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現代作家。魯迅先生的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編》《狂人日記》《朝花夕拾》等等。《朝花夕拾》是魯迅在1926-1927年寫的回憶性散文集,一共有10篇,原名叫《舊事重提》。過去的事情重新提起來也就是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把它撿起來,這兩個題目實際上是一個意思。這本書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回憶了魯迅童年、少年時代的若幹生活片段,展示了當時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體現了魯迅對生活的深刻觀察和對家人師友的真切關懷。
第一篇《狗·貓·鼠》,對于童年時期養的一隻隐鼠遭到摧殘後的感受,形象而尖銳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對暴虐者的憎恨。
經典語錄:其實人禽之辨,本不必這樣嚴。在動物界,雖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樣舒适自由,可是噜蘇做作的事總比人間少。它們适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蟲蛆也許是不幹淨的,但它們并沒有自命清高;鸷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贊歎它們。
第二篇《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篇追憶了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阿長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懷念。這篇文章講的是長媽媽的名字是怎麼來的;長媽媽“切切察察”的毛病;她擺成“大”字的睡覺形狀;她懂得許多規矩和麻煩的禮節;她給我講長毛的故事;謀害我的隐鼠;她給我買《山海經》。她一方面是迷信、唠叨、滿肚子麻煩禮節的人;另一方面,她又是善良質樸的勞動婦女。
經典語錄: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可是從還在眼前的模樣來說,卻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紙張很黃;圖像也很壞,甚至于幾乎全用直線湊合,連動物的眼睛也都是長方形的。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确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幹戚而舞”的刑天。
第三篇《二十四孝圖》,魯迅從自己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他對“卧冰求鯉”、“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的三個故事的強烈反感之情,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作品對當時的反對白話文,提倡複古的傾向,給予了尖銳的抨擊。
經典語錄:現在想起來,實在很覺得傻氣。這是因為現在已經知道了這些老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整饬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卻很少見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将軍跳下汽車去負米。何況現在早長大了,看過幾部古書,買過幾本新書,什麼《太平禦覽》咧,《古孝子傳》咧,《人口問題》咧,《節制生育》咧,《二十世紀是兒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過彼一時,此一時,彼時我委實有點害怕:掘好深坑,不見黃金,連“搖咕咚”一同埋下去,蓋上土,踏得實實的,又有什麼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雖然未必實現,但我從此總怕聽到我的父母愁窮,怕看見我的白發的祖母,總覺得她是和我不兩立,至少,也是一個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礙的人。後來這印象日見其淡了,但總有一些留遺,一直到她去世——這大概是送給《二十四孝圖》的儒者所萬料不到的罷。
第四篇《五猖會》,這一篇記叙了兒時盼望賽會急切興奮的心情,以及被父親強迫背《鑒略》時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封建的強制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經典語錄: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着西牆,天氣很清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隻默默地靜候着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裡要伸出許多鐵鉗,将什麼“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第五篇《無常》,無常是個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抱着死去的兒子哭得那麼傷心,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無常這個“鬼而人,禮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衆的喜愛,這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公衆的裁判卻在陰間。
經典語錄:他口裡的閻羅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會誤解他的人格,——不,鬼格。但連“還陽半刻”都知道,究竟還不失其“聰明正直之謂神”。不過這懲罰,卻給了我們的活無常以不可磨滅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緊雙眉,捏定破芭蕉扇,臉向着地,鴨子浮水似的跳舞起來。
第六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經典語錄:出門向東,不上半裡,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挂着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着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七篇《父親的病》,這一篇回憶了為父親請醫生看病的情形,描寫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态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人們當時巫醫不分,這些“名醫”故弄玄虛,勒索錢财,草菅人命的實質。陳蓮和是一個道貌岸然、貪婪而又謹小慎微的小人;他置醫風醫德不顧,拿藥引子作為手段,時時變花樣敲詐,騙術敗露後,溜之大吉。
經典語錄: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點不同。聽說中國的孝子們,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禍延父母”的時候,就買幾斤人參,煎湯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幾天氣,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醫學的先生卻教給我醫生的職務道:可醫的應該給他醫治,不可醫的應該給他死得沒有痛苦。——但這先生自然是西醫。
第八篇《瑣記》,記述了魯迅最初接觸進化論和不顧老輩的反對,如饑似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形,表現出魯迅探求真理的強烈願望。衍太太在背後經常慫恿孩子們幹不好的事情,事後又充當老好人,是一個自私奸猾的人。
經典語錄:父親故去之後,我也還常到她家裡去,不過已不是和孩子們玩耍了,卻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談閑天。我其時覺得很有許多東西要買,看的和吃的,隻是沒有錢。有一天談到這裡,她便說道,“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麼?”我說母親沒有錢,她就說可以拿首飾去變賣;我說沒有首飾,她卻道,“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櫥的抽屜裡,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一點珠子這類東西……。”
第九篇《藤野先生》,突出地記叙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情、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
經典語錄: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确也像绯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着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将脖子扭幾扭。實在标緻極了。
第十篇《範愛農》,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對範愛農這位愛國者的倔強、正直、同情和悼念。他對辛亥革命前的社會黑暗不滿,堅持自己的理想,辛亥革命之後,又備受打擊與迫害,為社會所不容,他的性格是倔強、耿直、憤世嫉俗,他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經典語錄:我覺得他的話又在針對我,無理倒也并非無理的。但我便主張這一篇悲壯的文章必須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為他比别人關系更密切,心裡更悲憤,做出來就一定更動人。于是又争起來。結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誰承認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隻留下一個拟稿的和一兩個幹事,等候做好之後去拍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