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開放、融合開始成為諸多大型企業口中的"熱詞",X86架構成為了服務器開放架構的代表,包括華為、惠普在内的企業開始嘗試研發擁有X86天生開放架構的小型機。目前,華為已經于今年發布新品:全球首款32路開放架構小型機KunLun,HPE也發布了Superdome X。
KunLun的面世應該說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再次刷新了人們對x86服務器縱向擴展(Scale-Up)能力的認識,二則讓開放小型機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華為KunLun在德國發布
而KunLun的出現開始讓小型機的定義出現了浮動,小型機是不是隻能采用RISC架構?要想解開這個謎題,我們要先了解小型機從哪裡來。
回顧計算機的發展史,大緻分四個階段,一是1943-1959年的真空管時期,那時的标志性産品是ENIAC;二是1959-1964年的晶體管時期,标志性産品為UNIVAC-1。(這兩個時期都屬于大型機時代,相應的産品體積、重量都驚人);三是1964-1972年的集成電路時期,小型機正是這個時期被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小型機是DEC公司推出的;四則是1972年至今的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期,也就是現在盛行的x86架構平台。
小型機的出現依托于大型機的概念而出現,起初隻是大小型機的最大差異莫過于體積,但後來人們開始教條化小型機的定義:采用RISC/UNIX架構的服務器為小型機。但追本溯源小型機的本質更多還是應該體現在能力上,包括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可服務性等方面的差别。
如果小型機不同于X86服務器的關鍵在于産品的性能和RAS特性,那麼,小型機的定義就不應該與教條的指令集、架構相關聯。
回望整個小型機發展曆程,平心而論,小型機的誕生對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讓IT迅速獲得普及,讓更多企業、機構更早體會到信息技術對業務帶來的變革。因此,自它誕生直到x86服務器出現之間的很長一段時間,小型機一直是市場的寵兒。
IDC全球UNIX服務器市場調查報告
不過,時代在發展,如同逆水行舟。在x86服務器剛推出的前幾年,由于性能、RAS特性方面存在的差距,小型機仍能保持高速的增長态勢,但是随着x86平台的不斷增強,能明顯看出小型機在走下坡路,安騰不行了、Sun被收購了,小型機市場份額呈現頹勢。
IDC:x86持續增長,非x86則是持續下滑态勢
IDC全球UNIX服務器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從2011年第三季度之後就再沒有出現正的增長;IDC全球服務器市場調研報告,x86持續增長,非x86則是持續下滑态勢;小型機沒落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分析其中的原因,x86技術的完善讓其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傳統隻能依賴小型機的應用需求在x86平台開始得到滿足,X86與小型機之間最大的鴻溝:性能與RAS特性,已經逾越。而與此同時,X86架構相比小型機,在成本、開放性方面擁有先天優勢,導緻金融等企業開始考慮用高品質的開放架構來替代原有的小型機。應該說,一個開放架構的小型機時代正在來臨!
随着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Superdome X和KunLun已經先後與用戶見面。以最新發布的KunLun為例,開放的架構讓KunLun的用戶不僅能夠享用到與不低于傳統小型機性能和可靠性;同時,能夠擁有完整的x86生态系統中的各種操作系統、軟件、應用。
華為KunLun開放小型機
以華為KunLun 9016(16路開放小型機)為例,華為KunLun小型機突破8路Xeon E7 v3處理器互聯極限,率先實現32路、最高可實現64路Xeon E7 v3處理器高速互聯,創新推出RAS 2.0技術,可靠性達到99.9996%(年計劃外理論宕機時間少于2分鐘),确保了業務的連續性和數據的一緻性。
性能提升40% TCO減少50%
據華為企業業務中國區公布的KunLun9016(16路)與IBM Power P780(16路)的對比,KunLun不僅在性能上提升了40%,在TCO方面還減少了50%。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Superdome X還是KunLun已經不隻是一台簡單的高端服務器,更是一種象征,其誕生的意義甚至可以媲美至強7500的面世,說其為x86服務器領域的又一個裡程碑也并不為過。
如果說之前x86服務器與小型機的交鋒還處于小規模作戰的階段,那随着HPE Superdome X及華為KunLun的相繼面世,x86服務器與小型機之間的戰役将全面升級!筆者認為,未來還會有更多品牌的開放小型機面世,而在這場行業變革中,華為和HPE無疑已經占據了先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