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一部高于生活的文學名著,也是一本來源于古代生活的大百科全書,書中很多細節,甚至人物的性格命運都暗合着醫理的奧秘。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中有個細節非常有趣,寫在寶黛二人共讀西廂之前,明明是一句關于時間的描述,但沒點古代常識的人卻往往看的一臉懵圈,它就是——
“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
中浣,指的是每月的中旬。浣,是洗滌的意思。唐代的時候,有規定官吏們一個月中每十天休假一天,用來沐浴、洗滌,一個月分為上浣、中浣、下浣。後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稱。
看出來了吧?古人居然有專門的“洗澡假”!而且你知道嗎?古人對洗澡這件事的重視程度,可能已經超出了你的想象!
我們的祖先很早便認為“水和火是聖潔之物,可以清除一切疾病和災難”。中醫典籍《黃帝内經•素問•五常政大論》載“氣寒氣涼,治以寒涼,行水漬之。”
經常在流動的水中沐浴,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據曆史記載,殷代貴族不但用熱水洗澡,還用煮熱的淅米泔汁來洗臉、洗頭發。據說可以使皮膚保持白嫩光滑,使頭發烏黑亮澤。
漢代的公務員制度裡,官員有專門的“洗澡假”,每五天,就可以有一天專門用來洗澡更衣,稱為“休沐”。
到了唐朝,這個假變成了十天一次,也就是前面說的上浣、中浣、下浣。
到了宋代,營業性澡堂出現,并在門口“挂壺”作為标記。
古人洗澡的流程儀式感也很強。《禮記玉藻》記載,“浴用二巾,上絺下绤,出杅,履蒯席,連用湯,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屦進飲。”
就是說洗澡的時候要準備兩塊毛巾,一塊布質地比較細膩的,擦上身;另一塊布質地比較粗糙的,擦下身。擦幹淨後,走出浴盆,踩在用蒯草的莖編織的席子(這個席子比較粗糙)上,用腳磨蹭,刮足垢;然後再用水從上到下把自己沖一遍,才能踩在蒲草編織的席子(這個席子比較細緻)上,披上一塊布帛或衣衫,等到身上幹了,才穿好衣服,穿上鞋;然後再喝點東西暖暖胃。
古人的洗澡不僅是個人衛生手段,還是一種社交禮儀。《周儀·禮儀·聘禮》中記載:“管人為客,三日具沐 ,五日具浴。”即,家裡來了客人,要能夠滿足他們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的需求。而客人洗浴後才能用餐,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
洗澡除了清潔身體,還可以防病!《禮記·内則》中說:“頭有創則沐,身有病則浴。”《淮南子》中提到“浴使虮虱盡去,百病愈也。”由此可見,按時洗澡自古以來便是健康好傳統!
但洗澡也有一些禁忌。
比如人大病之後,不能用冷水沐浴;人全身大汗時,不能用冷水沐浴;人在太餓或太飽之後不能沐浴;洗澡水不能太熱;老人沐浴時間不能太長。
(作者:書小言 責任編輯:楊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