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魯卧城3
彜族“六祖分支”
卞伯澤
根據彜文經典記載,約公元前七世紀,正值春秋周朝晚期,彜族首領阿普笃慕在洛尼山主持祭祀,由他的六個兒子分别率領六支人群向不同的方向遷徙。
複制圖片會澤縣寶雲街道扯嘎村王家溝小組
武部:即穆阿怯,六祖之長子,遷徙到今昆明一帶。此後,其後裔又進行分支,擴展到今兩湖地區。
乍部:即穆阿姑,六祖之次子,遷徙到今昆明以南、以西一帶,後發展到今越南、老撾、緬甸等地。
糯部:即穆阿賽,六祖之三子,遷到威甯一帶,其後裔渡過金沙江,占據了大涼山部分地區,控制了整個金沙江南岸。
恒部:即穆阿卧,六祖之四子,遷入涼山後,經過第二次分遷、遍布滇東北部,後從昭通遷出,直至樂山、雅安一帶,成為後世的“烏蒙部”。
布部:即穆克克,六祖之五子,向滇東、黔西北遷徙和發展,傳到第七代阿德布時,以宣威為中心,占鄰了黔西北畢節,遵義等地。今黔西南、廣西百色等地彜族均為此支系。
默布:即穆齊齊,六祖之六子,以古堂琅為中心,不斷向外擴張,一共傳了七十代。并于古堂琅建“六祖魯卧城”,成為了早期夜郎國的中心區域。
彜族的“六祖分支”,是彜族曆史上的創世史實,随着近些年一些彜文典籍的大量發掘,很多彜族史學家已将分支的地點基本鎖定于會澤境内。最近,由王文光等人于2015年9月出版的巨著《中國西南民族通史》把近些年史學界有關彜族六祖分支的史實和分支的地點的最新成果概括于下:
據《西南彜志》記載,到了希慕遮的第31代裔孫笃慕,因洪水遷到“洛尼白”(今雲南東川、會澤一帶)後,在“拜谷楷戛(今會澤縣城)與實、勺兩家的三個女兒産生愛情,并與其結婚,生了六個兒子,這就是彜族曆史上的‘六祖’”。其後六祖分衍,一些人進入貴州西部地區,現在學術界多已認同了六祖分支這一史實,不過關于其時間還存在不同的認識,一說根據彜族的譜系進行推算,認為六祖分支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這則結論十分重要,因該書是于2015年出版,且冠以了《中國西南民族通史》一名,它所下的結論,大體代表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争論不休的問題,是學術界較為統一的結論:其一學術界多已認同了彜族六祖分支這一史實;其二,六祖為希慕遮第31代裔孫笃慕在“拜谷楷戛”與實、勺兩家的三個女兒結婚、生的六個兒子,這就是彜族曆史上的六祖,且“拜谷楷戛”,作者将其界定為今會澤縣城;其三,基本界定了六祖分支的地點“洛尼白”,即今東川、會澤一帶;第四,分支的時間,雖還有不同看法,大體界定在春秋戰國時期。以王文光教授為主的《中國西南民族通史》的這些結論,将為會澤系統研究彜族祖源文化開辟新的領域,形成新的篇章。
(未完待續)
編發:袁蓉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