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盒舞并非是白族人的舞蹈,而是石屏彜族的傳統舞蹈,又被稱為跳弦、壟偬等,廣泛流傳于滇南個舊、石屏、建水等彜族聚居區,在中國元朝的時候就已經頗具體系,到清代和民國時期達到巅峰,彜族人非常喜愛跳煙盒舞,這一點不論男女老少都相同。
煙盒舞又被稱為
煙盒舞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在跳這種舞蹈的時候,每個人兩手都要各拿上一個竹或木棉蝗煙盒彈跳起舞。煙盒舞主要劃分為正弦和雜弦兩部分,并形成了山河被壩區兩種風格和多種流派,舞蹈套路多,舞蹈形式主要分為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等。
煙盒舞是滇南彜族最具特色的舞蹈種類,用這種獨特的舞蹈形式向全國的人民展示了彜族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等,其豐富多樣的舞蹈套路更是hi展現出了彜族人民出色的舞蹈創作能力和藝術才能,也對研究民族學、民俗學方面有極高的價值。
煙盒舞的來源
關于煙盒舞的起源,說法不一,不過普遍認為是彜族人民為了狩獵,披着獸皮混到獸群中,後來就漸漸将這種模仿野獸的動作發展成了一個舞蹈,形成了“三步弦”,另一種說法認為,煙盒舞來源于挑秧苗走路,是上山下山時候的樣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