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夏天的第三個節氣是芒種節氣,你知道芒種節氣的到來意味着什麼嗎?不少人會從字面來理解,覺得是芒種種地的時節,雖然這樣理解不絕對的錯,但也沒有很準确。芒種指的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那麼,屬于有芒作物的是小麥還是玉米?到底有芒作物指的是什麼?一起來了解。
屬于有芒作物的是小麥還是玉米
有芒作物
小麥。“芒”是指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麥等。農曆書說:“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意思是講,芒種節氣适合種植有芒的谷類作物;其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過此即失效。
有芒作物指的是什麼?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平介紹說,“其實‘有芒作物’并非科學定義,而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在農作物中,一般是指禾谷類中的部分植物,如小麥、大麥、燕麥、黑麥、小黑麥、水稻等,高粱也是有芒的,但它的芒很短。谷子也有類似細刺的東西,但它不是芒,而叫刺毛,糜子、後傳入中國的玉米,也都是無芒的”。
“芒”是植物在漫長的進化史中自然進化而成的,“野生禾谷類的植物,很多都是有芒的”,楊平說。
“芒”究竟有何作用?楊平說,“一般來說,芒有幾種作用,第一,防小型鳥類啄食及防蟲子啃食。第二,很多芒上面都有倒刺、鋸齒,這會使種子更容易粘在動物皮毛上,可以使物種傳播得更遠。第三,芒未成熟是綠色的,可以促進光合作用,有些芒很長的麥穗,灌漿時會特别飽滿。第四,在青藏等一些地區,冰雹特别多,芒還可以幫助緩沖冰雹的沖擊力,降低麥穗折斷的幾率”。
芒種農事:
芒種
“芒種”節氣在農耕上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指導着農事耕種。芒種的含義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芒種的氣候特征是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這樣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無論從播種和移栽來講,都是很适宜的。農事耕種以“芒種”這一時節為界,過此之後播種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種”,在農業生産上,必須抓緊時間,搶種大春作物,及時移栽水稻。如果再推遲,由于“芒種”節氣氣溫顯著升高會使得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幹旱和病蟲害,最終到了秋天收割的時候,産量必然不高。民間把“芒種”稱為“忙種”,農諺雲“芒種忙、忙着種”。說明到了這個時節,已是農業耕種最忙的季節。民間有“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的諺語,這意味着這時節已是較晚的播種期,必須搶時播種。農耕生産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其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芒種”,在民間也稱為“忙種”,是播種晚稻等谷類作物的時節。對中國大部分地區來說,芒種一到,是一年中最忙的時節。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大忙高潮。民諺“芒種忙,下晚秧”說的就是芒種是插秧的忙碌時節。芒種時節,水稻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降雨對農業生産十分有利。中國古代農耕作物水分補充依托于天上降水與地上河流,農耕主要集中在降水充沛與江河水網發達的地區。直到現在,這些地區的農民仍按照節氣配合溫度、降水來從事農業生産。芒種節氣是幹支曆午月的起始,午月時在仲夏,當其時也,萬物生長,其勢盛極。從芒種開始一直到大暑,都是一年中萬物狂長的旺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