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本主義教學總原則

人本主義教學總原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9:17:44

人本主義教學總原則?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曆程中,有幾大流派起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或者說正是這些流派構建起了教育心理學體系人本主義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A.H馬斯洛創立,代表人物是C.R羅傑斯,該理論被稱為心理學中的第三思潮人本主義學派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而潛能是一種類似本能的性質人本主義最大的貢獻是看到了人的心理與人的本質的一緻性,主張心理學必須從人的本性出發研究人的心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人本主義教學總原則?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本主義教學總原則(人本主義理論下的教學思考)1

人本主義教學總原則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曆程中,有幾大流派起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或者說正是這些流派構建起了教育心理學體系。人本主義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A.H馬斯洛創立,代表人物是C.R羅傑斯,該理論被稱為心理學中的第三思潮。人本主義學派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而潛能是一種類似本能的性質。人本主義最大的貢獻是看到了人的心理與人的本質的一緻性,主張心理學必須從人的本性出發研究人的心理。

“需求層次論”和“非指導性原則”是對我影響較深的,從本質上講,這兩個理論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中心來展開。這不乏有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所強調的建構主義的影子,但從深層次讨論,人本主義比建構主義更宏觀,這是我深有體會的。回首從教這些日子,在整個教學實踐中,我總是謹記這一理論所闡述的内容,這也使我在從教過程中受益匪淺。

新課改理念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比如要求教師應該實現由“重結論”到“即重結論更重過程”的轉變,由“關注學科”向“關注人”的轉變等,這是符合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建構主義也強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實現原有知識上的生成;行為主義代表人物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和強化理論都是圍繞着人性來進行研究的,他鼓勵教師利用“程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綜合各種教育流派或者觀點,科學的教育理念都在圍繞同一個中心,那就是基于“人性”的思考,而這點是人本主義的核心理念。

在教學實踐中我愈發的認為,人本主義理念給我的教學生涯帶來的巨大影響。對我而言教學是人生大事,既充滿實踐操作的考驗,又能引發哲學思考。來到一中教學是半年前的事,對于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而言都有一種共性的特點,那就是由于對自身職業未知的忐忑心理。從關注階段論來講,這屬于任教前關注和早期生存關注時的體驗。較深分析下,讓一個剛畢業未多久的學生去引導另一群學生學習,或者幫助他們實現早期人生規劃,這是頗有壓力的一件事。我反複思索過去學到的知識,比如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知識等,以期尋求可恰當适用的理論支撐;也會無數次将這些理論與腦海中假想的各種教學情境進行銜接。比如在教學設計中如何使用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在引導學生學習中如何做到“學不躐等”、“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等,這密密麻麻的觀點無時無刻不漂浮于腦海中,所以導緻開學前幾日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手忙腳亂的對這些理論進行篩選,但終究這些零亂的觀點并未提供給我一把适合各種場景的“萬能鑰匙”,所以我認為,在教師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能夠尋找一種基于根本的理論去指導一系列教學實踐。最終通過總結與思考,我發覺不管何種教學理念,它終究還是回歸了上述所提到的一點,那就是人本主義理論。

羅傑斯認為教師應該對學生産生移情、尊重和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在教學實踐中我一直秉持這一觀點,用通俗的話叫做“換位思考”,所以在處理與學生關系的同時我會首先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在管理班級方面,我會将常規管理和量化管理進行有效結合,利用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原則”,通過班集體影響個人,通過教育個人影響集體,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能夠提升其較高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再如本班班集體核心全部由學生自主選拔,引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制定“小組排名”、“小組PK”、“課代表負責制”等班規,這種從制度層面構建的班級管理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即能夠減輕班主任負擔,也能夠發揮學生的潛能。

影響最深的是處理班級男女戀愛關系方面,有教師采取激進的辦法,對于這種行為及時的遏制。我曾經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也覺得應該是這樣,但後來發現有可能造成治标不治本的情況,甚至會造成情況惡化的現象。所以,我習慣用換位思考的辦法去理解他們,去積極的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态。首先我們應當對這種行為表示理解,最好是讓學生能夠明白老師對于這種行為是能夠理解的,這樣學生才不會産生太高的負罪感,才會放下防備和老師溝通,從而進行接下來的引導。這種情況下,我用學科專業知識引導他們學習才是當前的主要矛盾,或者是幫助他們正确理解青春期如何處理男女關系的問題,這符合羅傑斯所談到的對學生尊重、移情和積極關注的原則。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感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需求由較低層次向高級層次遞進,所以我們應當給予學生關愛和尊重,這樣他們才能産生自我實現的需求。

在教學方面,比如講解知識點的同時,我會着重考慮學生的心理年齡和心智成熟程度,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領會其中的内涵。因為隻有積極的關注學生才能夠使教學活動有效進行,才能實現較高的教學效果。其次,我把學生的綜合探究環節作為上課的主要環節。人本主義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要相信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教師隻是引導他們發揮潛能。綜合探究法以及抛錨式教學都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起學習動機,不僅能夠實現人本主義所強調的對學生認知的培養,更能夠提升其學習興趣、培養起情感态度價值觀。再比如,我會經常與學生交流,讓他們明白,老師對他們是給予重大期望的,或者是較高期望的,這在本學期開始我就在班會上講過。我對學生講你們是全校最好的學生,你們要相信自己能夠成功,你們都能夠考上大學的,你們以後将是社會的精英,通過一系列的談話學生是備受鼓舞的。通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學生們變得更加努力更加自覺,這讓我信心倍增,而這就是我們所講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從本質上講,該效應也是建立人文關懷上的,所以這也是人本主義所強調的内容。

綜上所述,不管是在教學管理還是教學環節上,還是新課改理念又或者行為主義、建構主義所強調的内容,都在圍繞“以人為本”這一中心,把學生當成獨立的人、發展的人、具有巨大潛能的人,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人本主義從宏觀方面給予了我很大的啟發和指導,而它就是我從教生涯的那把“萬能鑰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