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腦的《催眠大師》,帶你領略催眠的魅力
《催眠大師》,在整體上,影片場景單 一,通過一整夜的“催眠治療”,實際上是在揭示兩 個主角的一系列前史謎團,其本質是将兩個主人公 前半生的命運經曆重新結構,在一夜催眠的過程中 慢慢釋放,并試圖影響觀衆心理,最終造成觀衆觀 影愉悅感的過程。
而這一類型影片,對編劇和導演 對信息控制和觀衆心理活動掌握的能力具有相當高 的要求。《催眠大師》的創作者出于對懸念電影在華 語電影領域的探索的渴望,大膽挑戰了這一命題。 略顯可惜的是,在完成度上,卻一直存在國内商業 電影的通病——感性有餘,精準不足。
作為典型的商業類型電影,懸念電影在絕大部 分情況下都會給觀衆講述一個完整、精彩的故事。 而這個故事的情節線索,就是懸念電影中首要傳遞 給觀衆的信息要素。作為一部好看的商業電影,對 情節信息的要求則是要有足夠的引起觀衆興奮和關 切的信息,讓觀衆跟随影片的進程并随之獲得強大 的觀影體驗。
在技術層面,《催眠大師》的難點在于,影片核 心情節信息都發生在影片所展現的時間(催眠治療 的當晚)之前,因此,要展現影片的情節信息,就 需要在現在時态(催眠當晚)和過去時态(男女主人 公的前史故事)之間協調與平衡,并尋找出多種恰 到好處的途徑通過現在時态展示過去時态。
《催眠大師》的核心情 節其實非常簡單:男主人徐 瑞甯因為一次酒後駕車, 害死了女主人公任小妍的男友,并因深深的自責患 上了心理疾病,徐瑞甯的老師說服了任小妍通過催 眠的手法為其治病,巧妙的地方在于,任對徐催眠 的整個過程,被僞裝成了徐對任催眠的過程。
問題在于,對于一個 90 分鐘的電影,其整個情節線索 中唯一有分量的推進(翻轉)就隻有片尾揭示催眠和 反催眠的真相,而之前的信息全部用來将這個單一 的情節通過加入“見鬼”、“童年陰影”等故弄玄虛的 元素刻意地複雜化,看似信息量大,卻沒有實質性 的情節推進,使得整部影片的信息量在很大程度上 來說,無法支撐起整部 90 分鐘的電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