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老北京火車站背景圖

老北京火車站背景圖

汽車 更新时间:2024-12-23 11:08:25

  北京站是全國人民都十分熟悉的火車站,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不少人對北京站的了解還隻是一知半解,其中就包括弄不清哪個是老北京站,哪個是新北京站。有的把如今地處城東建國門内北京站口(舊稱方巾巷)南側的北京站,說成是老北京站,原因是它于1959年國慶節前建成開通的,至今已半個多世紀了。而把位于城西,于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北京西站,稱為新北京站。這樣的劃分顯然是不妥的,因為北京站和北京西站沒有傳承關系,不存在新老之分。那麼老北京站在哪裡呢?它就在前門(正陽門是其正稱)的東側,俗稱前門火車站。自新北京站建成後,即被廢棄改作它用,先是作為北京内燃機務段段址,後又變成北京鐵路分局隸屬的北京鐵路工人俱樂部,今則成為北京鐵路博物館所在地。

  老北京火車站背景圖(風雨滄桑的老北京火車站)(1)

  1947年的北平東站

  老北京站曆史悠久,其建設可追溯至上世紀初。這要從京奉鐵路建設的百年曆史變遷說起。

  京奉鐵路源自1880年修建的唐(山)胥(各莊)鐵路,全長僅9.67公裡。1887年,在京津方向上延至閻莊,稱唐閻鐵路。同年延至蘆台,稱唐蘆鐵路。1888年延至天津,稱唐津鐵路,長130公裡。1897年,又延至右安門外馬家堡。而此前已于1894年,在另一方向上延至山海關。這時,因籌議接修關外鐵路,遂改稱關内外鐵路,并将關内外鐵路局設于天津。

  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太後挾光緒帝西逃。1901年3月,英軍為适應戰時軍運需要和加強平時的對北京控制,乘機将關内外鐵路自京郊馬家堡展築至永定門,又強行将永定門東側城牆扒開,把鐵路經崇文門修至前門。是年11月,始建正陽門東站,為關内外鐵路北京方向終點。在前門建站是因為這裡靠近東交民巷使館區。站東鑿城成門,俗稱水關,為通東交民巷使館區之道。是年12月10日,正陽門東站開通運營。北京市檔案館館藏《那桐日記》記載:“光緒二十八年,歲次壬寅,餘年四十六歲。九月初一日(農曆),赴天津銀錢總廠開工。卯初起,辰初至前門車站,即刻開行。鐵寶臣侍郎赴日本看操,同乘火車。瑞玉如、澤村繁太郎偕來。巳正到津,袁制軍率司道來迎龍亭跪聖安。”此段話大意是:1902年,46歲的那桐,于10月2日(公曆)5時(卯初)許起床,7時(辰初)至前門車站乘車,10時(巳正)至天津。由此可見,此時前門東站已經開通,從乘車時間3個多小時看,乘坐的是北京直達天津的快車,平均車速每小時40餘公裡。

  老北京火車站背景圖(風雨滄桑的老北京火車站)(2)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台機車試運行,駛抵尚無站舍的正陽門東站

  老北京站同今日大多數車站相比,有以下特點:

  一是先開通運營,再建站舍。當年,正陽門東站從開通運營到站舍完全竣工曆時數年。建站之初未建正式站舍。1903年1月,在正陽門甕城東側開始修建站舍。1904年5月,修建栅欄,以防無票旅客及閑雜人員進站。1906年4月,在栅欄内始建客票房。1906年,站舍正式竣工啟用。這和當今絕大多數車站都是站舍建成後再開通運營是不同的。例如,新北京站是1959年1月開工,9月竣工後開通運營的;北京西站是1993年開工,1996年竣工後運營的。

  老北京火車站背景圖(風雨滄桑的老北京火車站)(3)

  1906年正陽門東站站舍建成正式啟用

  二是由外國人設計,呈歐式風格。由于當時關内外鐵路管理和工程技術設計由英國人把持,車站被設計成歐式建築風格,但造型中也體現出某些中國傳統元素。站舍大樓外立面由灰、紅兩色磚塊砌成,其間夾白色石條,正中巨大拱頂高懸,拱腳處鑲嵌大塊雲龍磚刻雕飾,南側穹頂鐘樓聳立,四面大鐘遙遙可望,充滿異國情調。整座車站與周邊古老的中式建築、城牆等形成了中西建築風格的鮮明對照。站址位置與“使館界”雖然隔有一道城牆,但有正陽門、崇文門和新辟“水門”與之相通,交通尚屬便利。

  老北京火車站背景圖(風雨滄桑的老北京火車站)(4)

  水關門,位于崇文門與正陽門之間,門内為東交民巷使館區,此門是由外國駐華使團強行開通的“方便門”,往西不到200米即是站台

  前門東站站舍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有站台3座,長度約377米,其中兩座有風雨棚。7條盡頭式到發線,北側沿城牆、南側沿護城河向東延伸出站,有效長度為340米至430米。候車室在車站西端。普通候車室在大樓内。一、二等候車室則另有客廳。候車室面積1500平方米。問事房、客票房、行李房分設于車站西端及水關兩處,到達行李房則設于西端。老北京站在當時是中國最大的一座火車站,由于國内數條鐵路幹線在此交彙,也成為中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

  三是數度易名,打上曆史烙印。1907年5月31日(光緒三十三年),曆時20餘年、耗資5088.4萬元建成的關内外鐵路全線通車,成為聯結北京與東北的交通大動脈。其幹線全長849.39公裡,加上各支線總長1400公裡,稱京奉鐵路,京即北京,奉即奉天,今稱沈陽。全線設站87座,為東北及華北各路通海之樞紐。新落成的站舍,全稱“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為京奉鐵路之首站。至1909年(宣統元年),此站已是“層樓軒敞,設備極周”,可滿足旅客休憩等各種需求,并以其造型獨特,風格迥然,成為京城的标志性建築。

  老北京火車站背景圖(風雨滄桑的老北京火車站)(5)

  1929年5月26日正陽門東站搭建的迎榇牌樓

  其實“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隻是開站時的稱呼,随着曆史沿革,車站站名曾六度變更,打下不同曆史時期的烙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20世紀中國社會和北京鐵路的發展變化。1901年12月至1937年8月,稱正陽門東站;1937年8月4日至1938年6月9日,稱前門站;1938年6月10日至1945年10月11日,稱北京站;1945年10月12日至1946年3月8日,稱北平站;1946年3月9日,根據交通部平津區特派員辦公處公報(路字第906号)處令,改北平站為北平東站。1949年9月30日,北平東站改稱北京站。直至1959年9月,新北京站建成後,人們開始稱此站為老北京站。

  四是盡頭車站,今已罕見。如今多數車站是貫通型車站,車站兩頭列車均可進出。而老北京站則不然,它是個盡頭車站,列車到站後,不僅火車頭被堵在裡面,難得進出,就是到達終點旅客下完後的空車,也常常因進出站列車的交叉幹擾,難以及時入庫整備,嚴重影響了運輸效率。老北京站的這個緻命缺點又遺傳給了新北京站,新北京站依然是個盡頭車站。由于首都城市建設的諸多原因,至今北京站和北京西站間的直接聯絡線仍無法建設,這給在北京中轉的旅客和行李包裹都帶來了極大不便。

  說起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的聯通,就不禁讓人回想起當年的前門西站。老北京人俗稱前門東站為東車站,是因為該站的對面還有個西車站,即正陽門西車站,或稱前門西站。當年,前門西站曾是京漢鐵路的始發站,和前門東站一樣,也是盡頭站。然而,前門西站的名聲始終未能超過前門東站。1933年5月22日起,華北交通當局為便利軍事交通及商旅運輸,北甯路與平漢路在北平正陽門東西兩站鋪設聯絡線,次日接軌,24日試車運行。但此舉卻給市内交通帶來了諸多不便。而今,前門西車站蹤迹全無,前門東車站已成為展示北京鐵道舊貌的博物館。

  五是風雨滄桑,人傑地靈。老北京站迎來送往,方便多少人員出行。當年修建鐵路雖然備受清廷保守勢力的诟病,但京奉鐵路一旦破城牆而入京,前門東站很快便門庭若市,成為陸路要沖。曾任清朝總理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内閣協理大臣等要職的那桐在其日記中多次記述到前門站乘車及接送外賓的情景。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二十四日,該站發生一起清朝輔國公載澤等大臣出洋考察遇刺案。反清志士吳越化裝混入停靠站台的專列,引爆炸彈,當場身亡,衆大臣及随行人員受傷,事件轟動全國,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京師警察廳檔案記述:1916年5月18日,因反袁稱帝而被軟禁的章太炎,化裝出逃,在前門車站登車時,被跟蹤的警察抓獲,重新軟禁在東四錢糧胡同,直到袁世凱去世後,方被釋放。

  1924年12月31日下午4時30分,孫中山乘坐的列車由天津抵達北京,10萬民衆到站歡迎。北京臨時執政府全體閣員吳光新、林建章、王九齡、葉恭綽、龔心湛、李思浩、章士钊、楊庶堪及各部院長官,警察局局長,警衛總司令,各省軍民兩長駐京代表,國民一、二、三軍駐京辦事室全體官兵,各大學校長,各團體代表均到車站迎候。孫中山在群衆的熱烈歡迎下乘汽車前往北京飯店。這是孫中山第三次來京,兩個月後,積勞成疾的孫先生病逝于鐵獅子胡同行轅。

  老北京火車站背景圖(風雨滄桑的老北京火車站)(6)

  1924年,歡迎孫中山到京的人群

  1929年5月26日,停放在碧雲寺的孫中山遺體,經前門站由專列運回南京安葬。此次奉安南京,僅前門站的規模聲勢,即屬空前絕後。據《順天時報》報道:

  “靈榇于下午2時30分抵前門站,站外搭有靈棚,備有特制的移靈安全車,該車構造極精,左右箱闆及上蓋均可卸下。棺罩揭去後,靈榇移至車上。即由三迎榇專員,及馬湘、孫科等數人挽入車站,直入靈車。

  專列編組14輛:第一輛冷藏車,第二輛行李車,第三輛發電車,第四輛頭等卧車,第五輛大廚房車,第六輛杠夫坐車,第七輛拱衛憲兵連車,第八輛頭等客廳車,第九輛為靈榇車,第十輛泰山号包車,孫夫人及孫科夫婦姊妹乘此車,第十一輛頭等餐車,第十二輛特等客廳車,迎榇專員辦公用,第十三、十四輛均為頭等卧車,重要随員乘車。

  38師送榇步隊一營整隊在站候送。車按原定鐘點于5時開行。輪機甫動,軍樂大作,送車群衆,脫帽靜立,呈肅穆悲涼之色。與此手造民國惟一偉人之遺蛻作最後之訣别。大典所放禮炮,共202響,碧雲寺起靈時放101響,前門站靈車開行時鳴101響。

  迎榇各車離平前後的衛護規模更為宏大,從上午9時至下午7時,10小時中,前後計有9組列車從前門站開出:一為中央所派之迎榇宣傳列車,早9時開。二為前導車由車務處吳金台率領,12時開。三為1号護衛鐵甲車,12時45分開。四為護靈車,14時45分開。五為步兵車,由53師223團團長李仲宜,帶兵二連,15時30分開。六為2号護衛鐵甲車,16時15分開。七為靈車,5時開,孫夫人孫科家屬、林吳鄭三專員及王征等均附車行。八為唐生智部鐵甲車70餘人,17時45分開。九為随員來賓車,18時30開。”

  老北京火車站背景圖(風雨滄桑的老北京火車站)(7)

  1929年5月27日《順天時報》第7版刊登護送孫中山靈車的鐵甲車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禮賢下士,多次到前門站迎接前來參加政協籌備會的宋慶齡、程潛等愛國民主人士。

  1959年1月20日,作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首都十大建築——新北京站,在老北京站之東約兩公裡的地方,異地破土動工;9月15日,新北京站開通運營。毛澤東還為新北京站題寫站名。至此,老北京站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

  老北京火車站背景圖(風雨滄桑的老北京火車站)(8)

  1959年的前門火車站

  稿件來源:《北京檔案》

  作者: 楊玉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