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七月半”就要到了,這裡有三個節日!一口氣搞懂“七月半”的來龍去脈
馬上就要到“中元節”了,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鬼節”,中元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四或者七月十五,這一天人們會有祭祖、放河燈、燒紙錢等活動。那麼中元節是怎麼來的呢?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看一下這個問題。
中元節的來曆中元節也常被叫做七月半、鬼節、盂蘭盆節等。“七月半”的起源和多種文化因素有關,其中有民俗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在這三種文化當中都非常的重視“七月半”這個節日,雖然三者對“七月半”所下的節日定義也是各不相同的,這裡我們先分開來談一下關于“七月半”的三家起源。
首先是民間習俗,我國傳統文化當中對數字都是有一定的解釋的,每一個數字都代表着一定的意義,并且很多都是具有神秘色彩的,其中數字“七”就是這樣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數字。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七”是一個具有重複變化的數字,代表了周期性、往複性、輪回等意義。比如天上有七星、人有七竅、詩歌有七律等。在民間認為七月是一個吉祥的月份,農曆七月已經是秋季,瓜果成熟、糧食豐收,人們為了慶祝秋季的豐收,将七月半作為節日,這一天拿出來秋季豐收的瓜果、糧食供奉給自己的祖先和神明,向他們表示感謝,庇佑秋季的豐收。進而這一節日也逐漸演變為祭祀祖先的節日,民間也稱作為吉祥月、祭祖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民間的“七月半”并不是我們所認為的農曆七月十五,而是七月十四這一天,十四剛好是7的倍數,這一點符合這個節日當中七的特殊定義。
說完民間的說法,我們再來看道教關于“七月半”的來曆。“七月半”在道教文化當中被稱作“中元節”,既然是中元了,自然就有上元節和下元節。這“三元”和道教的“三官”有關,三官分别為天官、地官和水官,這三官被天帝派往人間,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這三個日子來給人間的是非功過進行定罪賞罰,而七月十五這一天是地官檢閱百鬼的日子,地府大門會打開,百鬼會從地府出來,人們會點亮河燈,為自己亡去的親人照亮回家的路。人們重視中元節是希望地官能夠對人們犯下的罪過進行寬恕和赦免,讓亡靈能夠早日超度,重新生活。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下佛教關于“七月半”,佛教的“七月半”叫做“盂蘭盆節”,應該說算是巧合,因為盂蘭盆節剛好和我國道教的中元節在一天。盂蘭盆節當中“盂蘭”是梵語音譯,意思是“倒懸”,解釋為痛苦萬狀,而“盆”則是盛放貢品的器皿。盂蘭盆則是指解救懸挂的痛苦的意思。這樣的節日來源于佛教經典《佛說盂蘭盆經》中“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做盂蘭盆幫助母親解脫餓鬼的困境。後來佛家就在每年的七月十五這一天來超度宗親,其中也是對親人的懷念之情,這一點和我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當中的孝文化、仁愛思想是一脈相通的。
而“中元節”是在唐朝的時候才以節日的形式出現,而由于民間、道教、佛家在七月半這一天裡面所要表達的思想上具有一緻性,以至于讓後人将這三個節日混為一談,甚至将節日的習俗混用,這其實也是不難理解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