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普通銑工實操

普通銑工實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00:46:05

普通銑工實操(航空工業洪都銑工馬躍輝)1

馬躍輝

中國航空報訊: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頂着這些榮譽光環的一線工人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對于這個問題, 洪都的銑工馬躍輝有着自己的答案。

1992年進入洪都公司鉗焊液壓附件廠工作的馬躍輝原本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零件加工方面沒有任何基礎。跟師傅學了半年車床工作後,由于當時外協任務量大,他就被安排到銑工的崗位上。

剛适應新崗位不久,他遇到了一項至今印象深刻的艱巨任務。當時分廠要在一種類似老式電話筒形狀的零件上镗兩個精密孔,孔距隻有5絲的公差, 也就是一根頭發絲不到的距離。工藝人員最開始打算用車床加工,但是車床加工的不合格率非常高,要靠人工調整兩個孔距,而且零件旋轉起來圍轉半徑很大,危險性比較大。就在大家陷入僵局的時候,湊在一邊旁聽的馬躍輝提出了用銑床加工辦法。“因為孔距在銑床上可以靠刻度來保證,相對來說合格率就高一些。”這個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最終包括馬躍輝在内的3個銑工連軸趕工一個星期,守住了零件的交付節點。

後來分廠的新進設備越來越多, 數控機床逐漸替代了普通機床,單位領導欣賞馬躍輝在工作中表現出的闖勁,讓他去學習三坐标加工中心:“别人有三個月學習時間,你隻有半個月, 要盡快把這台機床用起來。”面對領導的高标準嚴要求,馬躍輝欣然接受, 對他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聊起當時所做的嘗試,馬躍輝依然态度堅定:“以前大家常把‘苦幹’挂在嘴邊,但是現在随着我們國家的發展, 要‘苦幹’更要‘巧幹’。要從創新方面創造效率,跟上企業的步伐。”從普通銑床一路幹到先進的五坐标車銑複合機床, 馬躍輝認識到,時代在進步,設備在進步, 工作方法也要不斷創新。

如果說三坐标加工中心的技術掌握在工人手上,那麼在五坐标車銑複合機床上,曾經出現的許多難題都能通過工藝程序化解。“現在的設備很多都已經智能化了,不僅加工效率高, 而且生産出來的零件外觀非常漂亮, 是我們靠手工很難達到的。”雖然如此, 方法創新對于馬躍輝而言仍然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在加工現場,他向筆者展示了一個外筒零件,“這個零件原來是鋁件, 後來改成鋼件以後,就涉及熱處理工序。經過熱處理的零件會變形,後續加工裝夾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按照以往的加工習慣,工人會把毛坯全部去除再送去熱處理,這樣就出現了表面不規整導緻無法裝夾的情況。但熱處理對零件的厚度又有要求,倘若保留外部毛坯,則無法進行熱處理加工。大家就這樣陷入了一個死循環,進退兩難。這時,不拘囿于思維定式的馬躍輝和他的團隊成員大膽提出了新的想法:在零件兩邊各保留一段環狀材料,經過熱處理後車成同心圓環,最後再用三爪裝夾的方式進行後續加工。困擾生産的難題就這麼迎刃而解了。

2015年4月29日, 馬躍輝作為全國勞模的代表,在人民大會堂接受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頒獎。這是一種榮譽,更是對他獻身崗位、不懈奮鬥的肯定。從軍人到工人,從新手到“銑王”,從廠房到人民大會堂,一步一步走來,馬躍輝從未停止過逐夢的奔跑步伐,在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