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舘藏家譜所記載,時代不同,家譜的内容側重有所不同,排序也有所不同。古代的家譜在血緣、選官、襲爵、婚姻、社交、财産繼承、睦族等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編修家譜時都應把這些内容收錄進去,以傳示時人和後人。
一 古代家譜側重。
上古時期的家譜,僅為君王、諸侯和貴族所獨有,家譜作用僅為證明血統,為襲爵和财産繼承服務,随着時代變遷,社會發展,朝代不同家譜内容側重不同:
先秦時期的家譜特别重世系,家譜的内容僅為世系。
魏晉至唐代家譜的内容大緻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在書寫方面還是記錄得較詳細,如姓名:包括字、号,還包括小名、異名、别名,然後記載生平、官爵(即使沒有做過官,處士也記錄上譜),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時間、何故遇害),婚姻狀況(妻妾姓名,排行,嶽家門第,離、退婚等),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情況,以及著述、居住、遷徙、家族支系、墳墓等,尤其是以地望,家世,官爵,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婚配記錄得比較詳細。
宋代以後,家譜的作用轉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基本上去掉了關于嶽家的内容,而重點轉移到有關祖先、世系、恩榮、祠堂、居住、田産、墳墓等方面。家譜内容通常包括:1、族姓源流,一般總要上溯到家族的始祖,大多上托帝王,名人,列出家族流傳世系。2、 恩榮,記錄本家族列祖列宗科舉,仕宦以及受到政府褒獎等情況,即使沒有人做過官,也要寫處士,實在沒有可寫的,年紀活得大,則寫上耆壽,壽婦等,努力使自己的家族門楣生光。3、對每一個入譜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都寫有傳記,詳細記錄他的名字、号谥、婚姻、生死經曆、登譜之年、妻妾、節孝,其中對子嗣記錄特别認真,嚴格掌握入譜标準,對諸如養子、私生子、女兒、11歲以下死亡的幼殇以及入贅等情況,特别慎重,以防出現“冒宗”、“亂宗”之事,保證血統的純淨。4 、較詳細記載祖宅、祠堂、祖茔,因為,祖宅是先人們居住、生活過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場所,祖茔是列祖、列宗長眠之地,尊崇祖先對于團結族人有着極大意義,故對祠規、祠記、祠産、義莊、義田、家禮、家訓及祖茔、祖屋的地形圖都記載。5 、最後是家傳,一般收錄有聲望的先人的墓志銘,行狀、壽序、年譜、像贊等傳記資料。有些家譜後面還專列著述或藝文一節,收藏家族先人的著述、詩文等。
二 家譜修撰結構及内容
中國古代家譜,因為時代不同,作用不同,記錄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越到後期内容越多,越到後來記錄越詳,家譜的格式在不同時代也不盡相同。家譜修撰到了明、清兩代其結構基本定型。明、清兩代家譜格式大緻如下:
(一) 譜序:有自序和他序的區别,其内容為叙述修撰緣起,修譜目的,本譜的修撰曆史,過程與内容大要,修譜的人員構成,修訂年月,家族的淵源傳承和遷徙經過,郡望,以往曆次修譜情況以及對譜學理論的認識等,作用是宣揚本譜的主旨,頌揚祖德,使子孫讀後能敬祖向善。如果本譜是續修之作,那麼除收載新寫的序外,以往曆次修譜的舊譜序也一并收入,對于續修次數多的家譜,有時新舊譜序多達數十篇。此外,為了增光族望,還會專請當代名人作序,并将以往名人為列譜所作的序依時代先後排列收藏。譜序在有些家譜中亦有别稱為"引"丶"譜說"、"譜銘"、"譜劵"等。
(二) 題詞:題詞不是每部家譜都有,大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人為本家族或家譜題詞,放在顯著位置,目的是以此炫耀家世。若錄載凡人的題詞,會降低家聲。
(三)凡例:也稱譜例,主要是介紹本譜的篡修原則與編寫體例,收錄範圍,結構特點,各種著錄規則,本譜中各類目的,立類理由,适用範圍,各種可入譜和不可入譜人物的标準,以及諸如如何避諱等行文要求,中心是強調家族血緣的重要性和譜書記述的真性,内容較豐富,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
(四)、譜論:也稱譜說,主要收錄前代名人學者談論譜學的簡短語錄,其中尤以歐陽修、蘇詢、朱熹、程頤、曾孔等宋孺語錄最為普遍,也有将明清兩代皇帝的谕民榜,谕民诏令載入譜中,作為另一種類型的譜論。
(五)、恩榮:也稱告身、诰敕、賜谕、公文,集中記載曆代皇帝和地方官員對本家族或某些成員的褒獎和封贈文字,包括各種敕字、诰命、禦制碑文等,有的還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員為本家族題寫的各種匾額,目的是通過重君恩來彰明祖德。
(六)、圖:明清時代家譜的卷首,多數有圖版,内容不完全相同,一般具有祖廟、祖茔、祠堂及牧場,水源或住宅四至圖。
(七)、節孝:宋代以後至明清,特别重視節孝,家族中出了節婦孝子,是全家族的光榮,因此,很多家譜都在卷首立節孝一章。
(八)、像贊:将本家族先人中顯達之人,畫出其儀容,有的還寫上贊語,置于卷首,以求達到光大望族,熏陶後人,使後世子孫起敬起孝,且可借為“感奮”的目的,有的還刋載一些先人遺墨。
(九)、考:有疑則考。一個家族,存在幾百年,千餘年,自然有些事情不太清楚,可修譜時又必須寫上,因此,隻得進行考索。通常需要考證的,大抵有如下内容:姓氏來源、得姓始末、始祖、始遷祖、支派、遷徙經過和原因,如今分布、某些世系、仕籍、先人科名以及祠廟、祖茔等,尤其是本支遷徙,定居曆史和各支外遷史比較重要,其中以先世考最為重要,也最常見。
(十)、宗規、家訓:可單稱為族規,族約、祠規、祠約、家規、家約、家戒、家法、家議、家典、家範、家訓、規約、誡谕、宗禁、祖訓、規條,是各家族自己制訂的約束和教化家族成員的家族法規,内容廣泛,基本上為修身、齊家、忠君、敬祖、互助、宗法等方面:1、規約,族人必須遵守。2、家教,即訓語,教人做人行世的道理。3、廟規,也稱家禮,家族祭祀禮儀,如祖廟、祠堂組成祭祀規紀、程序,婚喪儀式等等。
(十一)、祠堂、祠産、坊墓:記錄家族祠堂的曆史與現狀、規制、神位、世次、祠聯、祠匾、配享、管理以及祠産、義莊、義田、祭田的管理和牌坊、祖墓及各房墓地的分布與坐向等。
(十二)、派語:也稱字輩,為記載族人的排行字語。封建時代,家族排行都是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确定,子孫後代一代一字作為排序。如孔子後代排行字語為: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十三)、世系:也稱世系表,世系表、世系圖、根圖,是以圖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員的血緣關系,這是家譜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五代為一表,修譜不以世系為核心,這叫不靠譜。
(十四)、世系錄:也有家譜稱為世系考、傳實、行實,世系錄是對世系表的解釋,即記錄一個人生、老、病、死、葬的簡曆,内容包括父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時、享年、官職、功名、德行、葬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時、封诰、嶽家、子女、女嫁之人,有無富貴外孫等,特别重生死,血統。
(十五)、傳記:與世系錄有點相似,不同的是世系錄是本家族每個男性成員均有,而傳記類則是家族中有功名賢能,特殊事迹,豐功偉業,名可行世之人方可入傳。形式包括行狀、墓志銘、神道碑和年譜等多種。傳記又分内外傳兩種:内傳為有懿行的女子傳記,外傳為男子傳記,可由後人寫,也可請當代名人寫。也有的按德行、孝友、烈女、仕宦等分類排列。
(十六)、仕宦錄:也稱薦辟系、科第錄,用以記載族中曆代及第人士族人的名單、履曆、科名、政績、功勳、著作等。
(十七)、志:家譜中另一種比較重要内容,大多為家族中專門資料的彙集,如科名、節孝、仕宦、宗壽、宗才、封贈、族内學校、學産、曆代祖屋、祖茔、祖産分布等。
(十八)、雜記:其他類不收入或遺漏的均在此處叙述,大多為本家族的一些專門資料,如男女高齡,争訟,田産,茔地的契約,合同,訴訟文字等,範圍很廣、很雜。
(十九)、文獻:也稱著述、藝文、文苑,收藏的均為本家族先人的著述,其中包括各種家規、家訓、家範、墓志、行狀、詩文、帖、簡、奏疏等。有的全收,還有僅開列目錄。 (二十)、修譜姓氏:一般包括兩項内容,一為領銜,編纂人姓名,一為捐獻經費人姓名,均列在譜末。
(二十一)、領譜字号:為防止家譜外傳,一般在家譜後面都有順号,或用一段特殊文字,然後登記注冊,某人領某号,定期抽查。
(二十二)、特殊内容:有的家譜中設立特殊的内容,如專設義譜一類,收載族内各支派所收異姓養子,義子的世系,有的家譜中收錄家族中重要人物的年譜資料等。
(二十三)、附記:專門記述本次收譜的經曆和遇到的問題等。也有的家譜注明修譜時的收支賬目。
(二十四)、統計圖表:近代家譜中在後面附有曆史紀元表,支派分布表,人口統計表等。
(二十五)、餘慶錄:家譜修成,末尾照例留幾頁空白紙,上書“餘慶錄”,意為子孫綿延,留有餘慶。
作為家譜的格式,并不是每一部家譜都完全具備的内容,由于時代,地區,家族的差異,所修的家譜詳略程度不完全一樣,格式分合、排列次序也不完全一緻,但基本含括以上内容與結構。
三 家譜(宗譜)與聯譜異同。
編修譜書,過去專門編修家譜,也叫宗譜或族譜。先秦時期的家譜特别重世系,家譜的内容較單一,僅為世系。魏晉以後加選官,婚姻,以至社會交往均看門第,家譜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大大增強,特别襲爵。人類出現了姓氏,姓統管百世,記載血源綿延,家譜主要内容就是世系。
家譜與聯譜都是譜,其内容相同,結構排列存異。所編修的家譜與近代所編的聯譜主要不同特征就是:家譜是縱向連,即一個家族記載着血緣連接,一脈相承,各支派延綿世系銜接緊,能體現一個家族的源流。而聯譜是現代的一種編譜格式,聯譜是橫向聯接同宗,勿略血緣銜接,隻是同宗的始遷祖的家譜精簡(世系丨一一5代或丨一一10代,突出内容的精髓部分),平等地排列聯起來,即把各地區,各自然村始遷祖的家譜通過去粗取精,編成一部聯祖聯宗的綜合性新譜書。聯譜編纂比家譜容易,因為,隻需根據現有家譜有關的内容,不需要對始遷祖追根溯源以及各支派是否鍊接。聯譜編纂目的是:聯結同宗、睦族,增強兄弟凝聚力,為社會發展和和諧,家族興旺、發達而編纂。
整理撰寫: 周乃興 北京周文化編輯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