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課題研究報告的撰寫方法

課題研究報告的撰寫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11:21:28

課題研究報告是反映一項研究結果并将其公諸于世的書面形式,撰寫研究報告通常是一項研究的“收官”工作。研究報告不但是研究者對整個研究的全面總結,更主要的是為了将研究的結果通過各種途徑,如刊登于專業報刊、打印散發、學術會議交流等,讓更多的人能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并由他們通過對研究報告的理解與驗證,來評判、接受或應用這一研究成果。我們撰寫研究報告,也主要是從這一目标着手的。

課題研究報告的撰寫方法(怎樣撰寫課題研究報告)1

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形式很多,有在經驗總結的基礎上撰寫的總結報告,在問題分析、資料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論文,在個案研究、觀察研究、調查研究、實驗研究以後撰寫的個案研究報告、觀察報告、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及綜合研究報告等。嚴格地講,我們通常所說的課題研究報告主要是指後者。

論文和總結報告一般沒有固定的格式,而比較講究文章生動、材料翔實、觀點鮮明、論證嚴謹。從結構上講,雖然有時也述及研究的重要性、研究方法等,但其基本骨架不外是觀點、材料及對兩者關系的論述。

反映個案研究以及觀察、調查、實驗結果的課題研究報告,則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格式與規範。除了一些學科或課題的特殊需要外,一般來講,研究報告依次包括标題、前言、研究方法、結果、讨論、附錄等項目。如果我們仔細比較,可能會發現,研究報告的格式和内容與詳細的課題設計差不多,有些研究報告甚至可以說是對課題設計方案的數據填充。因此,如果課題設計做得細、做得好,撰寫研究報告就要省力多了。研究報告的一般格式如下:

一、标題、署名

标題是文章的“窗戶”。一個好的标題常常可以起到極好的“點睛”作用。反之,一個不好的标題則可能導緻“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負面效應。在編輯工作和各種優秀論文(報告)評選活動中,一些有經驗的編輯和專家,往往隻要看一眼标題,就可以大概地判斷出文章的好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給研究報告取個好标題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報告的标題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課題的名稱,這樣顯得精确、明了,使人能對所研究的問題一目了然,如“經濟欠發達地區普通中學引進職教因素的研究與實驗”。但是,有時候由于在研究課題的名稱中對研究對象或内容有較多的限定詞,使課題名稱顯得比較冗長,這時,我們可以另立标題,言簡意赅地将研究概括為一句話,如“綜合高中現狀與發展趨勢”。如有必要,可以再加副标題的形式列出課題名稱,如“拓寬成才渠道,構築學生發展的‘立交橋’ ——經濟欠發達地區普通中學引進職教因素的研究與實驗”。研究報告的标題,不但應反映該項研究的核心問題,而且應能引起讀者對報告的興趣與注意。因此,要簡短、明确,并注意采用讀者感興趣的措詞。

标題之下是署名,署名是表示研究者對該項研究及報告的負責。署名大多是署研究者的真實姓名,也可以用筆名。有時參加研究的人員很多,不便一一 署名,可以署××課題組、××課題協作組等,然後作一小注,注明參加課題研究的人員或單位,研究報告的執筆者,如果有協助研究的非課題組成員或單位,或指導該項研究的人員,也可在小注中列出并鳴謝。

二、前言、引言

報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或引言的形式,非常簡要地闡述下列内容:

1.課題提出的緣由;

2.研究這一課題的意義;

3.目前國内外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現狀、問題及趨勢;

4.該項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

鑒于這一部分所要述及的内容,有時也可直接以“目的和意義”作為該一小節的标題。這一部分雖然隻是報告的引言,但它卻可以顯示該項研究的學術地位,使人們了解該項研究在教育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價值,在有關領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國内外同類研究中所處的水平。從而為讀者接受該項研究成果準備良好的心理上與認識上的基礎。前言應簡潔、明了,字數不宜太多。因此,前言要注意仔細措詞,使之既實事求是地介紹概況,又能恰到好處地赢得讀者的信賴和注意。

三、研究方法、手段

這一部分,主要是向讀者交待研究方法及研究過程,目的是為了讓讀者了解整個研究的全過程,以便評價整個研究在方法論和教育理論上的科學性和客觀性,讓讀者據此決定是否承認和接受該項研究所得出的結果。

研究方法的介紹主要包括:在研究對象的取樣和選擇、研究因素的實施與控制、資料的收集與處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與實施的技術手段。此外,還應包括對在研究課題中出現的主要概念的定義和闡述,以及對研究所采用的特殊工具、設備以及一些特殊的方法手段的介紹。如果這一部分内容較多,或附有設計圖紙、量表、調查問卷、測驗題等,應以附錄的形式附在後面。方法的介紹應注意條理清楚,交待明白,使别人可以據此重複研究,而具體實施的措施介紹則未必如課題設計方案中那樣周詳細緻了。研究方法的介紹常常可按研究過程的進展順序逐一展開,在介紹中如果涉及到一些專業性的概念或說法,則應注意用詞的準确性。

四、結果、結論

研究結果是研究報告的實質部分,撰寫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結果作為客觀事實呈示給讀者。這一部分主要包括兩個内容:

一是對在研究中所收集的原始文獻資料和觀察資料、實驗資料經過初步整理、分析後的結果,如對定性資料的歸納、列條,對定量資料列出圖表等;

二是對資料初步整理分析後,采用一些邏輯的或統計的技術手段,推斷出研究的最後結果或結論。

所以這一部分的标題也常作“結果和結論”。與其他學科的研究報告有所不同的是,教育科研作為一種社會科學研究,一些研究者往往更注重定性的分析,更注重舉例說明問題,即使是數據,往往也停留在例舉與羅列的水平上,有鑒于此,應該強調,在研究報告中既要重視定性的分析,更要注重定量的分析,既可以有一兩個典型事例或一些數據資料作為佐證,更要有對客觀數據資料的統計分析處理。

撰寫這一部分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可以僅用幾個事例來以一概全,單純從邏輯的角度推出結論,而要重視定量與定性的綜合分析。

2.對于數據資料,不應停留在僅僅作為事例例舉的水平上,而應采用一些統計分析的技術,從數量的變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

3.在統計圖表上出現過的事實,沒有必要再用文字重複叙述,隻要指出這些數字所說明的問題即可。

4.結果與結論僅僅是對研究所收集的事實材料的客觀歸納。在這一部分隻可以例舉客觀材料,嚴謹地提出結論,切忌誇誇其談,妄下結論,任意引申和發揮。

5.研究結果應以事實與數字為主,文字叙述要簡潔明了,結論要明晰準确。

五、讨論、建議

讨論是研究者根據研究得出的客觀事實和結論,結合自己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分析與思考,對當前教育理論或實踐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認識、建議和設想,因此,這一部分也常常以“分析與讨論”、“讨論與建議”、“幾點建議”、“幾點思考”等作标題。

為了叙述和讨論的便利,在有的報告中,這一部分常與結果部分合而為一,或先呈示結果,接着讨論;或夾叙夾議,交錯進行。然而,無論其形式如何,我們應明确地看到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别。研究結果呈現的是研究中的客觀事實,它應該是基本肯定的,并可以在相同的研究中重複出現,而讨論則是主觀的認識與 分析,是研究者将研究的結果引向理論認識和實踐應用的橋梁。

作為理論工作者,可能更看重一項研究的方法和結果。如果方法科學嚴密,結果可靠可信,那麼他就會承認這一研究,該項研究方法可能成為他将來研究類似問題時的借鑒,該項研究結果可能就成為一份資料在他日後的研究中引述,而對該項研究的讨論,或許可能給他的思想以啟迪,或許他并不同意研究者的讨論,而自己直接從結果中推出他自己的認識。

作為實踐工作者,則可能更注重一項研究的結論部分。他們常常不關心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學,結果是否可靠等學術性較強的問題,而更關心某項研究能給教育實踐工作帶來哪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育措施以及研究者積極而具體的想法和建議能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些什麼啟示。

對研究結果的認識,可以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但是作為研究報告的撰寫者,必須對研究結果有一個全面透徹的分析。這就要求報告撰寫者既親身經曆研究的全過程,有充分的感想和體會,又谙熟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善于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善于從理論的角度,邏輯的角度,實踐的角度,多側面地加以分析和讨論。在分析讨論中,可以沿用一些理論與說法,可以提出一些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見、建議和措施,可以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想法和思考,也可以提出由于該項研究而發現與産生的新的問題、新的設想,以留待進一步研究。此外,在這一部分還常常對該項研究的方法設計進行必要的反省,讨論改進、變換研究方法可能對研究結果帶來的一些影響和變化等。

這一部分應根據實際内容的多少,可長可短,一般是以1、2、3、4、5…的方式,将研究者的觀點一一列出。由于這些觀點代表了研究者自己的認識,本着影響他人和歡迎商榷的目的,所列出的觀點應條理清楚,觀點鮮明,切忌含糊其詞,冗長拖沓。

六、附錄、附注

在研究過程中所收集的一些客觀材料,在研究中所采用的一些工具、設備、資料等,常常在表述研究結果,論證研究結論,或進行重複研究時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對于讀者了解研究過程,分析與評論研究結果與結論,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的資料常常作為附錄,列在研究報告的後面。

附錄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内容:

一是研究中參考、引用的重要文獻資料目錄。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附錄,一般以“參考文獻”為标題,開列出文獻資料的目錄。開列目錄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列出研究中的主要參考文獻,以便于其他研究者進一步研究該課題時參考。開列參考文獻可按參考的程度排列,也可按研究報告中對文獻參考的先後次序排列。一般的書寫方式是以阿拉伯數字為序号,然後列出作者姓名、文獻名稱及出處。如果文獻刊載于報刊上,出處應注明刊載的報刊名稱及期數;如果文獻是一本書的某一章節,則注明書名、第幾章(或第幾頁)及出版單位、出版時間和版本。如果是外文資料,則應以外文标出,如果外文資料已有中譯文,則可不注外文,而直接注明譯文的出處,不應該故意不注中譯文而隻注外文名稱、出處,給讀者尋覓資料徒增麻煩。

格式如下: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華東師大比較教育研究所譯:《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第1版,總序。

3.瞿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教學》(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陳國盛:《論啟發式教學》,《課程·教材·教法》1993年第3期。

另一種是列出研究報告所引用的文獻資料。一般是先在引文處用阿拉伯數字的圈碼加注,然後在研究報告末尾的“參考文獻”或“注釋”中用圈碼一一對應地依次列出所引用的文獻目錄。如果所摘引的資料是從其他文獻資料的引文中轉引的,則要注明“轉引自……”

格式如下:

①應俊峰:《研究型課程》,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頁。 ②石中英:《知識轉型與基礎教育改革》,《中國教育報》2001年10月6日。 ③鐘啟泉:《“多元智力”與課程設計》,《上海教育》2001年第15期,第25—26頁。 ④【美】霍華德·加德納著,沈緻隆譯:《多元智能》,新華出版社1999年版,第123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語,轉引自俞嘯雲:《對立與統一:堅持人的個性發展的辯證觀》,《科技導報》1991年第2期,第42頁。

二是研究中所收集的重要原始材料。如研究型課程教學研究實驗中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學生的研究報告等,作為原始材料附上,就顯得很有必要。所附原始材料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切忌累贅、繁雜。

三是研究中所采用的設備、工具和手段。如研究過程中使用的儀器設備、測驗量表、調查問卷、測試卷等,都可以附在研究報告後面,提供給讀者,或供課題結題驗收、評審時參考。

經過以上工作,一份研究報告就算基本完成。這時,可回頭系統地看一遍或幾遍,以檢查整篇研究報告觀點是否正确,事實是否确鑿,思路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嚴謹,最後再核對一下數據,并對文字作系統的潤色和推敲,使研究報告逐步趨于完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