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最早是上古時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的圖騰祭祀節日,那時還有龍舟競渡祭祀龍族的習俗,後來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便用端午節來紀念屈原。端午節的風俗有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挂艾草等。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是非常古老的民俗大節,最開始是源自上古時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那時還有龍舟競渡祭祀龍祖的習俗,也就是後世的賽龍舟。
後來因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也将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并且還延伸出了各種各樣的傳說故事,在中國一些其它地區,也有說端午節是紀念伍子胥、介子推等名人的。
端午節的“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午也被稱為初五,而按照古代的曆法,“午”正好是五月的意思,因此“端五”在流傳中也就漸漸的變成了“端午”,關于這一點在,在明朝的《燕京歲時記》中就有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挂艾草菖蒲、戴香包等習俗,在我國不同地區,端午節的習俗也多由不同,但是大多都是保留了普通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