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普通話,由“北京官話”發展而來。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國家制定普通話語言規範過程中,有專家學者來到河北省灤平縣金溝屯、火鬥山等地開展過語言調查活動,灤平作為“普通話标準語音采集地”,為我國普通話語言規範的制定提供了語言标本。[3]
也正因為如此,灤平“方言”成為了最接近普通話語言規範的“方言”。走遍全縣大小村落,下起幼兒園的學前兒童,上至山旮旯的百歲老人,聽到的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雖然在方言詞彙和語音聲調上,同普通話規範比較存在着少量的差異),因為普通話就是他們的母語。這種全民都講普通話的現象,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這樣說:灤平就是普通話之鄉,灤平是最好的标準普通話體驗區。國家部委、省、市相關部門及中央電視台、地方電台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多次莅臨灤平考察普通話語音資源,并對語音資源的傳承、使用、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意見。[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