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人工智能的科幻小說?作者:高 爽這一陣子人工智能續寫名著寫出了爆款文的消息在網上被熱議有人開始議論人工智能會不會在戰勝了國際象棋和圍棋高手之後,又搶了作家的飯碗,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描寫人工智能的科幻小說?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高 爽
這一陣子人工智能續寫名著寫出了爆款文的消息在網上被熱議。有人開始議論人工智能會不會在戰勝了國際象棋和圍棋高手之後,又搶了作家的飯碗。
人工智能續寫小說聽上去挺複雜的,其實簡單來說跟人工智能在其他領域的工作原理應該是差不多的,就是在大數據的積累之上,基于算法和用戶的使用偏好進行智能化篩選、組合和應用。我們都是這一技術的應用者或受益者,比如我們每日讀的新聞、購物網站上接收到的商品推薦。
這些年,人工智能一直在占領人類智慧的高地,比如新聞機器人,比如下國際象棋的深藍和下圍棋的阿爾法狗。但是,這些當年的大新聞,頂多讓我們見識到了人工智能在速度和數據積累上的進步有多快,倒是這些年人工智能越來越深地介入那些需要更多創作性的領域,會讓人有些不爽。就拿新聞機器人來說,它寫天氣預報和程序性的消息,其實是為我們省力氣的,但如果它可以寫解釋性的新聞,那就會讓我這樣做了很長時間記者的人有危機感了。再說到文藝創作領域,曾聽一位信息靈通的朋友透露,很多流行的網絡歌曲就是人工智能創作的,不論是歌詞還是曲調;網絡小說屢次出現的抄襲事件也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複制”“粘貼”有關系。
于是,人們開始擔心,随着人工智能機器人比任何生物體更為“強壯”和“迅速”,會不會出現情感和意識更接近人類的“超級智能”?正巧,這陣子在讀哲學家劉擎的新作《2000年以來的西方》,他認為,這一問題的提出背後“有一個更深的哲學問題:人到底是不是機器?也就是說,人的一切行動,包括意識、情感等‘神秘’的靈性活動,說到底能不能被轉換為物理的、神經的、粒子的運動?持有‘物理主義’立場的學者,相信人沒有什麼神秘的部分,一切都是物理性的,隻不過更為複雜而已……而另一些學者,我們姑且稱之為‘靈性主義者’,他們相信,人在根本意義上不是簡單的生物或物理存在,總有一個部分是‘靈性’”。
據劉擎教授統計,持有物理主義觀點的人似乎越來越多了,但我會是永遠的“靈性主義者”,特别是在文學藝術創作領域。我們今天講文藝創作的不二之法是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我相信人工智能可以撈取生活中海量的信息,遠比某一個作家用腳步走、用眼睛看到的要多,但是我無法想象人工智能的冰冷數據可以感受到像柳青一住皇甫村14年所經曆的那些情感上的波瀾、心靈的震撼。同理,那些通過人工智能制造出來的古風歌曲,貌似詞藻華美頗有古意,卻往往讓人不知所雲,就是因為大數據制造出來的“心情”隻能是類型化的、模式化的,人類最珍貴的“靈光一閃”該用什麼技術來計算呢?
雖然我對人類的創造力繼續保持樂觀,但這并不妨礙我去看這些人工智能續寫的經典故事,而且還看得不亦樂乎。續寫的《桃花源記》結局是,武陵漁人發現了一個世外桃源,其實這是村民的一場騙局,村民為了守護桃花源的秘密,诓騙漁人躺進了一口棺材,将他永遠留在了這裡;《兩小兒辯日》的結局是孔子竟然指揮兩個小孩持劍決鬥,血流成河後又勸二人和好了;《口技》的結局是觀衆砸場子;《範進中舉》的結局中是範進成了殺人魔;《孔融讓梨》最後演化成了一個梨引發的血案……
網友說的也沒錯,情節确實離奇,還頗有創意,當成遊戲有點意思,就像這些年一度很流行的古詩名句的亂接一樣。但也僅此而已,人工智能續寫經典小說,不僅成不了爆款,甚至不能叫文學。(高爽)
來源: 遼甯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