,便是今天我們要欣賞的五言古詩。
《送别》
[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王維好像特别喜歡寫送别詩,并且都寫的非常好,比如特别有名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城曲》)不過,今天這首《送别》五言古詩,卻有些與衆不同,完全以問答形式來表現自己對友人孟浩然回歸故裡的安慰之情。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古人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所以在開篇,詩人就先安排了送别的酒宴。此處的“飲”字是“使……喝”的意思。從雙方坐下的開始,詩人就一邊勸友人喝酒,一邊用一種急切地語氣詢問“你以後有什麼打算呢?”此處的急切心情,并不是“八卦”般的好奇,而是出于一種對朋友的真摯關懷。正因如此,所以才沒有像其它的那種送别詩作,用各種委婉地描寫來表達内心情感。這種單刀直入式的問詢,恰好反映了兩個人關系的不一般。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詩人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作為友人的孟浩然雖然不開心,但也不得不做出自己的回答。我算是看透了,自己的确沒有那個當官的福氣,既然如此,也就不強求了,畢竟強扭的瓜不甜,從此我也絕了再做官的心思了,以後還是老老實實地回去,隐居在故鄉的山水之間,做一個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清水郎”吧。
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對于這一聯詩,大多有都認為是詩人對孟浩然的安慰:你隻管去吧,我不再苦苦詢問你了,其實你不用太失意,功名固然好,但哪有似山中白雲般,能夠過着悠閑自在的生活好呢?以此以為詩人對隐居生活的欽慕之情,對友人的同情之心,并蘊含對現實的憤激之意。
在此,我反而覺得,本聯仍是孟浩然對詩人詢問的繼續回答才要準确一些。孟浩然看出來詩人的安慰和愧疚之情,于是反過來勸慰着說:我就這樣離去吧,好朋友,你的心意和态度我早已明白,就不用再問我什麼了;世間的功名利祿雖然的确好,可是想來家鄉山間,那些缥缈沒有窮盡的白雲,才是我最好的伴侶,能夠徜徉山水之間,嘯傲山水,也未嘗不是更好的生活啊!
詩意配圖
本詩實為送别詩歌裡的另類,其作品形式可算别具一格,于一問一答之間,盡顯朋友深厚的情誼。我們都知道,王維是喜歡研究佛法,妙悟禅機的。在此詩中,他便化用禅宗師父和弟子式的問答方式,既可表達出對朋友的深切關心,更可以顯露作為朋友,雙方面對問題時在某些看法上的“心心相印”。所以,此詩雖字詞清淺,初讀似乎平淡若水,可是細究品味之後,卻内蘊深情厚意,仿佛天上神曲“繞梁三日而不絕”,含有悠然無盡之意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