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返回速度快嗎?闊别地球半年之久,3名航天員終于回家了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飛行乘組安全返回地面,這是神舟載人飛船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神舟十三号返回速度快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闊别地球半年之久,3名航天員終于回家了。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飛行乘組安全返回地面,這是神舟載人飛船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
“與神舟十二号返回過程相比,神舟十三号采用5圈快速返回方案,縮短了航天員在神舟飛船返回艙内的等待時間,讓航天員返回時長從之前的約一天時間縮短到8小時左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項目技術副經理邵立民說。
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是航天員實現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這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第二艘載人飛船,也是我國迄今駐留太空時間最久的神舟飛船。
“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返回地面可以說是過程複雜、驚心動魄,要經過軌返分離、推返分離、再入、過黑障區、開降落傘等關鍵飛行事件及環節,還要經過嚴酷的空間環境和軌道條件考驗。”邵立民說。
他告訴記者,在科技人員的精心設計下,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把握住了“三個度”即速度、溫度和精度,确保穩穩落地、安全“回家”。
第一度是“速度”控制恰到好處。
神舟飛船在軌道上運行的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員的安全,就必須對返回地面後的最終着陸速度進行控制。
邵立民說,為實現這一目标,科技人員在飛船研制階段開展大量試驗驗證和數據判讀,保證飛船在着陸過程中逐步降低速度。
具體來看,返回前,由推進艙軌控發動機實施制動,降低軌道能量和軌道高度,确保飛船再入大氣層;返回艙具有特定氣動外形,進入大氣層後,依靠空氣動力産生的阻力和升力減速;返回艙運動至地面附近時打開降落傘,進一步降低速度;快着陸的瞬間開啟返回艙底部的着陸反推發動機,最終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範圍内。
第二度是“溫度”控制火候适中。
邵立民說,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後,将與空氣發生劇烈摩擦,艙體表面局部溫度可達上千攝氏度。為了确保艙内溫度依然舒适,飛船控溫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熱結構對艙内進行保護。
他告訴記者,科技人員在艙體表面設計了防熱塗層,敷設有一層燒蝕材料。當達到一定溫度時,燒蝕材料升華脫落,帶走大量熱量。此外,返回前會實施“熱控預冷”,提前将返回艙溫度降低少許,使飛船再入大氣層前艙内溫度有一個較低基準。
第三度是“精度”控制穩操勝券。
“神舟飛船返回猶如萬裡中十環,對于着陸精度的要求極高,要使返回艙着陸在指定區域,就必須對飛船着陸點的精度進行控制。”邵立民說,科技人員為神舟十三号飛船配備了一套“着陸輕功”。
首先是返回軌道維持,調整飛船的軌道平面,使飛船星下點軌迹經過返回瞄準點;随後返回制動,通過制動的速度增量和發動機開機時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為精準着陸提供保障;最後是返回艙升力控制,進入大氣層後,返回艙通過一系列姿态機動,巧妙利用空氣動力産生的升力,進行航向和橫向運動的控制,精準調整預定的着落點,最終平安返回。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