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是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于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着一株大樹,甯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清明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