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方言,真可謂是四方之言。仔細區分的話,湖北中部武漢、天門、仙桃、荊州東部、鹹甯北部、孝感南部等地為西南官話武天片;湖北西南部宜昌、恩施、神龍架、荊門、潛江、荊州西部等地為西南官話成渝片,和四川話很像;西北部的十堰、襄陽、随州等地屬于西南官話的鄂北片。而東北部的黃岡、鄂州、黃石、孝感北部等地屬于江淮官話黃孝片,南邊的鹹甯南部、監利、黃石南部等地為贛語系,口音接近江西話。
由此可見湖北方言是十分複雜的,一言亦難以蔽之。作為一名普通的文化愛好者,我隻能從自己熟悉的家鄉話着手,将它們列舉出來,歡迎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指正哦。
1. 淩冰
在方言裡,“淩”讀作“lìng”,四聲。冬天馬路上結冰了,我們這叫“結淩冰”。冰塊子,俗稱“淩冰”塊子,哈哈。
例如:今年冬天格外冷,屋檐下的淩冰吊子那麼長。
2. 欻子
我們知道一隻腳有毛病叫瘸子,那一隻手或手臂有毛病呢,就叫欻子,這個字已經不可考,故音譯代之,讀作“chuá”,二聲。
例如:别小看那個欻(chuá)子,人家幹起活來比你還利索呢。
3. 巴鍋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煮飯,把米飯給蒸糊了,黑乎乎的巴在鍋底,俗稱“巴鍋”。“巴”表示粘住、黏住的意思。哈哈,第一次做飯以失敗告終,自然印象深刻。
例如:煮粥的時候,記得用鏟子攪一攪,以免大米巴鍋。
4. 夾生
第一個意思是飯沒有煮熟,半生不熟的,比如常說的“夾生飯”。
第二個意思是形容一個人不好相處,不好溝通,不通人情,俗稱“夾生子”。
例如:那個家夥真是個夾生子,我就進去拿個包都不讓。
5. 倒拐子
就是民間對胳膊肘的形象稱呼,胳膊肘向上揚起和拐杖很像,胳膊肘也是力量支撐的關鍵,就如同依靠的拐杖一樣。
例如:媽媽患有風濕骨病,一變天,倒拐子就疼得厲害。
6. 找不倒
普通話按字面意思就是尋找不到的意思,但在方言裡特指不知道之意,是一個廣泛流行的口頭語。跟陝西話“知不道”一個意思,“知不道”就是“不知道。”
例如:這個人你認識不,叫什麼名字啊?我找不倒,不好意思。
7. 豁子
就是普通話裡的“缺陷,缺口”的意思,在方言裡也是此意,既可指物,也可指人。
例如:碗上面有個豁子,重新拿一個吧。
鄰居家小男孩嘴巴上有個豁子,我們不能取笑人家。
8. 苕氣
“苕”就是紅薯,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稱呼。至于為什麼形容人傻裡傻氣的叫“苕氣”,原因不明,這個字在湖北應該是通用的。不過,看得出來這個詞含有嗔怪的意味,并不是完全用來罵人的。
例如:苕氣!你腦袋放聰明點撒!
你真是個苕貨!人家都這樣說了,你還不明白?
其實,在古代“苕”就是表示可愛,任人擺布的意思哦。我想之所以把紅薯和“傻”聯系在一起,大概是紅薯長得圓圓的一坨,外表看起來憨憨的緣故吧。
9. 打井 下井
在老家,老一輩人把墓坑比喻井,打井就是挖墓坑的意思,下井自然就是下葬的意思。這種稱呼,應該是來源于古代的“井田制”。
例如:鄰居老人過世了,二叔被請去幫忙打井。
10. 拐拐旯旯
“旯”本義就是角落,偏僻的地方。在方言裡,“拐”也表示角落或狹窄的地方,因此這個詞就是角落的意思。
例如:打掃衛生要仔細一點,房間拐拐旯旯的都要掃幹淨。
11. 末末
是老家日常對細碎零星物件或微小物品的稱呼,常與兒化音一起連用,才能讀出這個味道,輕聲。
例如:餅幹末末兒(mor)撒了一地,去掃一下吧。
盒子裡隻剩下一點茶葉末末兒(mor),先湊合着喝吧。
12. 欠
“欠”本義是缺,不足也。在方言裡,表示“思念,牽挂”的意思。想來,不管是思念,還是牽挂,都是一種心病,本質上是内心缺少什麼,故這種稱呼還蠻形象的。
例如:姑姑遠嫁外地,時間久了,奶奶十分欠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