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3 10:48:40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1

尼日利亞是非洲的人口第一大國,從1980年到2020年,尼日利亞的人口由7300萬暴增至2億1000萬。一躍成為世界人口第七多的國家。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2

▲尼日利亞地理位置

此外,尼日利亞坐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與礦産資源,得益于此,2020年尼日利亞GDP超4300億美元,成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

然而,如果提起非洲具有影響力的國家,人們首先想起的卻是南非、埃及這些國家。非洲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的尼日利亞,并沒有獲得與之匹配的國際影響力。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3

▲尼日利亞GDP力壓埃及與南非

人口暴增的同時,尼日利亞卻内亂頻發,常有反叛軍與政府軍對峙的情況出現。

尼日利亞的政治沖突很大程度是因宗教和民族矛盾而引發的,三大民族、兩大宗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持續内鬥使得近一半的人民處于貧困狀态。

雖然尼日利亞經濟體量成為非洲第一,但是龐大的人口使尼日利亞的人均GDP僅有2000多美元,遠低于南非的6000多美元。是什麼原因使得尼日利亞這個人口大國始終被内亂所影響?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4

▲尼日利亞在非洲的位置

一、宗教勢力的碰撞

尼日利亞的宗教整體呈現兩極化。北部區域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南部區域則信奉基督教,伊斯蘭信徒和基督教信徒分别占到了約50%和40%。

伊斯蘭教在非洲的傳播可以追溯到7世紀前後,伴随着如日中天的阿拉伯帝國的不斷擴張,以及北非與西亞地區頻繁的商業活動,伊斯蘭教得以進入非洲并于14世紀傳播到了尼日利亞北部。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5

▲伊斯蘭教在非洲的傳播

1472年,葡萄牙人入侵幾内亞地區,将幾内亞灣沿海地區劃入了自己的殖民地。基督教也随着葡萄牙人的到來開始傳播,南部城市貝甯和瓦裡出現了首批基督教傳教士。

随後,荷蘭人和法國人相繼入侵幾内亞地區,并在此處開展奴隸貿易。16世紀中葉,英國入侵該地,基督教也在這段時間得以迅速傳播。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6

▲非洲宗教地圖,北部多為伊斯蘭教,南部多為基督教

然而,此時殖民者也隻是觸及沿海,由于北部多是高原,大大提高了治理成本。16世紀正是西非本土王國桑海帝國的極盛時刻,殖民者的影響力始終無法滲透至北部的伊斯蘭地區。這也使得基督教的向北傳播陷入停滞。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7

▲桑海帝國最盛時期領土西至大西洋,東至豪薩人區域,北至摩洛哥南境

至此,尼日利亞的宗教開始呈現一南一北的兩極化現象。随後伊斯蘭信徒和基督教信徒開始對尼日利亞的中部地區進行傳教,本土傳教士的影響力也變得越來越大。

在兩股宗教勢力接觸的同時,矛盾逐漸凸顯。雙方幾乎以宗教信仰為分界線劃分地盤,并且相互排斥。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8

▲尼日利亞的本土傳教士

二、“複雜”的尼日利亞

尼日利亞地形複雜,西非最大的河流尼日爾河與其支流貝努埃河将尼日利亞分割成了北部、西南部和東南部三個部分。92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内散布着大大小小近250個民族,構成了非洲民族成分最複雜的國家。

其中,豪薩族-富拉尼族(約6000萬人,占總人口29%)、約魯巴族(約4300萬人,占總人口21%)、伊博族(約3700萬人,占總人口18%),這三個民族甚至占到了尼日利亞總人口的70%以上。

三大民族大緻沿着尼日爾河與貝努埃河将全國分割的三塊地區而分布。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9

▲尼日爾河和其支流貝努埃河

豪薩族-富拉尼族信仰伊斯蘭教,約魯巴族和伊博族主要信仰基督教。兩大宗教、三大民族成為了尼日利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為日後連綿不絕的血腥沖突埋下隐秘而漫長的伏筆。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10

▲豪撒-富拉尼人、約魯巴人、伊博人分别占到尼日利亞總人口的29%、21%、18%

豪薩人和富拉尼人分布在北部地區,富拉尼人是西非移民到此地的民族。1804年信仰伊斯蘭教的富拉尼人向豪薩城邦發動聖戰,并建立富拉尼帝國。

随後富拉尼人移民和豪薩人原住民開始通婚,這一行為促使兩民族逐漸融合。20世紀後尼日利亞開始用“豪薩-富拉尼”稱呼這一融合後的民族,該民族也成為了伊斯蘭教的忠實信徒。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11

▲時任總統布哈裡就是豪薩-富拉尼人

不同于新興的豪薩-富拉尼人,約魯巴人和伊博人則是地地道道的原住民。英國殖民期間,英國政府積極治理沿海地區,這兩民族也表現出了很強的包容性,這也促使基督教在這兩地廣泛傳播。随後更為開放的伊博人選擇信仰天主教而善于貿易的約魯巴人更多選擇信仰新教。

至此尼日利亞國内開始出現宗教南北對立,民族三族鼎立的格局。

19世紀後英國擴大了在尼日利亞的貿易活動并不斷向内陸擴張。1885年,英國宣稱占有西非的海岸得到了國際認可。1900年英國完全控制了今尼日利亞全境。

在英國殖民的初期,英政府着重于發展靠近幾内亞灣的南部城市,對于北方的伊斯蘭地區缺乏治理。這使得北部地區的豪撒-富拉尼人對于入侵者始終保持強烈的敵意。随着殖民的深入這種敵意越發強烈。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12

▲英國人建立的尼日利亞本土武裝

為了轉移仇恨,英殖民政府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通過一系列行為将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矛盾轉移到被殖民者自身之間。

首先在文化上,英政府刻意制造宗教對立,在信奉基督教的南部地區大肆宣揚北方穆斯林的宗教狂熱會強制改變他們的信仰。同時指使南部地區的本土傳教士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北部地區公然傳播基督教。

為了防止同樣信仰基督教的伊博人和約魯巴人出現聯合的傾向,英國殖民者在兩地分别傳播天主教和新教,以達到分裂他們的目的。

其次在經濟上,英國人也區别對待各民族以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北方内陸地區貧窮且發展落後,英政府卻在當地大量課稅,經濟援助卻反而給到了經濟發展狀況較好且科技更為先進的南部地區。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13

▲尼日利亞人民的抗議

最後在政治上,英國将當時尼日利亞的統治中心設立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北方地區,但同時又大量任用信仰基督教的南方人在北方政府中任職,這一行為引起了北方民族的強烈不滿。

在英國的統治下,三大民族之間的差異也逐漸顯現。靠近幾内亞灣的約魯巴人依靠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貿易,在尼日利亞的商界擁有強大的話語權。同處南部的伊博人的受教育程度和西化程度則更高,他們的思想更加開放也更加包容。

而位于北部的豪撒富拉尼人則更加保守并且占據了政府的高層。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14

▲英國統治下的尼日利亞

殖民者的政策使得尼日利亞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問題更加複雜,當出現民族矛盾時,英國政府會将矛盾的原因歸結為宗教擴張,挑起兩種宗教的對立。當出現宗教問題時,英國政府又将産生問題的原因歸結為民族矛盾,挑起三大民族的對立。

1914年,尼日利亞在英國政府混亂的統治下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即“尼日利亞殖民地和保護國”。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15

▲被西方國家瓜分後的非洲

到了英國殖民末期,宗教和民族問題成為了尼日利亞國内矛盾最主要的來源。英政府的統治無法打破三族鼎立的格局,聯邦制本身與民族也無法徹底脫離。在沒有建立共同民族精神的前提下,尼日利亞的未來充滿了不确定性。

三、從獨立到内戰

二戰結束後英國采取“非殖民化計劃”,1947年英國批準尼日利亞憲法,成立尼日利亞聯邦政府,1954年尼日利亞取得内部自治權。

英國政府宣布容許尼日利亞成立議會,成立以三大民族為基礎的政黨或組織。并且容許三大民族各自擁有自己的議會、法律、政策,甚至軍隊。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16

▲早期由各民族形成的政黨集會

1963年10月1日尼日利亞聯邦正式改名為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這标志着尼日利亞正式獨立。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17

▲尼日利亞的獨立雕像

獨立對于尼日利亞人民而言更像是一道問答題,尼日利亞是獨立了,但是尼日利亞對于人民來說究竟代表着什麼?對于一個長期以民族為單位生産、生活的尼日利亞人來說,國家的概念必然是模糊的。

獨立後,經三大民族協商決定将尼日利亞的西南部城市拉各斯設立為首都,意圖将尼日利亞的政治中心由英國統治時的北方轉移至南方。并且由北方人和南方人分别擔任總理和總統,這樣看似公平的權力分配實則充滿問題。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18

▲尼日利亞舊都拉各斯

由于北方人在英聯邦時期就掌握政府權力,所以首任總理巴勒瓦的權力要更加龐大。南方的伊博人認為自己西化程度更高并且在獨立運動中做出貢獻最大,同處南方的約魯巴人不滿隻在商界和學界的擁有影響力。

随後兩民族聯合起來向北方民族施壓,不滿巴勒瓦持續擔任總理,一時間各民族劍拔弩張。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19

▲尼日利亞5奈拉貨币的正面便是首任總理巴勒瓦

與此同時,關于石油的歸屬問題加速了尼日利亞國内矛盾的爆發,這一問題可以追溯到60年代,尼日利亞南部地區探明了大量的石油油田。

身處南方的伊博人通過與英聯邦的談判成功通過了一系列憲法來保護石油油田的歸屬,不希望其餘兩族染指石油資源,這一行為在當時便遭到了其餘兩族的抵制和譴責,他們認為石油資源應該按照人口比例進行分配,這樣就使得人口相對較少的伊博人獲利最少,這是伊博人所不能接受的。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20

▲尼日利亞的石油儲量(橙色區域)大多位于伊博族領地

1966年1月,南方少壯派軍人暗殺了總理巴勒瓦,暗殺發生後尼日利亞軍隊的領導人伊龍西實際掌控了政權,實行中央集權,頒布了改聯邦制為單一制國家的法令,削弱北方勢力,解散議會和禁止政黨活動,并且禁止伊斯蘭教的向南傳播。

這無疑侵犯到北部地區政治家的權益,不滿情緒急劇積累,尼日利亞民族分裂和宗教沖突越來越嚴重。

1966年7月伊龍西在視察期間遭到北方軍人發動的軍事政變,其本人被綁架并遭到殺害,混亂随即蔓延至整個國家。随後新的軍政府組建并且通過了新的行政區劃改革方案,将全國劃分為12省,石油油田卻被故意劃出了伊博人掌控的地區。

由于這次石油事件以及北方對于伊博人的迫害,使得比亞夫拉地區在1967年5月30日在族軍事領導人奧朱古的領導下宣布獨立,成立比亞夫拉共和國。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21

▲短暫存在的比亞夫拉共和國

這一行為徹底點燃了戰火,尼日利亞聯邦部隊迅速開展行動,兵分兩路攻入比亞夫。内戰初期兩股勢力便陷入僵局,與此同時蘇聯和英國雖然沒有正式公開宣布支持政府軍,但是給予了政府軍大量的武器援助。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22

▲比亞夫拉國旗國徽

比亞夫拉一方雖然得到了法國以及葡萄牙等國的援助,但是仍然無法與裝備了蘇聯武器的政府軍相抗衡,戰争的态勢出現了一邊倒的轉變。雙方背後的支持者都希望在非洲地區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順便坐享尼日利亞豐富的石油資源。

随着政府軍進展神速,1970年1月比亞夫拉政府在領導人奧朱古出逃後不得不宣布投降。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23

▲比亞夫領導人奧朱古與聯邦軍隊領導人戈翁

這場為期31個月的内戰造成了約150萬人的死亡,其中近一半的死亡人口為兒童和婦女,死亡原因也多為饑餓和疾病。

戰争使得本來發展較好的比亞夫地區徹底成為一個大号的貧民窟,原先比亞夫地區有着800萬常住人口,戰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淪為難民,該地區不得不尋求國際人道主義的幫助。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24

▲内戰使得尼日利亞南部多數城市化為焦土

内戰的影響遠沒有随着戰争的結束而消除,戰後比亞夫拉地區重新加入尼日利亞。以北方人總統為代表的軍政府取得了最終勝利,随後南方人在此後數十年時間内,始終沒能進入尼日利亞政治和軍事的高層。

在内戰結束後的數十年裡,尼日利亞國内頻繁發生政變,在1975年到2000年之間,先後有8位總統上台,其中4位被罷黜1位被暗殺。這個非洲的人口大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内都處在内亂甚至分裂的邊緣。

尼日利亞的長期混亂除了導緻慘烈的内戰外,還有恐怖主義的盛行。

由于政權不穩,尼日利亞諸多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陷入到了極端主義的影響之下,給了恐怖組織提供了可乘之機。例如,宣揚“反對西方教育,反對進化論”的恐怖主義集團“博科聖地(豪薩語中意為“禁止西方文明”)”就發源于經濟較為薄弱的北方。

時至今日,在該恐怖組織的領導下,尼日利亞境内仍時有恐怖襲擊發生,甚至此前還一度出現叛亂分子與政府軍對峙的情況。恐怖主義逐漸代替民族問題成為了這個國家現如今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25

▲恐怖組織“博科聖地”在尼日利亞的活動範圍

在1995年,他們率先将首都遷移至中部地區的阿布賈。此舉使得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不再處于三大民族的地區。

1999年尼日利亞的軍政府在完成了長達33年的軍事統治之後,主動放棄了權力,重新制憲,将黨派選舉和民主制度重新引入到政治中。21世紀後,南方人也逐漸重返政府高層。

從1999年新政權建立以來每四年一次的選舉在最初雖然也被指責舞弊和不公平,但每一次選舉也變得愈發透明和令人信服,尼日利亞的政權趨于穩定。

新政權同樣緻力于培養國民的國家認同感,打擊恐怖分子,将穩定尼日利亞的安全與國家經濟建設放在首要位置。

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兩大宗教三大民族内鬥)26

▲2019年,布哈裡成功當選尼日利亞總統

得益于充沛的水資源以及适宜生存的熱帶氣候,尼日利亞的農業發展迅速。同時,越來越多礦産石油資源被探索出來。

外加穩定的新政權作為條件,尼日利亞經濟在近20年來有顯著的進步。在2002年其GDP達到953億美元完成對埃及(851億美元)的超越。2012年GDP達到4555億美元,超越南非的3963億美元。2020年,尼日利亞的GDP為4223億美元。

雖然如今還面臨種種挑戰,但尼日利亞數十年的努力也在深刻地改變這個國家,一切都正在走上正軌。

作者|NoraTaeja

赫爾辛基大學工程系畢業生|曆史和軍事愛好者

責編|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