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0 09:10:25

  #頭條創作挑戰賽#

  文|吳清淺

  告别在人的一生中會經曆很多次,方式也很多樣,但體面又風雅的告别方式在這個略顯浮躁的社會似乎并不多見。今人不妨學學民國時期文人體面又風雅的告别,從電視劇《覺醒年代》陳獨秀和《新青年》同人編輯甚至宿敵兩次告别的場景中一窺上世紀二十年代文人雅緻大方的告别方式。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1)

  陳獨秀的第一次告别:離開北大

  陳獨秀決意離開北大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學校,當陳延年、陳喬年把陳獨秀的東西往家裡搬時,《新青年》同人編輯高一涵、劉半農、錢玄同齊來相送。此時,出國留學的人很多,胡适在師兄蔣夢麟的支持下給羅家倫、段錫朋等五人辦成了赴美留學,北大人戲稱五大臣出國,傅斯年沒有擠進五大臣之中,胡适就想辦法在山東給他搞了一個名額,現在人也去美國了,還有許德珩等人則去法國勤工儉學。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2)

  這讓陳獨秀感慨五四運動的先鋒都走了,讓人感覺有點秋風蕭瑟的味道,并希望出國留學的學生都能走上一條正路。這時正值秋天,五四運動先鋒又都先後出國了,北大教授劉半農也要去英國留學,陳獨秀所說的秋風蕭瑟倒也應景,與此前蔡元培為陳獨秀離開北大感慨的那句“那年大雪紛飛,我迎先生到北大來;如今天涼入秋,我卻要送先生離開”相互襯托,讓人頗感秋之肅殺悲涼,離愁别苦的凄清陣陣襲來。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3)

  或是此前出獄時,劉半農特意為自己賦詩一首,且不日将啟程去英國,恐怕相見時難,陳獨秀便特意為對方寫了一幅字,錄下此前自己寫的《詠鶴》一詩。本來想專程給對方送過去,既然在這兒告别就直接送他了,還歡迎日後劉半農繼續為《新青年》供稿,做《新青年》的海外同人編輯,并說劉半農這一海外同人編輯現在可說無人能及了。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4)

  得知陳獨秀要離開北大的黃侃、辜鴻銘也先後趕來相送。這兩人跟逝世不久的劉師培一樣,都是複古派,與宣傳新思想的陳獨秀可謂一生政見不同,學術觀點不同,卻來送别着實有點讓人意外。然而,這是群讀書人,觀點不同不過是學術之争,并非敵我之分,彼此隻在學術上争高低,論輸赢,決不會落井下石,或對某人的離開拍手稱好。此前辜鴻銘險些被北大開除時,任文科學長的陳獨秀還網開一面,同意其留下呢。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5)

  黃侃雖曾聯合安福系張長禮專門對付過陳獨秀,對《新青年》從來沒有過好評,稱《新青年》是“不倫不類的雜志”,但對蔡元培讓陳獨秀編輯中國通史卻是贊成的,對陳獨秀編輯通史的能力也是認可的,見對方放着好好的教授不做,放着通史不編,去編《新青年》很是不解,還無不感傷、遺憾地說“你這一跑中國便是少了一部通史啊,這是多麼大的損失,你可曾想過這個問題?”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6)

  或許沒能留下編成中國通史,陳獨秀也是有遺憾的,但他更大的追求是繼續辦《新青年》,進一步搞革命,改造社會,便回複對方“季剛(黃侃字)兄,你做你的學問,我搞的不倫不類至于是不是損失曆史自有公論。”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7)

  在黃侃之後到來的辜鴻銘,一上來就問陳獨秀“君去也,還鬥否?”盡管辜鴻銘跟陳獨秀之間的新舊之争一直都飽含火藥味,但他們的這種鬥争一直都是光明磊落,不玩陰的,辜鴻銘還曾多次謝絕張長禮拉攏,堅持隻跟陳獨秀明争,絕不暗鬥。陳獨秀雖不苟同對方政見,但對對方學術上的某些觀點是認可的,挺樂于跟對方鬥,故回應他“一息尚存,戰鬥不止。”失去這麼個對手,辜鴻銘也有點不舍,囑咐“賢弟保重,保重”。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8)

  最後,送别一方跟要離開的陳獨秀互相鞠躬惜别,并目送陳獨秀,場面友好溫馨又充滿憂傷。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9)

  陳獨秀的第二次告别:離開北京

  出獄後的陳獨秀成京師警察廳眼中盯,尤其是到武漢文華大學演講大談社會改造後,更是被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湘視為肉中刺,影響北京治安的極大安全隐患。從武漢回到北京的陳獨秀,前腳剛進家門,後腳吳炳湘就來警示了,還一天二十四小時派人盯着陳家,吳炳湘的得力助手張豐載也時不時上門問陳獨秀去向,吳炳湘更是有意抓捕陳獨秀以絕後患。提前意識到險境的陳獨秀不得不選擇離開北京,去環境較為寬松、自己也比較熟悉的上海。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10)

  離開前,陳獨秀特意到胡适家,讓江冬秀去通知《新青年》同人編輯李大钊、高一涵、錢玄同、魯迅前來商議他是否要離開北京以及《新青年》何去何從問題。當高君曼前來告訴陳獨秀,說張豐載又上門問他去向時,陳獨秀知道自己無法留北京了,大家也支持他離開,并認為《新青年》是陳獨秀創辦的,理應跟着他走,他們做人同人編輯的會一如既往地支持《新青年》。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11)

  這一走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傷感的錢玄同說要跑回家去拿花雕,但此時警察廳在到處找陳獨秀,陳獨秀必須盡快離開胡适這個保他出獄的老鄉的家,不然晚一點警察廳的人就要找上門了,顯然回去拿花雕是來不及的。正好胡适家也有花雕,急着以酒告别的友人也不管江冬秀說的不宜喝冷花雕,要先熱熱,直接端起倒出好幾碗來,一人一碗。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12)

  這急局之中告别,陳獨秀感慨萬千,說之前隻是答應蔡元培在北大試幹三個月,沒想到這一幹就整整三年,自己從單打獨鬥辦《新青年》,到聚焦了這麼多的同人兄弟。為新文化運動樹起了一杆大旗,他問心無愧,也非常知足,拿起滿滿的一碗酒敬各位兄弟對他的厚愛。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13)

  當初,錢玄同跟陳獨秀是在陶然亭相識的,兩人相談甚歡,一飲為快,如今又以酒還是同樣的花雕酒相别,錢玄同很有感觸,問對方可否記得陶然亭相識的場景。陳獨秀說,哪能忘啊,你在家把酒熱好了,怕涼,用棉被裹着,租一黃包車送到陶然亭,大雪漫漫、冰天雪地,我們卻喝着滾燙的花雕酒,這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14)

  “今天這酒,它有些涼,仲甫兄,我用手焐了一會兒,是溫熱的。”陳獨秀把對方用手溫熱過的酒拿過來,把自己的酒給對方,互換着喝,說他們的心是熱的,可以燃燒一團火,“有你、有雪、有花雕,這不跟那天一樣嗎?”“仲甫兄,你是我永遠的朋友。”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15)

  話别了錢玄同,接下來到安徽老鄉高一涵。陳獨秀對高一涵說“你作為《新青年》雜志的同人編輯,寫了很多分量極重的文章,你是科學與民主理念最積極的宣傳者之一。”兩人一幹而盡。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16)

  最後到魯迅,魯迅說沒有陳獨秀逼周樹人就沒有《狂人日記》和《孔乙己》,也沒有這個叫魯迅的人。仲甫兄,我真的謝謝你。陳獨秀一直很欣賞魯迅的才華,無論是将《新青年》固定主編之位歸還給陳獨秀,還是讓陳獨秀把《新青年》帶走,也都是魯迅先提議,告别時自然免不了對魯迅大為贊賞——豫才(魯迅字),我從來就認為你是中國思想最深刻的小說家,新文化的大旗得你來杠,魯迅才是真正的旗手。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17)

  因時間緊急,一一喝酒告别後,陳獨秀就在李大钊護送下離開了胡适家。這以酒告别在古代文人那裡是經常出現的,而文人與政治總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文人在一次次的别離裡雖有所成就,但成就中也寫滿颠沛流離。《覺醒年代》展現這以酒餞别的戲份,可謂風雅和傷感并存。而第一次離别的場景裡有黃侃、辜鴻銘的相送,還多了個體面,讀書人講究風骨的體面,讓人深刻且難忘。

  寫給老去的歲月和自己的感言(學學覺醒年代文人的告别方式)(18)

  兩個别離場景裡,往後不再出現在鏡頭裡的人物都會附上人物頭銜、成就和逝世日期,劉半農、黃侃、辜鴻銘、錢玄同、高一涵、魯迅都不再出現在剩餘戲份裡,也就都打上了簡介。離别場景,尤其是第二次有點像是生離死别的場景已經夠讓人黯然神傷了,在那逝世日期且那日期還距離我們好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沖擊下,更讓人唏噓了。

  本文由清淺之說原創,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大家關注,一起挖掘有内涵的娛樂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