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3 10:32:42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雅昌講堂甯強)1

第156窟的甬道還有大大小小的供養人像37身,特别是南北壁下部的張議潮統軍出行圖和宋國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圖,場面宏大,人物衆多、構圖新穎、造型生動。那麼張議潮的儀仗隊究竟是怎樣的?

本期藝術發現之旅,教育部長江學者、考古學家甯強教授帶你繼續走進第156窟。

張議潮的“擊鼓樂手”

今天我接着給大家講敦煌晚唐時期的第156窟。我前面給大家談到了“張議潮夫婦出行圖”是這個窟的一個新題材,而且非常的重要,畫的也很細。

我們看到的除了它前部表現的這個鼓吹,就是吹畫角的、跳舞的和奏樂的,組成了它全部的“導引”部分,既有聲音,又有動作,又有顔色。所以,我們注意到它的這個所謂的鹵簿,也就是說出行的儀仗,這個是用聲音、動作和算是一種象征性的表演來完成的。

我們還注意到它的這個描繪的樂隊,鼓占的比重最大,它由4個人分成兩組,就是兩個人一組,一左一右,在前面有一個人,都是男性,背着這個鼓,就是鼓在他的背上頭,然後緊跟着就有一個人是敲鼓的,而這個鼓還不是拿一個鼓錘這麼敲,他是兩手一直是左右兩手都各拿着一個鼓錘,前面有一個人背着,有點兒往前拱着腰,這個鼓就比較好敲了。後面跟着一個人就是左右、左右這樣,或者是一齊敲,所以這個鼓聲聲音應該很大。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雅昌講堂甯強)2

第156窟張議潮出行圖“擊鼓樂手”

除了這兩個鼓之外,我們就注意到它中間,兩個鼓夾着的中間就有弦樂和管樂這兩大類型,還有敲擊打擊樂,你看它有拍闆的,啪啪這麼一敲,大概有比較強烈的節奏感,這樣的話有利于隊伍的前行。

突兀的大“箜篌”

有一個樂器在這裡頭顯得有一些突兀,我覺得就是箜篌的使用。你說這個箜篌現在我們樂隊裡演奏箜篌,箜篌很大,扛都扛不動,現在的樂隊演奏他就把它放到地上,或者說舞台的台上這麼杵着然後這樣一彈,這個箜篌現在很大,有一人多高,那個時候的箜篌也很大,你看他也是往上杵了很高,一個人好像是在腰上紮了一個帶子,把這個箜篌的柱子綁起來,這樣的話,他就可以拉住這個箜篌的梁,然後另外一隻手就這麼在上頭彈。

我就在想,這個箜篌這麼樣一個大的樂器,它怎麼也進入了出行的這樣一種演奏呢?可能和這個箜篌是絲綢之路上流行的一種樂器有關。

我們最早能夠見到的箜篌的形象是在哪裡呢?是遠在絲綢之路西端最末端那一邊的古埃及的金字塔裡頭的這個墓葬,這一類的繪畫裡頭出現了箜篌的樣子,而且還有一些實物箜篌出土,都是在古埃及還有在兩河流域。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雅昌講堂甯強)3

兩河流域出土的箜篌

你想這走了多遠了,箜篌往東傳了很多年,幾千年了。你說這個傳承下來到了敦煌晚唐的壁畫裡頭,我們還可以看到箜篌的這個形象,而且這個箜篌被運用到了出行的隊伍裡頭,這個也是很有意思的。當然箜篌發出的音樂聲也是铿锵有力,很響亮,所以說它的節奏感也可以彈的很強。

旁邊還有一個彈琵琶的,因為都是彈撥樂,這個一彈撥,它就顯得洪亮,有節奏感。作為一個出行的樂隊裡頭的樂器應該還是合适的,符合邏輯的,

張議潮的“儀仗隊”

然後我們就看見是拿着武器的儀仗隊,他們舉着矛還是威風凜凜的,其中還有一個傳令兵,就是說騎着馬,因為出行的隊伍他特别長,所以要有人來協調傳令,儀仗隊出行的總指揮會說前面的人慢點兒,或者說大家累了,歇會兒什麼的,就有這個騎馬傳令的人。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雅昌講堂甯強)4

第156窟“傳令兵”

整個這個圖加起來應該有100多人,但是畫面上隻能畫這麼多了。按照那個規定,其實像節度使這樣身份的人出行,他應該是有更多的人,怎麼着都得好幾百人吧。我們就看見他在整個北壁上頭畫,然後還轉入東壁,這個在張議潮正式出現前面,還有他的“旌節”「詞條1」,也就是說節度使的象征,是由兩塊能夠舉出來的這種牌子來象征的。那個可不是他自己能做的,那個是由唐朝的中央政府,由皇帝頒賜給他的,也就是說這個是從長安做好了送到敦煌來的,不是一般的人能夠玩掉的,他就有兩個人舉着。

一個隊伍,舉着這個節在前面引導,就知道這是節度使來了,因為隻有節度使才有這樣子的旌節,其他的人都是不能夠僭越的,你不能夠想做一個你就做一個,拿到你們家門口一放,那個是不行的。

而且我覺得有意思的是他的這個旌節,這個是被用布罩起來的,我想大概是這個敦煌風沙太大,他把這個東西給風沙給吹的磨損了,這個就有損皇家威儀,你這個皇上頒布的、頒發的象征性的權力象征的東西,你不能夠讓它毀損了,所以說弄塊布把它罩起來,即便是出來顯擺的時候,出行的時候,也沒有把這個布揭掉,他是拿着,我估計他得把這個東西送進了洞窟了。

他們到莫高窟來了,或者說進了寺院了,到室内了,我估計就要把那個東西給揭開了,然後在張議潮一坐,便坐到太師椅上,後面左右就把這個旌節就舉起來,就像皇帝的龍椅後面,你說也有仕女或者是宦官舉着扇子和皇家威儀的一些象征物。這個我們在出行圖,“張議潮出行圖”,裡頭就看到了。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雅昌講堂甯強)5

第156窟出行圖“節度使旌節”

模仿了“皇帝”的張議潮

再往後,除了這些軍隊的儀仗之外,緊跟着我們就看見張議潮的形象。他穿着紅色的官服,走到了一座橋前面,然後這個就看見他就馬上要過橋,就勒着一匹白馬,這樣騎着。我就在想你說一個節度使怎麼樣體現他本人的威儀呢,為什麼他要騎一匹馬,白馬王子還是白馬不容易見到,他騎了一匹白馬來。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雅昌講堂甯強)6

第156窟張議潮出行

而且,他并沒有簡單地選擇在路上的一個場景,而是他選了一個橋,一個大官或者說一個皇帝騎着馬在什麼地方表現合适,就是一個橋,這個橋的意象特别有意思,你說在漢代畫像磚裡頭就有畫,你比如畫一個宰相,他出行前面就有一座橋,這個在唐朝皇帝的出行,你比如像《明皇幸蜀圖》,唐明皇往四川逃跑的時候,這個畫的紀念這個事件,畫的《明皇幸蜀圖》,皇帝畫在哪裡呢?又是畫在一個橋的前面,就是準備要過橋的樣子。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雅昌講堂甯強)7

《明皇幸蜀圖》局部

所以,我想這個《張議潮出行圖》把張議潮畫在正要過橋的這樣一個位置,他其實是有點兒模仿皇帝的那樣的一個意思,就是說高官、皇帝,你這個畫在什麼位置,好像在圖像上頭它都有這麼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似的,他就在橋前面騎着這匹白馬,然後他後面就跟着他的子弟兵,上面是有題記的,上面寫了他的兒子,是侄子吧,他有沒有兒子。現在我們看不太清楚,不太清楚。但是的話,他的侄子是繼承了他的權力的,然後他的這些子弟兵,張氏家族的人跟在後面排着長長的隊伍,這個就是《張議潮出行圖》。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雅昌講堂甯強)8

第156窟張議潮出行圖“子弟兵”

而且他的前面有一則很詳細的題記,就是把他的官銜,他的各種能夠拿出來顯擺的東西都寫到上頭,就是什麼河西節度使,管了多少地盤都寫到上頭,這個就是一幅算是張議潮和他的家人,他的軍隊,他的權力都在一個佛教石窟裡頭完整地展示出來。也就是說,他這個出行圖,已經被把這個洞窟,一個佛教石窟寺,變成了炫耀權力的一個有非常濃厚的政治動機的這樣一種藝術表現方式的展示場所。

本來這個地方是給佛做的,結果呢?現在是給節度使做的,所以我們看到了佛教石窟寺的政治含義。

-END-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雅昌講堂甯強)9

考古明十三陵之定陵(雅昌講堂甯強)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