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 鮑遠福
由哔哩哔哩和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聯合出品的國産動畫短劇集《中國奇譚》自上線以來廣受關注,一度在豆瓣獲得9.6的高分。《中國奇譚》的火爆不僅讓上美廠這家有着60多年曆史的電影制片基地煥發青春,也勾起很多70後、80後的童年記憶。21世紀初期,中國動畫曾一度陷入低潮期。這種狀況直到《魁拔》《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等作品的出現,才得到緩解。但是,新時代的中國動畫要恢複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動畫學派”的榮光,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中國奇譚》便是在好萊塢動畫和日韓漫畫包圍中沉寂已久的中國動畫“破圈”之作。
《中國奇譚》海報
《中國奇譚》在内容、形式、美學和播出方式上,都在不斷突破和超越我國現有的動畫片生産模式和審美觀念,在新的傳授環境中展現“中國式動畫”的思想品味和審美特征,扛起“國漫複蘇”“國漫崛起”的旗幟。
首先,在制播的結構形式上,《中國奇譚》采用流媒體平台制作和傳播的形式,類似于Netflix知名動畫劇集《愛情,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的叙事模式,将多部獨立動畫短片集中到一個相對松散的主題之下,構建所謂的“動畫短片宇宙”。因此,《中國奇譚》也被觀衆視為“中國版《愛死機》”。《中國奇譚》第一季由8個具有獨立故事情節、民族特征明顯的動畫短片構成,每集時長不一,形式多元,故事多樣,是風格化特征極強的“中國式奇聞故事”。
《中國奇譚》制作精良,幾乎綜合運用了中國動畫此前所有的技術手段與藝術形式,從線條、平面到立體,從簡筆、水墨(彩)、剪紙、油畫到泥偶,如同一個内蘊多元藝術景觀的雜色拼盤,象征着中國動畫美術的包容兼蓄和大氣磅礴。比如,《小妖怪的夏天》脫胎于《西遊記》故事,卻不是中規中矩的“正本”(西遊故事),而是一個充滿驚喜反轉的精彩“副本”(類似于網絡小說的“番外故事”)。小豬妖的短暫“妖生”不僅折射了隐匿在“西遊故事宇宙”背後“妖怪社會”的“奇譚本性”與世俗色彩,還精彩地隐喻了現代“打工人”的職業焦慮和職場生命,寓日常瑣碎于黑色幽默的故事情節“再生産”之中,令人眼前一亮。結尾處的兩次劇情“逆轉”,不僅成功地将文學經典與現實生活無縫對接,還在不知不覺中升華了“中國奇譚”的思想主題和現代價值。《鵝鵝鵝》改編自南朝時期的志怪小品《陽羨書生》(也稱《鵝籠書生》),這部原本名聲不顯的作品,經動畫的跨媒介改編,提升到了中國哲學詩意與禅機并存的藝術高度。作品展示了中國水墨動畫的簡潔飄逸與創造性張力,還以别具一格的默片電影結構來凸顯詭谲、空靈與深邃的“中國智慧”與“異域情調”。用極簡主義的動畫畫風、中國畫的“留白”對“中國動畫學派”進行了藝術傳承。
除此之外,《小滿》的剪紙動畫風格、《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的鄉村風俗畫特征,以及《小賣部》的油畫寫實主義,都彰顯了極具年代感與懷舊氣息的“中國美術”的獨特魅力。這些作品畫面精美絕倫,色彩鮮豔,場景布置考究,故事情節也極具蘊藉意味,在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特色的同時,在新舊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之中,傳達了對現代生活及現代文明的展望與思考。
其次,從思想主題來看,《中國奇譚》的主旨是努力探索積澱在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寓言奇譚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的現代意義。懷舊式的畫面呈現、熟稔的文化記憶展示以及溫馨日常的故事情節,給觀衆帶來極大的心靈震撼。《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小滿》《小賣部》等作品中,洋溢着濃濃的中國民間傳說和奇聞怪談的元素,突顯了“中國式怪譚”内在的文化屬性。
同時,《中國奇譚》也是面向未來的。《林林》以3D動畫的粗犷風格,呈現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間沖突和對抗。“狼孩子”這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相對邊緣化的題材,引申出中國人對于生态環境問題的思考,有着現實意義。《飛鳥與魚》取材于民間廣為流傳的“田螺姑娘”故事,卻被“改造”為具有超前意味的現代神話——人與外星人的跨星域戀情。該片“三維渲染二維”的制作風格,顯現出與衆不同的清新活潑浪漫氣質,主動貼合年輕受衆及學習國外先進動畫理念,都體現出老派和老牌的上美影廠在追求新技術、新媒介、新潮流中的自我超越。《玉兔》則将中國人關于嫦娥奔月和玉兔搗藥的神話傳說拉到“太空歌劇”的宏大背景下,以日常瑣碎的視角講述一個陪伴型的智能玩偶(月兔)與在月球基地失事的“星際環衛工”之間啼笑皆非的故事,體現了中國人對未來宇宙冒險殘酷性的“詩意與溫存”,是中國人對于星辰大海的一次浪漫想象。由此可見,《中國奇譚》在展示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不忘挖掘帶有現代生活氣息的文化想象,通過對“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實踐的視覺呈現,來傳遞中國動畫藝術對于未來、未知和陌生化經驗的詩意想象。
再次,《中國奇譚》的配樂,既暗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感和符号性,也突顯了希望與現代藝術接軌的創作意圖。它努力将不同風格的音樂元素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了獨特而豐富的音樂氛圍,為每一個故事烘托特定的藝術情境。同豐富多元的叙事手段與藝術表現手段一起,音樂的交替使用不僅為《中國奇譚》的故事情節增色添彩,還讓觀衆享受到美妙的音樂體驗。
作為具有一定開拓性與突破性的動畫劇集,《中國奇譚》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對人物角色的刻畫略顯單薄,角色配音“跳戲”(《小賣部》);故事情節跳躍性大、理念過于抽象,給人故弄玄虛之感(《鵝鵝鵝》);還有形式大于内容、說教意味濃厚(《小滿》),如此等等。作為中國動畫發展轉型的一部“探索之作”,這些問題并不影響《中國奇譚》的整體藝術品質。《中國奇譚》是一部出色的“中國式美術”作品,與此同時,還在傳承傳統中國動畫風格中,融入現代數字制作技術,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生命力。這種自我突破,增強了動畫的親和力,不僅為觀衆提供了異彩紛呈的視聽盛宴,也為中國動畫産業的持續創新注入了新活力,助力具有民族品格和審美氣質的“中國動畫”再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舞台。(鮑遠福)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