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意識 家長無條件的包辦代替,使智障兒童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願意幹的事情,父母會幫着幹,如要喝水了,父母會端水來;要起床了,父母會給穿衣服……為此,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雖然你有殘疾,但要不怕苦,不怕累,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①談話法:根據智障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問答或交談,豐富知識。如通過談話“我是中班了”、“我學會了新本領”、“媽媽的小幫手”等活動,利用提問、讨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智障兒童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幹好一些事情,在練習中增強智障兒童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動手能力和意識。②故事法:通過講故事“别說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以及觀看有關的電視節目等,讓智障兒童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激發智障兒童參與做的欲望。通過詩歌、看圖講述幫助智障兒童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智障兒童受到感染、教育。③行為分辨:通過分辨不同行為(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意識。例如,為孩子準備不同行為表現的各種圖片、錄像帶等等,讓孩子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教師适當的講解圖片,然後問孩子哪個圖片上的寶寶最棒,我們要向他學習哪種好的行為?還可以舉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較,來激發智障兒童上進的意識。④集中教學:智障兒童的教育是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情況下進行的,特别是對于遊戲和生活中的故事、兒歌等,智障兒童的學習興趣會更濃,教師要抓住課堂教育的大好時機,有意識地對智障兒童進行培養和練習,從而提高他們的自我服務能力。
教給智障兒童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讓智障兒童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他們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幹淨;他們不知把玩具放到哪裡,就 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①遊戲。遊戲是智障兒童最喜歡、最愉快、最積極開展的活動。教師可以将生活技能的學習内容與操作練習融入遊戲,使智障兒童在輕松的氣氛中鞏固生活技能。例如,玩角色遊戲“娃娃家”中,通過給娃娃穿脫衣服、扣扣子、系圍裙、系鞋帶等來鞏固這方面的技能。在遊戲“小飯店”中,通過發碗筷、打掃餐廳,培養智障兒童愛勞動和有序做事的好習慣;隻要教師留心觀察,開動腦筋,智障兒童的許多生活自理能力都能再遊戲中得以練習和培養。然後,再幫助智障兒童遷移到他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智障兒童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②兒歌。智障兒童通過簡短通俗的兒歌形式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提高智障兒童的興趣。比如在教智障兒童學習如何系鞋帶時,我們可以結合歌曲《系鞋帶》來進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鑽進大洞口,用力拉耳朵,變成蝴蝶走。讓智障兒童在歌曲的愉悅裡,輕松自主地學習系鞋帶的方法,在教會智障兒童自理技巧時,我們教師依照智障兒童的學習特點,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其一、寓教于樂。其二、因材施教。其三、秩序漸進。其四、品嘗成功。
鞏固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行為 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複的過程,還要注意以後的鞏固練習。教師要經常督促、檢查、提醒智障兒童,使智障兒童良好的習慣得到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①在生活活動中訓練智障兒童的自理行為。入廁、盥洗、餐點無處不體現着智障兒童生活自理的水平,我們教師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機,指導、監督智障兒童的自理行為,使其形成習慣。如入廁後自覺整理好衣褲的習慣,餐前便後自覺正确洗手的習慣,餐後正确漱口的習慣……②在區角活動中練習智障兒童的自理技巧。讓智障兒童在區角活動中掌握技巧、練習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區有計劃的投放系鞋帶的方法圖解;投放各種豆豆,讓智障兒童練習使用筷子的方法;投放布娃娃,讓智障兒童練習扣紐扣的方法……③在比賽中提高智障兒童的自理能力。我們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比賽活動,以競争促發展,例如在午睡起床時可以舉行穿衣比賽,在“六一節”時可以開展夾黃豆比賽等,使智障兒童在競争中練習技能,并讓智障兒童由自我服務發展到為集體服務。④家校合作養成智障兒童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我們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尤其是要告知家長:要有不厭其煩的精神,正确的方法教智障兒童,耐心幫助,鼓勵智障兒童獨立完成。另外,家校對智障兒童的教育要有一緻性和一貫性,統一思想認識,講究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智障兒童還小,隻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再施以言傳身教,教育家校同心,隻有這樣,培養智障兒童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