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和平年代,由于國家安定繁榮,很多有才華的人得不到入世為官、施展才華的機會,而被埋沒。相應的,戰亂年代雖然帶給人民無盡的痛苦,但同樣也是無數英雄豪傑大展身手的時代。
三國作為我們大家熟知的一個曆史時期,其中更是湧現了無數英雄豪傑。說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就會想到蜀漢丞相諸葛亮;談到“甯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我們腦海中自然而然就會浮現出曹操的枭雄形象;說到三國猛将排名,我們也許會脫口而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趙雲
如果說到“七進七出”,我們大概隻會想起長坂坡之戰,趙雲“七進七出單騎救主”的故事。但通讀史書《三國志》就會發現,其中确實記載了趙雲亂軍之中保護劉禅和甘夫人的故事,可并沒有關于其七進七出的戰鬥情節。按理說如此英勇的行為,理應得到陳壽的重視,記入《三國志》當中,可事實卻并非如此。
因此我們可以初步得出一個結論:趙雲在《三國演義》中的“七進七出”,可能隻是羅貫中為了突出其人物形象杜撰而來的。那麼問題來了,曆史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七進七出”?
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他就是後來魏末晉初的名将文鴦。曾在毋丘儉反叛司馬師的戰役中大展身手:在毋丘儉兵敗撤退時,作為斷後的文鴦單人單騎多次沖入敵陣,殺的魏軍望風而逃,而後又能全身而退。因此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可能就是将文鴦的事迹加在趙雲的身上。
至此為止,由于具體史實沒有得到實際的論證,所以以上都是我個人的猜測。
文鴦
那麼對于文鴦來說,他的軍事能力是卓著,但同時他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下面我就為大家解讀這個不為人熟知的,三國後期猛将——文鴦。
文鴦的初登場公元254年九月,魏帝曹芳被大将軍司馬師廢黜。毋丘儉不滿司馬師的謀逆行為,遂與文欽一同從壽春起兵勤王,讨伐司馬師。而文鴦作為文欽的兒子,自然也在這次勤王的隊伍中。
次年,勤王大軍進至樂嘉城(今河南項城),鄧艾帥兵先行阻擊,毋丘儉随即派文欽進攻鄧艾,但其最初不知司馬師大軍以至,待其知曉已然不知所措。危機時刻文鴦獻計于父親:敵軍紮營尚未穩固,此時進攻定能打他們個措手不及。于是文欽文鴦父子趁夜分帥兩路人馬夾擊司馬師大軍。
但當文鴦到達陣前時,文欽大軍因迷路還未到達。其雖勇猛,但因遲遲等不來文欽大軍,不敢貿然攻進敵營,隻得趁夜色在敵人營寨前喧嘩罵戰。司馬師聞訊大驚,先前受傷的眼球更是被文鴦驚的迸裂而出,但其因夜晚不知文鴦大軍實情,下令全軍原地固守不許出營迎戰。
鬧騰一夜的文鴦不見司馬師應戰,隻得随父親文欽退兵回壽春。司馬師聞訊派遣司馬班帥八千騎兵追擊文欽大軍,此時的文鴦早已按捺不住,随即帶領十餘騎沖入敵軍大殺四方,來回沖擊七八次,斬殺百餘人,殺得追兵望風而逃。
不過毋丘儉最終還是寡不敵衆兵敗身亡,文鴦也随父親文欽逃往東吳。同時曹魏曆史上的“淮南三叛”中的第二叛,毋丘儉叛亂也因此被平息。
大敗鮮卑,名震華夏之後,諸葛誕從壽春起兵再次反叛司馬昭,這是“淮南三叛”中的第三叛。東吳聞訊,随即派遣文欽文鴦父子前往壽春支援諸葛誕。但文欽素來與諸葛誕不和,其後更是被諸葛誕所殺。文鴦聞訊随即出城投降魏軍,之後幫助魏軍攻破壽春城。文鴦也因此重回魏國陣營,之後司馬炎篡位仍在晉朝為官。
公元270年,鮮卑首領秃發樹機能起兵入侵涼州,一時間所向披靡。其相繼斬殺晉國胡烈、牽弘、蘇愉等多位大将。晉國與鮮卑的作戰随即陷入了僵持狀态,其西邊的軍事邊防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值得一提的事,晉國大軍被秃發樹機能牽制在西北十餘年,南征東吳也因此無力進行。
279年馬隆斬殺樹機能
到了277年,鮮卑勢頭更猛,其糾結羌、胡部落,更是吞并涼州大部,大有進逼長安之勢。此時司馬炎心急如焚,平虜護軍文鴦因此臨危受命,總督西北軍務,随後率領雍、涼、秦三州兵力大敗秃發樹機能,俘獲二十餘萬鮮卑部衆。就此,曾經不可一世的秃發樹機能第一次被晉國擊敗,同時鮮卑實力也在此役中受到重創,為之後馬隆徹底平定西北之亂奠定了基礎。
英雄的落幕文鴦雖有大敗秃發樹機能之功,但似乎并不受晉武帝司馬炎的待見。之後司馬炎駕崩,晉惠帝司馬衷即位,這也就是說出“何不食肉糜”的“癡兒皇帝”,因此國家朝政被楊駿把持,文鴦因此更是郁郁不得志。
之後皇後賈南風發動政變,誅殺楊駿及其餘黨。其中司馬繇作為諸葛誕的外孫,早已怨恨文鴦,隻因之前壽春之戰文鴦投降司馬昭,導緻諸葛誕兵敗身亡誅殺九族。因而被其誣陷為楊駿的同黨。至此,文鴦成為了這場宮廷政變的犧牲品,享年五十五歲。
這場政變也預示着新生的西晉已經走向末路,之後經曆了一系列事件“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更是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假如文鴦在世,說不定史書上還能見到其痛擊“五胡”的記載。
結語縱觀文鴦一生,其一生曆經三個國家,可謂是跌宕起伏。從最初随父征戰,便展現出“七進七出”的強大實力。到後來大破秃發樹機能,深深打擊了為禍西北十餘年鮮卑勢力,客觀上也加速了三國的統一進程。
可英雄總逃不過悲劇的結尾,文鴦更是如此。作為一名武将未能戰死沙場,卻殒命在荒唐的宮廷政變中,不得不令人感歎其悲劇的結尾,更是憤恨西晉朝臣上下的昏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