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傳》終于看完了,零零散散用了很長的時間。從《林肯傳》讀完,再到《拿破侖傳》可以看出英雄有相同之處,那就是堅定的意志和偉大的目标。與憂郁柔和的林肯相比,拿破侖無疑是殺伐果斷的領袖。他的一生成也在此,敗也在此。他曾用一句話總結自己的一生:我的一生就像一首情節豐富,以悲劇收尾的叙事詩。
拿破侖的童年過着動蕩而貧窮的生活,喜歡獨來獨往的他,有着堅定的複仇意志,并在童年就有着強烈的意志和不屈的個性。身材矮小、腼腆、寡言的他對自己的領土強烈的捍衛。老師曾評價他:“這個男孩是花崗岩做的,裡面埋藏着一座火山。”他對自己的父親說:“我甯願在工廠工人中排名第一,也不願成為科學院院士中最末的一個。”
拿破侖的成長有兩大影響因素,第一是他的母親,他說:“無論現在還是過去,我的一切源自于我的母親,她教我基本原則,教我養成工作的習慣。”第二個就是他喜歡閱讀。拿破侖非常善于閱讀,他的很多兵法知識和理論以及執政思想,都是他閱讀的積累。他擅長數學、曆史、地理等,這種學習不斷促進拿破侖新的成長。他說:“富裕的生活不利于培養未來的戰士。”青年的他對學習的如饑似渴,為他後來的民法典創立做了知識的鋪墊和積累。
拿破侖的一生,在馬背上度過的。左手地圖,右手佩劍,從1785年16歲成為少尉到1815年滑鐵盧戰役失敗,這位戰神馳騁沙場30年,戰争的狂熱,不斷燃燒他的鬥志,滋養他的野心,驕傲的他曾說:“隻有拿破侖能打敗拿破侖。”悲慘生命的終結,他說:“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我想這就是偉大的人的不凡命運。如果他不是将手伸向世界,他不是将戰火點燃世界,他不是領導60多場戰争,那麼他也就不是拿破侖了。從他将歐洲版圖将亞洲版圖甚至更多的版圖規劃到自己的最終理想,那麼他就不會将一個又一個王冠帶到波拿巴家族了。輝煌之時的他也是榮光至極,家人随便一說,他就賞賜王冠,波拿巴家族遍布歐洲角落。
年輕的波拿巴被戰争的勝利光環照耀的無比閃亮,戰争帶給他的驕傲,也最終讓他隕落。當歲月流逝,連年戰争,讓他不再想要發動戰争的時候,已經不由他說的算了。當他想要過平凡人妻兒圍繞的生活時,已經不能實現了;當他想要真正為民衆為祖國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發現已經晚了。多年的戰争,多年的皇權壓制,他已不再是最初的拿破侖了,他的專制再也得不到民衆完全的信任和支持了。他曾自豪的說他将一生獻給了祖國,當他被流放,最終悲慘隕落的時候他說:“他沒有了故鄉也沒有了祖國。”
這位偉大的天才,他讓世界甚至後人記住了他,他也是可悲的,不斷地遭到親人、朋友的背叛,囚禁在聖赫勒拿島的6年,身邊忠于他的人越來越少,最後幾個仆人、醫生陪伴他走完最後的一程。
這本書,剛開始讀的時候并沒有太投入,就斷了一段時間,再看的時候,發現越往下讀越有意思,那些腦補的畫面就像看一部曆史劇一樣,拿破侖傳奇的一生,他對愛情的偏執,他對家人的縱容,他對戰争的狂熱等等,讓我終于連着看完整本書。看到最後,内心卻有一份不舍和感動,拿破侖窮其一生都在為他的權力和版圖做鬥争,他并不是在享受這些的快樂,他享受的是勝利的滋味。戰争是他不得不選擇的方式,其實他内心有很多單純、善良甚至更偉大的思想和品質,隻是過多的權力讓他迷失在專制的統治裡,他聽不到别人的聲音,看不到别人的痛苦,貪欲讓他瘋狂,讓他偏執,也讓他失敗。
40歲之後的拿破侖,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他對法國的熱愛,他不再隻為自己的目标,而是真正的想為法國而戰,那種迫切的心情,那種捍衛祖國的熱情,再也得不到往日的呼應,那份英雄的失落,很是悲壯。當他流放厄爾巴島,渴望愛人、家人陪伴的心情,就是一個普通人遭遇困難時所需要最簡單的撫慰,對這位皇帝來說都是艱難的奢望。當他最終囚禁在聖赫勒拿島的時候,那份孤寂和煎熬,凄慘而悲涼。他将自己的遺産分配給最愛的戰友、已故的戰士家屬、最親的家人、最忠的朋友。他将和平、團結、自由、平等、貿易等那些影響至今的警示贈送給他的下一代,這個天才在發着高燒的情況下,總結了自己的一生,留下了百年可用的訓示。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