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當一個人犯錯,我們将處罰他的時候,就會有人說得饒人處且饒人,意思是讓我們要懂得寬恕别人,原諒别人。這句成語在現在可能不常用,但在古代卻很常用。那麼,你知道古人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最早講的什麼故事嗎?到底得饒人處且饒人出自什麼典故?一起來了解。
古人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最早講的什麼故事
得饒人處且饒人最早故事
下棋。“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俗語原來是指下圍棋的讓先。南宋學者姚寬所著《西溪叢語》中有“善棋道人”的條目,載之甚詳:“蔡州褒信縣有棋師闵秀才說:嘗有道人善棋,凡對局,率饒人一先。後死于褒信,托後事于一村叟。數年後,叟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詩雲:‘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出處:
《唾玉集·常談出處》:“蔡州褒信縣有道人式棋,常饒人先,其詩曰:‘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醒世恒言》第五卷《大樹坡義虎送親》:“有詩為證: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親。奉勸人行方便事,得饒人處且饒人。”
含義:指要寬容、體諒别人,盡量寬恕别人。還指做事不要做絕,須留有餘地。
相關典故譯文:
得饒人處且饒人由來
據宋·姚寬《西溪叢語》記載:“嘗有道人善棋,凡對局,率饒人一先,後死于褒信,托後事于一村叟,數年後,叟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詩雲:‘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譯:
曾經有個道士擅長下棋,凡是與别人下棋,總是讓人家先走一步,這個道士後來死在褒信縣,死時對一個村裡的老頭托付死後的事情。幾年後,這個老頭遵照囑托為道士改葬,打開墳墓見到的隻是空空的棺材和衣服罷了。當年道士曾經有詩說:“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另:“爛柯”應指圍棋。(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而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複時人。——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引用此典故:“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