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元寶的形狀和分量不一,按重量計算,以兩為單位,金元寶面值分五十兩、二十兩和十兩,分别重2500克,1000克,500克。
金元寶:其外文意思等同于金币,是指由貴重黃金制成的古代流通貨币,在中國貨币史上,正式把金銀稱作元寶,始于元代。不過,早在唐初開元通寶行世時,民間就有取其碩大、貴重之意,旋讀為開元通寶。而元代稱呼金銀錢為元寶,則是元朝之寶的意思。
元十三年,元朝大軍滅南宋後,回至揚州,丞相伯顔以将士掠奪無度,下令搜檢部隊行李,将所得撒銀子統統銷鑄作錠,歸朝獻納。經辦此事的銷錢官依金代銀铤成例,制成每重五十兩的銀錠,取名揚州元寶,呈給世祖忽必烈。當時所鑄元寶形呈馬鞍,兩端圓弧,中間束腰,在形制上與南宋和金的銀铤十分相近。揚州元寶在後世多有出土,一般長約14.5厘米,厚3厘米。背部镌有元寶陰文大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